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  科教
搜 索
高考歷史點評:對考生能力考查多於史實記憶
2009-06-10 09:48:47 來源:東北網-生活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高考歷史點評哈師大附中歷史教研組組長呂靜

  特點一:靜中有動,動不捨靜。

  『靜中有動』是指考題仍以材料形式為主,能力考查為主,這是去年的特點,或者說2005年以來的特點沒變。但看上去問答題部分(2卷)材料中文言文閱讀量似乎比往年有所增加,這種變化可能是許多考生始料不及的,但真正閱讀下來你會發現,引文閱讀難度不大,所以,若感覺題難,那是難在心理,不在能力。學生在平時訓練時,文言文內容接觸較少,再加之近十年來,三國時期的知識考查較少,使學生再次感受了知識盲點地帶,這實質上也是心理感覺題難。另外,從題型上看,今年考查能力的難度系數要比前三年高考略有下降,歸納概括有12分;比較歸類有12分,比2006年以來的4分,有了大幅度提高;動向思維能力考查更簡單。

  『動不捨靜』是指問題類型及答案來源幾乎沒有變化,依然是三種題型:(1)歸納概括:如第39題第2問,『依據材料一、二,分別指出魯肅和諸葛亮提出的戰略目標及實現步驟』;(2)比較歸類:如第37題第1問『概括指出鄧實與新文化運動倡導者對傳統文化認識的異同』,39題第1問『根據材料一、二,概括魯肅和諸葛亮對荊州認識的相同之處』;(3)因果論證:如第37題的第2、3問,第39題第3問。再有不變的是因果論證類型題分值比重依然最大,今年是28分(2卷歷史共52分)。

  特點二:綜合向滲透發展,漸離拼盤地帶。

  從第39題呈現出的問題設置看,是以歷史資料為基礎背景的,地理的區位考察也跨越了時間,政治的最後一問也是涉及古今的整體與部分辯證分析,這種滲透將對明年的文綜教學有很大的指導,三科教師的集體探討將會越來越多。

  特點三:能力考查多於史實記憶。

  從歷史選擇題題乾設計上看,論從史出痕跡鮮明。與新教材銜接的部分,舊教材深化的部分均用材料構建。材料以文字為主,輔以地圖(第14題)、表格(第15題),考察學生解讀信息能力比較全面,這也是去年以來的風格,或者說高考改革教材雖變,但能力考察不變,可做為今後指導復習備考的經驗。

責任編輯: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