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綏化
搜 索
肇東全力打造產業集群 著力發展糧食加工等主導產業
2009-07-01 17:21:46 來源:東北網  作者:李曉東 賈宏偉 車彥旭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7月1日訊 作為傳統的農業大市,如何實現城鄉二元結構向現代經濟結構的轉換,實現統籌均衡發展一直以來是經濟社會發展中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近年來,肇東市通過堅持工業化主導、產業化鏈接、一體化建設、均衡化發展、社會化服務戰略方略,著力破解『二元結構』矛盾,推動城鄉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工業化主導:著力打造農區工業化示范區

  近幾年,肇東市按照新型工業化發展方向,全力打造產業集群、項目集群和企業集群。依托豐富的糧食資源、畜牧資源、油氣資源和工業基礎優勢,著力發展壯大糧食加工、畜產品加工、石油化工、醫藥化工四大主導產業,先後建設了以中糧集團、希望集團、成福集團、日成集團為代表的玉米產業龍頭企業,年加工轉化玉米125萬噸;建設了以伊利集團45萬噸液態奶和大莊園食品有限公司為核心的畜禽產業龍頭企業,逐步把『兩牛』產業培育成優勢主導產業,年可加工原奶40萬噸,屠宰加工肉牛20萬頭;與大慶油田合資組建了榆樹林油田有限責任公司,年上繳稅金突破3億元;依托良好醫藥工業基礎,引進建設了福和藥業、濟仕藥業、匯豐動物保健品等醫藥企業,使醫藥化工迅速成長為我市財政收入的支柱產業。與此同時,還充分挖掘人纔、技術、資產等優勢,大力發展機械、建材、電子、生物等骨乾產業,全面增強了工業經濟的整體陣容和牽動力。

  圍繞主導產業開發,推進招商引資,大上工業項目,借外力增內力,以引聯促發展。去年以來,全市新引進外來投資千萬元以上項目40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3個,項目投資總額超過80億元。其中,引進天津寶迪集團投資9億元建設黑龍江寶迪食品工業園項目,大連成達食品集團投資8億元建設黑龍江成達食品工業園項目,北大荒集團投資1.1億元建設肉制品和蔬菜保鮮加工項目,黑龍江長豐公司投資1.8億元建設100萬噸焦化項目,福和藥業集團投資1.3億元建設二期擴產項目,遼寧高科能源集團投資2.4億元建設秸稈發電項目,華能集團投資30億元建設熱電聯產項目,香港中電集團投資9億美元建設風能發電項目。哈大齊工業走廊肇東項目區作為工業項目開發建設的主戰場和先行區,先後投入資金1億多元,建設了道路、給排水、輸變電、通訊網絡、創業服務大樓等項基礎設施,項目區成熟用地達到12平方公裡,為項目和企業進駐創造了良好條件。

  產業化鏈接:加速構建現代農業生產基地

  以龍頭企業為牽動,按照規模化、標准化、專業化的發展方向,肇東市不斷發展壯大產業基地,加快農民增收致富步伐。重點圍繞中糧酒精、伊利乳業、大莊園等大型龍頭的需要,突出發展玉米和『兩牛』產業,不斷擴大基地規模。近幾年來,全市的玉米種植面積逐年增加,去年發展到300萬畝,總產高達46億斤;優質成母奶牛已發展到5萬頭,商品奶總量達到22萬噸;肉牛飼養總量達到33.7萬頭,商品量超過20萬頭。去年全市共發放玉米良種補貼450萬元,發放後備母牛補貼2100萬元,有效調動了農民種養殖積極性;落實整合資金項目扶持發展,抓住被農業部確定為實施財政支農整合資金試點市的有利機遇,2006年重點實施了玉米產業化項目,2007年重點實施了奶牛產業化項目,共打抗旱機電井350眼,組建青黃貯公司2處,使全市機電深水井總量達到6600眼,單井覆蓋面積下降到420畝,大型農機具保有量達到3.8萬臺;落實財政專項資金扶持發展,對奶牛小區建設、青黃貯推廣、奶牛品種改良、榨奶站點建設、高科技園區建設、農民股份合作公司建設等方面實施財政補貼,近兩年財政補貼資金達5000多萬元。在奶牛產業化上,伊利集團累計投入奶戶周轉金3700萬元,投入機械榨奶設備及榨奶站補貼7800萬元,兩年內先後6次調整奶價,由去年每公斤1.63元提高到現在的2.58元,奶業總收入達到5.7億元,去年伊利集團又進一步加大與基地農戶的利益聯結,投資建設5處千頭、50處百頭奶牛示范牧場,為農民標准化飼養奶牛提供場所。


 

