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10日訊 日前,衛生部農衛司在全國確定六個新農合工作重點聯系省,黑龍江省位列其中,這標志著黑龍江省新農合工作得到國家充分認可的同時,其中參合農民工的就醫保障、貧困人口參合工作、門診慢性病補償、住院分娩補償、中醫藥服務工作等五項典型做法,將在全國范圍內適合地區推廣。
據了解,我省自2003年開展新農合試點工作以來,參合農民人數迅速增長,參合率穩步提昇,統籌補償不斷增加,比國家要求的時限提前一年實現了新農合工作的全省覆蓋。全省新農合參合農民由2003年的100.38萬人發展到現在的1370.3萬人,參合率由2003年的56.4%上昇到95.7%,統籌補償比由原來的29.6%上昇到2008年的34.5%。
為讓參合農民得到更多實惠,我省在科學測算的基礎上,增加報銷比例和封頂線,降低起付線,提高參合農民受益程度。2008年,共籌集統籌資金9.86億元,其中統籌資金支出8.09億元,結餘1.77億元;統籌資金結餘17.9%,超出國家標准2.9%左右,超出部分通過二次補償得以解決;參合農民受益率達到53.29%,比上年增加2.1個百分點。2008年,衛生部、財政部新農合聯合檢查組對我省工作給予了『認識到位、組織得力、富有成效、農民滿意』的高度評價。
被衛生部肯定的我省五個典型做法,一是做好參合農民工的就醫保障。對就醫農民工實施『先治後報』政策,農民工在所在城市患病住院,按照相關要求審核無誤後,就可以在患者參合所在地鄉鎮衛生院直接報銷;二是做好貧困人口參合工作。目前,全省貧困人口參合率達到87.13%,五保戶參合率97.81%。杜爾伯特、林甸等國家級貧困縣實施了無押金住院,海林、依安實施了『零』起付線,有效改善了貧困農民就醫問題;三是做好門診慢性病補償。我省統一確定了25種慢性病,由各統籌地區根據當地慢性疾病的疾病譜,自行選擇10種以上疾病進行補償。各地根據實際情況設置起付線、封頂線及報銷比例,每年補助一次。2008年,全省開展了門診慢性病的試點工作,全年共支出門診慢性病補償資金1346.9萬元,佔統籌資金的1.4%,補償人數達5.4萬人;四是做好住院分娩補償。目前每名產婦補償費用都在300元左右;五是做好中醫藥服務工作。明確規定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使用中醫藥,合作醫療管理機構在住院補償時要降低起付線,提高報銷比例,擴大報銷范圍,加大中醫藥的扶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