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1日訊(付春海 記者 高長利) 加格達奇林業局是大興安嶺地區第一家停止主伐任務的林業局。在學習實踐活動中,該局堅決破除『唯木不為、無木難為、獨木支橕』思想,緊緊圍繞企業生態功能區建設主題,傾力推出『十項措施惠群眾,百名乾部下基層,千名職工大實踐』活動,把保生態、保發展、保民生、保穩定工作作為科學發展目標,闖出一條從『獨木橕天』到『多業成林』的發展之路。
理性反思施『三計』,明確發展新天地
面對停止主伐帶來的困境,該局黨委就如何突破『獨木橕天』局面,進行了深刻反思,經過認真查擺後,確立了『非林非木』產業發展主攻方向。
——開門納諫『問計』。通過組織各級領導乾部開展『一人一題』調研活動等舉措,吸納不同行業、不同層次的意見和建議136條。自活動開展以來,全局組織召開座談會共計453次,發放『意見建議征集表』2458份,設置征求意見箱28個。通過對這些意見和建議的歸類、梳理,該局找到了科學發展的『金點子』。
——集中研究『定計』。針對『金點子』,該局以黨政聯席會議形式,督促分管部門認領問題,確定調研課題和調研標准。對征集到的50個科學發展課題進行集體把關『定計』,制定攻破措施。以問制約、影響企業經濟發展之『癥』,求科學發展之『方』為主線,逐步擺脫『森林越采越少、成本越來越高、企業越采越窮、生態越來越壞』的怪圈,突破『獨木支橕』格局,確定了『多業並舉』發展方向。
——圍繞發展『用計』。以實施『三三四四』發展戰略為切入點,全力打造特色產業多元並舉的新格局。即充分發揮該局區位、政策和資源三方面優勢,夯實森林防火、資源管護和造林綠化三項基礎工作。通過爭取防火公路建設、打造旅游精品線路、引進藍莓種植基地和興辦北藥物流中心四個項目建設,調整產業結構,築牢發展根基;做大做強生態旅游等四個新興接續產業。危中求機湧『三雙』,保障生態續新章
該局全面停止主伐後,企業減少收入1000萬元,造成1600餘名職工季節性失業,職工每年人均減少2000元收入。局黨政班子危中求機,保生態、解難題、清障礙,制定『三雙』措施,強勢揚帆起航。
——清除體制障礙『雙轉變』。為克服企業辦社會帶來的弊端,該局把消耗木材為主的32家小型木材加工企業轉制為民營,將2所公益性質的學校移交地方管理。對局機關科室進行重組,全局職工總數也由原來的7150人精簡到現在的1908人,實現了企業瘦身減負,精乾高效,形成了種、養殖業和采集業蓬勃發展的勢頭。今年1—4月,實現企業增加值1072萬元,均為『非林非木』產業創造。
——保護生態環境『雙增長』。局領導班子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在春防關鍵時期帶動千名職工堅守森林防火和資源管護工作一線,對農事電焊等重點部位派專人跟班作業。對施業區內的1600餘野外作業戶推行『以煤代木』工程。今年入春以來,該局廣大乾部、職工紛紛深入到林間、地頭,依托『客土造林,草筏護坡』的企業自主創新技術,進行補植、造林3萬畝,退耕還林2萬畝。截止目前,這個局的森林蓄積較1991年建局初期增長了19.7%,森林覆蓋率提高了5.72%。
——破解發展難題『雙推進』。該局積極向上爭取政策、資金和項目,大力發展柞蠶養殖業。為保證職工放蠶需要,研發建起了自己的蠶種場。這個項目的成功推廣,把全國養殖柞蠶的地理區域向北推進了兩度。古裡防火蓄水池建設項目,預計8月完工。目前,該局向國家林業局申報的重點火險區防火綜合治理556萬元二期工程項目已得到審批。與客商簽署的8億元藍莓基地引資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地運作中。
以人為本『三為民』,共享碩果春風勁
由於企業放棄了傳統支柱產業,缺少了經濟來源,針對職工工作條件艱苦,收入不高的現實,該局及職工所及,想職工所想,推出管用措施惠及職工、群眾。
——『為民富』政策扶持。對養殖柞蠶的職工免收場地調查設計費;免收柞蠶放養場地使用費;蠶繭由林業局統一收購,按產量每斤補助0.5元。通過『兩免一補』政策,有效地調動了乾部職工養殖柞蠶的積極性。爭取了小額貼息貸款業務,有效地推動了職工家庭致富工程建設。
——『為民懮』改善條件。針對基層撲火隊職工看病就醫難問題,該局統一調配了業務兼職衛生員;為購買住宅樓的老乾部、老標兵每人補助4萬元。近年,為職工子女就學累計發放補助、獎勵11.6萬元。資助困難職工子女上大學11人,計2.9萬元。
——『為民想』優質服務。局森林防火指揮部安排16個防火責任單位到野外作業點上門服務,免費復檢《野外作業許可證》,耐心宣傳國家新出臺的《森林防火條例》知識。局森調隊帶頭發展接續產業,平均投資入股5000元,示范養殖兩萬袋裝木耳,並組織職工觀摩學習,爭當致富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