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30日訊 6月24日,汪清農民李玉富來到寧安市臥龍鄉羅城村,喜滋滋地購得一『鐵牛』。他說他惦記這『牛』好長時間了,這次有國家農機推廣補貼『墊底』,就毫不猶豫地買下了,一下子省了6萬多元,而且這『牛』皮實,不怕坡路,摘玉米棒子乾淨利索著呢。
這被農民稱為『鐵牛』的,是一臺自走式玉米聯合收割機,是由寧安市臥龍鄉羅城溝村的農民張建忠發明制造的。自走式玉米聯合收割機與同類產品的最大區別就在於:摘棒、扒皮、裝車、滅茬一次性完成,且各項性能比均走在全國前列。此農機不僅省油、易操作、可靠性高,而且一次節省人工50人次。該機型早在2007年就通過了省級鑒定。
我市地形多丘陵、半山坡,不適宜大型農機具作業,農民耕作非常辛苦。在山區務農多年的張建忠便萌生了制造省時省力的『具有本土特色』農機具的想法。從1998年起,張建忠從改造大豆脫粒機起步,先後發明了隨地勢走的液壓調偏脫粒機等農機具,還憑著一股韌勁創辦了一家農機廠。由於他們生產的農機具全部針對山區、坡地等不規整地形,因而受到我市及周邊農戶的歡迎,產品遠銷至哈爾濱、佳木斯、綏化、延邊等地。
前不久結束的中俄機電展曾讓農民張建忠很是興奮:以前參展時,他都是擠進去參觀、取經,而這次他是以參展商的身份而來,向別人展示他的成就——自走式玉米聯合收割機。不僅如此,他發明的這款農機還被列入國家推廣補貼目錄。
目前,張建忠創辦的寧安市中菱機械廠在省內小有名氣,年銷售額近1000萬元,創經濟效益100萬元,帶動農民增收2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