東北網4月30日訊 (包寶軍 記者高長利) 『我活了80多歲,這是第一次住上這麼好的房子。』孤寡老人郭世蓮日前搬進新建成的縣敬老院後,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這是大興安嶺塔河縣學習實踐活動中,傾心打造『五型社區』,居民傳統生活方式發生悄然變化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塔河縣以人民群眾得實惠為落腳點,建設了6個設施健全、功能完善、活動經常、特色鮮明的和諧社區,深受群眾歡迎。
實施民主建設工程,精心打造民主管理型社區
塔河縣先後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和諧社區建設的意見》等文件,並公開選拔了4名副科級乾部任社區負責人,實現了年輕化、知識化和專業化,得到了居民的認可。建立了社區居民代表大會、社區協調議事委員會、社區黨組織,社區黨員實行『三站一支部』管理,1687名社區黨員、2086名駐區黨員通過『建家認崗』、『進家組隊』等活動,促進了社區各項活動的開展。
實施社區治安工程,精心打造平安溫馨型社區
塔河縣在各社區組建了社區警務室,配備了專職民警,成立專職保安隊伍,組織和發動居民開展群防群治,構築起了以社區為基點的『防、控、管』一體化治安網絡。同時,積極開展『法律進社區』活動,大力開展『零案』社區、『安全一條街』等創建活動,有效預防和減少了可防性案件的發生。
實施文教衛生工程,精心打造健康文明型社區
今年前3個月,該縣各社區共舉辦各類培訓班40餘期,內容包括科普、生活保健、子女教育等,培訓社區居民1200多人次。通過整合社區衛生資源,建立起15個方便居民就醫的社區衛生服務站。縣紅十字會、衛生局組織縣中醫院醫療人員帶著6000多元藥品,3000多元的衣物、鞋等物品分別深入到開庫康、依西肯等邊遠社區開展免費送醫送藥義診活動,切實解決了患者的實際問題。
實施社會救助工程,精心打造社會保障型社區
各社區服務中心均設置了『一站式』服務大廳,社區居民不出社區就可以享受到勞動保障、社會救助、醫療就診、計劃生育、法律援助等公共服務。各社區施行低保監審會及聽證會制度,被廣大居民群眾稱為『陽光低保』。去年,塔河縣共撤銷不符合條件的低保對象235戶481人,新納入285戶542人,既做到了『應保盡保』,又做到了『應退即退』。通過建立下崗失業人員信息庫,為下崗失業人員提供3128個就業崗位,先後幫助1852人實現了再就業。
實施基礎建設工程,精心打造服務發展型社區
近年來,塔河縣已建立起『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養老為補充、專業機構養老為支橕的養老體系。全縣投資150多萬元新建建築面積1600平方米的敬老院,20多位五保老人住上了寬敞明亮的新樓房。敬老院設有多功能廳、康復中心、醫療保健室等休閑娛樂場所,豐富了老年人的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