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龍江學者說蕭紅 孤寂成就了她的文學風格
2009-06-07 14:19:14 來源:東北網-生活報  作者:崔立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龍江學者說蕭紅孤寂成就了她的文學風格

  郭淑梅:蕭紅研究要走出去請進來

  簡介

  郭淑梅,黑龍江省社科院文學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省級重點學科《東北地方文化史》帶頭人。長期從事地方文化與中國女性文學研究。

  近年來,我省開展了一系列蕭紅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突破,但目前蕭紅研究也存在一些制約瓶頸。

  首先,蕭紅研究沒能走出去請進來,缺乏國際意識。美國、日本、德國、加拿大、韓國對蕭紅研究都投入了相當大的精力,然而,我省的蕭紅研究缺乏與國內外研究的互動,沒能形成長期有效的交流機制。

  另外,蕭紅研究未能進入學科層面,因而無法進行梯隊建設。如果解決了學科建設,蕭紅研究就有了依托。在學科研究的基礎上就可能把我省變成國內外、省內外蕭紅研究、傳承、保護、推廣、發展的中心和基地,使中外研究者和游客只有到黑龍江纔能看到蕭紅的真面目、體味到真正的蕭紅。

  何宏:曾為身世考證找到蕭紅的三姨

  簡介

  何宏,黑龍江商學院(現為哈爾濱商業大學)教授,退休後被聘為黑龍江省文史研究館館員,出版過多部詩集和小說。

  1978年起,從事蕭紅生平研究,在蕭紅身世考證方面取得許多一手材料。

  1978年,蕭軍復出並來哈爾濱作過幾場報告。當時,我是哈爾濱市工人文化宮的文學輔導員、省作家協會會員。我在去作協為廣大學員取聽報告票的途中,偶遇我的小學老師傅秀蘭,當她得知後,頗為關注地說:『你可要給我一張票,我是蕭紅的同學。』從此,我便走上追蹤蕭紅健在同學及故人之路。

  一位名叫陳稼的齊齊哈爾友人熱情地向我介紹,他愛人姜淑清是呼蘭姜家窩棚人,那裡住著蕭紅的三姨。於是,我費盡周折找到當時已92歲的蕭紅的三姨姜玉鳳,她雖然雙目失明,但神智非常清晰,通過她詳細講述,我在蕭紅身世考證方面取得了一手材料。


 

  郭力:孤寂成就了她的文學風格

  簡介

  郭力,哈爾濱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文學博士,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女性文學研究。著有《北極光的遙想者——張抗抗論》、《二十世紀中國女性文學的生命意識》 、《女性生命潮汐——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女性散文研究》等。

  東北寂寞的小城構成了蕭紅童年生活的大環境,而無愛的父母家庭又組成了作家心理感受的小環境,這一切使蕭紅過早體味了人生的寂寞與悲涼。成年後愛情的挫折與傷害使蕭紅更加孤寂與悲涼。寂寞造成了蕭紅個人命運的痛苦,但也成就了蕭紅的文學風格。她的作品結構是封閉的,情緒是孤寂的,有一種寂寞、蒼涼氛圍,傳達悲涼、淒婉、內省的情緒,成就了獨特的蕭紅式的話語風格,真摯、質朴、簡練、抒情。更為關鍵的是,蕭紅的寫作自始至終具有對人的價值的思考,以同情悲憫的關懷意識來寫筆下的人物命運。蕭紅作品因為關注人的存在,關注造成人生命痛苦的來自於歷史、社會、文化、地域、性別等方面的原因,其作品本質上纔成為與永恆的人類精神相通的優秀之作,並產生深厚悠久的影響。這是我們今天研究蕭紅創作的價值與意義所在。

  李昕昊:使蕭紅故土成為人文厚土

  簡介  李昕昊,哈爾濱市文聯副主席、呼蘭河蕭紅研究會會長。著有《夢繞故園,苦難中的堅韌——<呼蘭河傳>藝術賞析》、《說不出的最痛苦——蕭紅<失眠之夜>賞析》等文章。

  蕭紅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享有盛名且至今影響巨大的女作家。打造蕭紅故裡文化品牌,是故鄉人民的共同願望,有利於提高我省文化知名度。

  保護蕭紅文化遺跡是營造蕭紅故裡建設的核心之一,我建議,與蕭紅有關的景點應該重點建設。隨著蕭紅故居的恢復和使用,在西崗公園、沿河帶狀公園的建設中也要充分考慮突出蕭紅故裡文化。

  打造蕭紅故裡文化品牌的同時,要深入挖掘呼蘭民風、民俗及呼蘭歷史信息,利用各種藝術形式展現蕭紅故裡豐厚的文化形象,使蕭紅故裡成為一片人文厚土,把歷史文化資源盡快轉向市場化軌道。

  研究開發蕭紅故裡文化是故鄉人民的共同願望,應該增加群眾的參與性,增強市民的榮譽感和使命感。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