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19日訊 中俄原油管道中國境內段開建。與我國已經或正在建設的長輸油氣管道相比,中俄原油管道中國境內段950.5公裡中,有約450公裡穿過凍土層、凍土沼澤、河漫灘地。必須在冬季施工的有208公裡永凍土層。『針對這一特殊情況,我國經過技術研發、設計,采用「提高壁厚」、「保溫」、「換填」等組合方式敷設,轉彎采用彈性敷設、現場冷彎、熱煨彎管三種方式來滿足管道變相安裝要求。』中國石油管道建設項目經理部技術處副處長說。
技術難關 將采用多種國產技術設備
中俄原油管道中國境內段將采用多種國產技術、設備:管道采用常溫密閉輸油工藝,管道材質選用L450級鋼,全線采用3PE外防腐層,熱煨彎管防腐采用雙層環氧粉末涂層,局部管道采用硬質聚氨酯泡沫塑料保溫,防護層采用聚乙烯塑料。
此外,中俄原油管道各工藝站場采用三級控制方式:調控中心級—站場控制級—站場就地控制級,采用SCADA系統進行遠程數據采集和監控。通信系統采用光纖通信方式為主用通信方式,衛星通信及租用公網通信為備用通信方式,來實現輸油管道所有通信業務的傳輸。據悉,中俄原油管道將於2010年10月建成投產。
高起點自主產權進一步提高
我國油氣管道生產建設所需的主要物資已經基本實現國產化。如在西氣東輸二線建設中,管線鋼國產化率達100%,管材達100%,關鍵閥門超過50%。『在中俄原油管道中國境內段的建設中,管道設備的國產化率會進一步提高,如給油泵、閥門等都要實現國產化,大型關鍵設備的國產化也會有一些進展。這些進展是和國際一流企業在一個標准上進行,並按照自主知識產權標准在進展。』井懿平說。
我國建設西氣東輸一線時,還是追趕世界管道建設水平,到西氣東輸二線,我國已開始領跑世界大型管線建設的技術水平。『高起點自主知識產權的提高和X80鋼項目在技術標准、檢測手段、試驗方法上的突破都是國際首創。』中國石油管道建設項目經理部總經理吳宏表示。如今,面對中俄原油管道中國境內段開建的契機,我國將進一步加快大型壓縮機、大口徑球閥等關鍵設備國產化研制和工業應用試驗的進程。
助推國內企業成長壯大
中俄原油管道的全面開工建設,也為國內鋼材、管道、閥門等企業創造了新的發展空間,並將帶動機械、電子、冶金、建材、自動化設備、儀器儀表等相關產業的發展。中油管道機械制造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張福龍告訴《中國能源報》記者:『國產化成果的經濟意義和社會意義巨大,不僅能拉動國內企業的發展,減少工程建設時間,加快國產化進程,同時也有利於平抑進口設備價格,降低工程造價。如X80級鋼大口徑熱煨彎管機組的研制成功,創造了中國企業新紀錄,給公司帶來經濟效益,提高了「中油管道機械」的品牌影響力。』
今後3-5年,中國石油管道建設項目經理部承擔包括西氣東輸二線工程、中俄原油管道漠河—大慶段工程等16個管道建設項目,累計裡程2-3萬公裡,僅2009年就要建設6000多公裡。井懿平表示:『我國在長輸油氣管道建設工藝、管線設備國產化等方面還將取得進一步提高。』(據《中國能源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