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7月3日訊 6月30日,媒體《『三無』餐具洗滌劑挺坑人》一文見報後,引起社會極大反響和關注。記者從省日化行業協會獲悉,哈爾濱市餐具洗滌劑使用規范上目前還處於法規空白。
據黑龍江省日化行業協會會長樊鳳君介紹,目前哈爾濱市僅有一兩家擁有資質的企業,據不完全統計,隱蔽加工的小作坊就有幾十家。據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哈爾濱市一些餐飲企業使用黑作坊加工的『三無』餐具洗滌劑,自行加水勾兌已成為『公開秘密』。
記者隨道裡區衛生監督所進行檢查發現,經專業檢測部門化驗結果顯示,抽檢的部分飯店使用的桶裝『三無』洗滌劑,其活性物含量1.5%至2.5%,低於國家標准要求的15%以上,去污力均不合格。按照國家要求,合格餐具洗滌劑菌落總數標准低於1000個/g,但其中檢測樣品竟高達22000至31500個/g,衛生安全指標不符合GB9985-2000《手洗餐具用洗滌劑》(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實施的強制標准),高於國家標准20倍至30倍。專家表示,這種非消毒的餐具洗滌劑其含菌量極高,洗不淨的餐具對人身體健康造成潛在危害。
據一家國家頒發生產餐具洗滌劑的專業廠家介紹,該公司年產能力為2萬噸,但實際生產僅1000噸,企業生產每況日下,銷往哈市的只有0.5%,其他大都銷往外地。按照國家生產標准要求,餐具洗滌劑嚴格用無毒純淨水可過濾對人身有害的重金屬,原料至少達8種,黑作坊只有2至4種,且用自來水加工不添加專用殺菌劑,致使去污力弱,劣質洗滌劑含大腸杆菌等菌群嚴重超標,給人身安全造成危害。他說,哈爾濱市約有一兩萬家餐飲企業,每家企業每天若按使用2公斤計算,哈爾濱市一天就需求40噸,如此巨大的需求,餐具洗滌劑市場規范成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大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