  一體化建設:加快推進城市現代化和農村城鎮化

  以完善基礎設施為牽動,建立多元化投融資機制,實現了城市化建設與新農村建設的『雙突破』。在城市建設上:推進道路改造。圍繞主街拓寬、乾路延伸、巷道硬化目標,近幾年先後投入資金1.2億元,重點建設了『一橋、二環、三色路』,新建了鐵路南跨線橋,打通了全長13.7公裡的城市南北環路,建設、維修和改造城區白色、黑色路面,巷道全部用紅磚硬化,鋪裝彩色人行步道板19萬平方米,實現了城區道路外環內連、縱橫貫通、全部硬化。累計投入資金8900萬元,重點實施了鐵東區、舊城區、新城區等『三區』,正陽大街、南北橫街、南北外環等『五橫』,鐵東5條、鐵西15條南北街道等『二十縱』的給排水管網建設,共鋪設給水管線65公裡、排水管線81公裡,形成了鐵東、鐵西兩大循環系統的地下給排水網絡。推進舊城改造。綜合推進棚戶區改造,同步推進舊樓房外立面改造,使城市形象煥然一新。實施城區『西移北擴』戰略,重點加快展望、西北、錦秀江南、行政辦公中心等4個區塊的開發建設,新建了黨政辦公中心、公安局、檢察院、廣電中心、影劇中心、體育館等辦公與休閑娛樂場所,開發智能化住宅小區65萬平方米,引進香港匯聚投資公司投資2.6億元建設五星級酒店。近兩年累計投入資金1500萬元,栽植喬灌木380萬株,鋪種草坪7萬平方米,『拆牆透綠』1萬平方米,新建了佔地面積1500畝的生態園林。堅持主街先行、一街一品、形成特色,推進城市亮化。投入2800萬元,建設了集休閑、娛樂等多功能為一體的鐵東站前廣場、行政辦公中心樓前的人民廣場和休閑健身苑『兩場一苑』,總佔地面積32萬平方米,水面16萬平方米,綠化面積4.4萬平方米,安裝各類健身器材120件(套)。在新農村建設上,投資3億元建設通鄉通村公路1200公裡,『鄉鄉通』硬化率達到100%,『村村通』硬化率達到90%;投資3000萬元,建設農村自來水工程100處,安裝自來水用戶1.5萬戶;投資3000萬元建設有線電視入戶工程,開通農村『數字電視』;投資210萬元建設大型秸稈燃氣示范站1處;投資1058萬元新建和改造134個村級組織活動場所;投資749萬元,建設農村綜合文化活動及體育場所176處;投資2000萬元推進小城鎮綜合改造,昌五、五站、四站、海城等9個鄉鎮呈現出城鎮化新形象。

  均衡化發展:實現社會保障公平均等

  從解決人民群眾最直接、最現實、最迫切的利益問題入手,積極創造條件讓人民群眾享受經濟發展的成果。投資1400萬元建設的集養老助殘、康復健身、休閑娛樂為一體的星級五保供養中心已經竣工,全市大部分五保老人入住中心享樂晚年。投資1200萬元建設的11層母嬰醫院大樓主體工程已經完工,投資1331萬元新建鄉鎮衛生院13個、村級衛生所44處;全面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農民47萬人,參合率達到91.2%。投資3000多萬元建設的一中新校區、七中分校、第十中學、福園小學全部投入使用,投資2000萬元改造農村中小學D級危房60所1.6萬平方米,投資1540萬元新建5所農村鄉鎮中小學校教學樓、宿捨和食堂已交付使用,投資270萬元的『校校通』工程已全面開通;為推進教育公平,選派市內100名優秀教師到農村支教。投資600萬元為城區100戶特困戶建設的5000平方米廉租樓房已經開工。紮實開展扶貧解困『送溫暖』活動,不斷擴大城鄉養老、失業、醫療、醫保等社會保險覆蓋面,對城鄉8000戶貧困家庭實施救助。實施財政補貼,每年為城區1000戶特困群眾半價供應糧油,並免費提供1噸冬季采暖煤。投資4000萬元建設3個城區辦事處和28個標准化基層社區,真正發揮便民解困功能。

  社會化服務:全力打造『特區式』發展環境

  為加快經濟社會發展,肇東市提出利用3—5年時間打造肇東的『特區式』發展環境,打造『放開』的輿論環境。制定出臺了『六不准』規定,開闢和開通了『環境建設專欄』、『環境建設熱線』,實施『環境建設萬人評』,聘請社會監督員實施全方位監督,增強了部門行業服務意識,促進了部門行業作風的轉變,形成了『人人講環境、人人護環境』的良好輿論氛圍。制定出臺了《肇東市招商引資獎勵辦法》,通過重獎引資引項人,極大地激勵了全市上下招商引資工作熱情;主動為重大項目和重點企業搭建服務平臺,先後成立服務中糧、伊利、華能辦公室,進一步增強服務質效。成立了行政審批中心,將與項目建設、企業生產相關的26個部門69項審批事項納入中心統一辦理,實行『一站式』辦公,極大地提高了項目審批效率。進入哈大齊工業走廊肇東項目區項目,由開發區管委會實行一條龍服務;需要省級以上部門審批的,實行全程代辦相關手續,全力為企業發展排懮解難、保駕護航。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