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7日訊 嫩江縣在學習實踐活動中,立足『努力快發展、躋身省強縣』,切實突出實踐特色,精心謀劃縣域經濟社會發展思路和措施,全力推動經濟社會科學發展。
一、大力推進『四項建設』。一是突出『項目建設』重點。將2009年確定為『項目建設攻堅年』,研究制定《嫩江縣2009年項目建設實施方案》,成立項目建設工作領導小組、8個項目推進組、50個項目責任組,實行『六定一承諾』項目推進工作機制,推進大多寶山銅礦開發、嵩天馬鈴薯深加工、北泰銅業制品開發、北藥種植加工等50個重點建設項目實現縱深發展。突出『招商引資』重點。通過鏈條式招商、組團推介招商、中介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種形式,實現招商引資良好局面。國電集團秸稈發電、美國格林紙業秸稈造紙、中廣核風力發電集團風力發電項目、等一批項目達成合作意向,資金已到位3400萬元。突出『向上爭取』重點。力求向上爭取項目110個,爭取資金92563.4萬元。目前正積極爭取24個項目、總投資96744萬元,其中供水二期工程、華昌煤礦項目、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等多個項目爭取工作進展順利。突出『環境建設』重點。堅持為客商服務、為企業服務,對投資商實行掛牌跟蹤服務,打造綠色通道,嚴格執行《招商引資優惠政策》、《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考核辦法》等政策,出臺《嫩江縣重點項目綠色通道實施辦法》,為縣域經濟發展提供保障。
二、切實強化『三農』工作。一是加強現代農業建設。深入開展糧食高產創建、『豐產栽培模式推廣年』活動,加快農業科技推廣應用,力爭糧食總產突破20億斤;做大做強麥業、豆業、薯業、糖業、藥業、麻業六大產業,叫響『綠色糧倉』、『大豆之鄉』、『燕麥之鄉』、『北藥之鄉』、『薯業之都』嫩江五大知名品牌。二是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利用北歐8500萬元貸款項目,組建現代化農機專業合作社10個,落實農機購機補貼資金800萬元;加快農業科技成果引進和推廣,積極開展試驗、示范、重點推廣項目32項;培訓新型農民7.5萬人次,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力爭發展到90個;加快土地規模化經營,土地規模經營面積達到200萬畝。三是加強備春耕工作。抽調40餘名黨員乾部督查良種補貼政策落實、土地規模經營及備春耕生產情況;聯合省農科院舉辦各種技術培訓班65次,累計培訓農民1.7萬人次,發放技術資料3000餘冊;組織工商、質監、農業綜合執法大隊等部門監督檢查農資市場;發放農業貸款5.5億元,2萬噸大豆種子、1.8萬噸小麥種子、10萬噸化肥、8000噸柴油已下擺到位。
三、深化場縣合作共建。一是向深層次延伸。推進農業合作共建大突破,實現跨區作業240萬畝,整鄉推進6個鄉鎮,整村(屯)推進96個村(屯),完善15個農機作業服務站和3個股份制農機作業公司建設,輻射推廣農業新技術300萬畝,建立奶牛、肉牛、肉羊養殖專業村分別達到6個、19個、16個,大豆基地化種植、綠色小麥種植、亞麻種植、沙棘種植分別達到270萬畝、100萬畝、5萬畝、2萬畝。二是向多領域拓展,擴大黨建合作共建覆蓋面,培養跨區帶頭致富先進典型100個、培訓跨區服務先鋒100個、培養跨區科技先鋒50個,探索建立一體化社區黨員教育管理新機制;完善場縣義務教育就近入學制度,實行互為『醫保』定點,完善建設嫩江高峰森林公園等10個旅游景點、開發4條旅游線路。三是向高檔次晉位。建立合作共建場、鄉領導分工負責、部門具體推進的工作責任制,將局、縣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納入省級財源建設重點項目管理,爭取深松整地補貼、農業保險等惠農政策以及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項目、場縣通村公路和連接路段項目,實行項目建設、用地、用電以及種子、農藥、化肥等農用生產資料銷售互惠政策。
四、著力改善保障民生。一是實施『安居工程』。落實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在商業開發中的配建比例,著力改善城鎮低保和低收入家庭住房問題;建成麗景花園等生態、人文、宜居小區;建設4400平方米的新型老年公寓,改善城鎮社會化養老環境;健全物業管理機制,強化物業管理職責,重點解決小區物業管理混亂問題。二是實施『醫保工程』。新建嫩江鎮防保站和科洛鎮、長江鄉衛生院,構建城鄉一體化醫療保障網絡;新建4個鄉鎮中心計生服務站,完善城鄉計生服務網絡;投資176萬元,開展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工作;繼續增加財政供養人員津貼補貼,力爭年末達到省調控線。三是實施『優教工程』。推進『均等教育』工作,新建一所特殊教育學校,保障特殊群體兒童接受良好教育;將原第四小學教學樓改造成國家一類標准幼兒園,提高學前教育水平;結合新建嫩江縣青少年活動中心,完成第二小學、第二中學改擴建任務。四是實施『環保工程』。加快污水處理廠二期擴建,將氧化塘改造成生態塘,同步推進排水管網建設;加快創建門魯河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國家級生態監察試點縣和國家環境優美鄉鎮,改善區域生態環境;籌資730萬元,完成3萬平方米草坪建設和9000株綠化樹栽植,改善城鎮居民生活環境;推進重點工業企業脫硫配套設施的安裝和使用,確保化學需氧量削減420噸、二氧化硫削減29.4噸。五是實施『市政工程』。完成建設路、嵩天路、通江路等13條、1.2萬延長米城區道路改造任務,實現城區主路網全部硬化;啟動北大營和殯儀館堤防建設,提高城區防洪標准;解決6個城鎮社區辦公用房,提高社區服務硬件環境;投資519萬元,改造體育場,建設塑膠跑道和人工草坪;完成城區主要街道、路口非現場處罰系統和商貿城到公安局、人民醫院到火車站兩個地段的交通安全防范視頻監控系統建設,降低治安案件發案率和交通事故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