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大興安嶺地區采取『十項措施』危機中增長調整中發展
2009-06-23 08:40:37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6月23日訊 大興安嶺地區堅持以學習實踐活動統領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把『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作為重中之重,采取『十項措施』加快發展步伐,實現了首季『開門紅』。第一季度地區生產總值實現20.8億元,增長12.1%;一般預算收入實現9842萬元,增長48.8%;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實現2.6億元,增長63.4%;全區旅游收入達到2.6億元,增長2.8倍;礦產開發業實現產值3.97億元,增長1.1倍;林產工業精深加工產值比重提高了7個百分點;進出口總額增長5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4258元,增長19%;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29%,創歷史最好水平。

  一是不斷加強生態建設。嚴格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設大小興安嶺生態功能區的要求和部署,全面加強『三總量』管理,著力抓好森林防火工作,嚴厲打擊各類破壞資源的違法行為,探索『遠封近包』、『林農聯合管護』和『管、育、用』一體化森林經營新機制,完成火燒區植被恢復更新、退耕還林等任務,突出抓好植樹造林和城鄉綠化工作,加快建設具有大興安嶺地域特色的生態景觀森林帶,全力建設黑龍江省生態和糧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區。

  二是積極爭取政策支持。緊盯國家政策走向,在國家擴大內需『十項舉措』出臺的當天,就派工作組赴京研究項目申報程序和前期工作要求,重點篩選出143個項目開展前期工作。成立了爭取政策領導小組,定期聽取爭取政策支持情況匯報,建立了項目環評、土地、可研集中會商機制,自籌2000萬元資金用於項目前期工作,成功儲備了一批高質量項目。利用國家林業局和省政府兩個渠道,對確定爭取的重點項目緊盯不放,全力爭取。前三個月,已爭取到國家擴大內需資金總額3.22億元。三是深入優化發展環境。把優化經濟發展環境作為『保增長、促發展』的重要舉措,在去年開展『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年』活動的基礎上,將今年確定為『優化經濟發展環境深入年』,制定下發了《優化經濟發展環境深入年活動實施意見》,進一步明確了工作目標、主要任務和推進措施。建立了情況反饋的『綠色通道』,成立了6個由地級領導帶隊的推進組,深入重點掛牌保護招商引資企業征求意見。不定期對行政執法、綜合服務等重點領域開展明察暗訪,集中整治弄權勒索、吃拿卡要等破壞經濟發展環境的突出問題,形成了安商、親商、護商的濃厚氛圍。

  四是強力推進項目建設。建立了項目建設緊逼機制,實施『項目建設一把手工程』,對重大項目實行地級領導包扶制度,納入目標責任制進行考核,每月聽取一次項目建設情況匯報,每季度召開一次項目建設聯席會,做到人人身上有責任、人人肩上有壓力,激發了各級領導,特別是地級領導乾部推進項目建設的主動性和緊迫感。進一步明確了項目建設過程中各環節的責任部門和工作要求,對推諉扯皮、貽誤工作的一律實施行政問責。目前,年初確定的總投資259.45億元的『三個十工程』進展順利,續建項目開始陸續復工,13個新建項目完成了省地縣環評審批手續,這些項目都在全力推進中。

  五是切實發展接續產業。以13個林產工業精深加工項目為重點,加快集團化發展步伐,做強林木產品精深加工基地,年底前實現『可加工原木不出區』的目標。以加快遼寧虹京鉬業、雲冶集團等項目建設為重點,鼓勵和支持地勘單位和企業進行礦產資源勘察和開發,力爭礦產開發業產值增長45.2%,加快有色金屬冶煉及能源轉化基地建設。以漠河、加格達奇為龍頭,辦好中國大興安嶺首屆國際藍莓節暨山特產品交易會、全國生態文明論壇等重大活動,高標准建設一批大氣恢弘、具有震撼力和衝擊力的景區景點,全力打造生態休閑旅游基地。以食用菌、藍莓等開發利用為重點,加強野生基地保護和標准化養殖、種植基地建設,打造綠色(有機)食品生產加工基地。

  六是重點抓好產品銷售。針對去年年末木材銷量、售價雙下降的不利局面,迅速改變銷售策略,變坐商為行商,組建了10支銷售隊伍,深入遼寧、河北等地的30多個銷區,取消中間環節,與消費者直接見面,打開對外直銷市場。落實專人與鐵路部門進行溝通協調,及時調整車型和流向,保證了車皮供應。一季度,共銷售原木70.3萬立方米,同比多銷14.1萬立方米,銷售收入實現4.1億元,增加6589萬元。經濟材售價每立方米比內蒙古大興安嶺林管局高出26元,多創效益1000多萬元。七是聚力發展地方經濟。努力為中省直單位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和發展環境,分別召開了全區中省直單位和金融部門座談會,加強了與中省直單位溝通聯系,對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地區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信用聯社和煙草公司給予了30萬元的獎勵。著力為個體私營經濟發展提供優質服務,調動個體私營企業想發展、謀發展、快發展的積極性,千方百計幫助他們解決生產中遇到的難題。一季度,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增加值7.7億元,增長31.3%;實現稅收7893萬元,增長48%。各中省直單位在全區新增投入近7億元,形成了相互支持、協力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良好局面。

  八是紮實推進改革開放。認真總結十八站林業局綜合配套改革經驗,切實搞好新林林業局林場改革試點,並在年底前全面推開。大幅壓縮會議費、差旅費等彈性支出,加強產品銷售工作,力爭今年再實現增收節支1億元。加強與滬蘇浙等發達地區的經貿合作,認真落實安商、扶商、穩商的優惠政策,力爭招商引資到位資金30億元,增長40.8%。以中俄石油管線建設為契機,重點推進漠河口岸建設,力促石油結算業務在漠河口岸報關,把漠河打造成為世界知名、中國最北的邊境口岸。全力推進對俄森林開發,切實抓好阿瑪紮爾40萬噸紙漿項目建設,確保完成50萬立方米商品材生產和3萬立方米木材加工任務,力爭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15%。

  九是努力改善人民生活。落實『陽光工資』政策,千方百計增加職工收入。突出抓好棚戶區改造、城鎮給排水和供熱工程以及無電村屯電網改造等項目建設。進一步完善就業援助制度,確保全年新增就業1.3萬人。關注弱勢群體,加大城鄉低保工作力度,真正讓改革發展的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林區職工群眾。

  十是狠抓工作推進落實。提出並認真貫徹『抓住不落實的事、盯住不落實的人、找出不落實的原因、追究不落實的責任』的理念,春節後上班第一天,地委、行署就召開黨政聯席會議,將年初『兩會』確定的重點工作進行分解,明確了責任人和完成時限。召開了建區以來首次全區督查工作會議,制定出臺了《重點工作完成情況督查考核辦法》,積極構建大督查工作格局。建立了定期通報和明查暗訪機制,對每一項重點工作都全程跟蹤,及時督辦,加大行政問責力度,對重點工作推進不力的8家單位的行政一把手進行了誡勉談話,起到了很好的警示督促作用。

責任編輯:邵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