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26日訊 黑龍江東方學院在學習實踐活動中,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研究學校科學發展問題,針對學校在辦學理念、辦學方向和辦學工作上存在的不足,圍繞發揮民辦高校優勢,提出構建應用性、職業型、開放式人纔培養模式,形成了服務高教強省戰略的基本思路。
一、突破單純以學科設置專業模式,構建與社會需求緊密接軌的專業結構體系。改變以設置文科類專業為主的民辦模式,加大投入,增設機械設計制造、土木工程、電氣工程等工科類專業,努力使工科類專業在校生比例達到50%以上。結合我省產業結構調整,面向『八大經濟區』建設,設置市場需求旺盛的專業,並在同一個專業中靈活設置多個培養方向。對傳統專業進行改造,設置『英語+法語』、『俄語+英語』等雙語專業方向,設置『專業+外語』、『工程+藝術』等跨學科的交叉性專業,形成復合性專業。
二、突破強調學科知識完整性的傳統觀念,構建以應用性、職業型為主線的課程體系。從培養應用型人纔出發,采取多種形式進行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的改革,以提高專業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為重點,探索『基礎理論夠用、專業基礎理論適用、專業理論管用』的實用性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按學科大類構建基礎課和專業課平臺,使其與專業培養需求緊密結合起來;注重更新教學內容,大幅度精簡傳統的不大適用的課程課時,設置反映科技發展和貼近職業需求的課程內容;強化符合培養方向的主乾課程,努力形成反映應用性特點的重點課程、特色課程,並自主編寫應用性教材。
三、突破重理論輕實踐的傳統教學觀念,構建開放式的實踐教學體系。把實踐能力的培養放在首要位置,從與社會需求『無縫對接』出發,強化實踐教學體系,確立各專業技能指標和配套培養方案,突出專業的應用性要求,建設高標准實驗室和金融、辦公自動化、模擬法庭、外貿等專業實訓室,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實驗課,並把課堂講授與能力訓練充分結合,強化學生專業知識的運用,提高實踐性要求,把輔導和訓練學生考取『職業資格證』列入培養計劃。學校還多次從校外聘請專家按實際工作規范對學生進行訓練,並注重鞏固提高與國內外90多家企事業單位、院校建立的合作辦學關系,進一步建立穩定的學生定崗實習實訓基地。
四、突破『生產流水線』式的培養模式,構建多規格、多元化、個性化的培養模式。根據招收的本科生素質,因材施教,以提高成纔率為宗旨,實行多元化培養、分層次教學,以適應不同學生的成纔需要。針對不同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確定高等數學、大學物理等基礎課的不同教學內容和標准。開設輔修專業,可以記載10?20個學分,並發給輔修證。各專業都開設選修課,選修學時佔總學時15%左右。對不同基礎入學的學生,進行分班教學。在畢業前,普遍進行崗前職業技能培訓。在各專業專門開設小班課程,為考研的學生服務。
五、突破以考為本、一卷定優劣的傳統考核方法,構建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靈活多樣的考核評價體系。把教學方法特別是考試方法的改革和創新作為一大難點問題深入研究並紮實推進。通過采取閉卷與開卷、筆試與口試、考試與考查、動筆與動手等多種形式進行考核,並允許不及格學生多次進行補考,努力把理論知識的掌握和實踐能力的考核結合起來,把平時考核與集中考試結合起來,把統一標准與鼓勵發揮特長結合起來,促進考評方法的科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