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晨報建國60年系列報道:暴風驟雨過後的彩虹生活(下篇)
2009-07-13 13:52:05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賈傑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艾厚萍現在這家鉛筆廠工作。
  村民們休閑的好去處  

  東北網7月13日訊 改革開放以來,元寶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著名作家周立波筆下昔日的元茂屯,今日的元寶村,在黨支部書記張寶金的帶領下,以當年土改的奮斗精神,艱苦創業,從昔日的『光?屯』到今天的『億元村』,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

  『趙光?』的孫子富了

  『暴風驟雨』中的趙玉林,土改前一年到頭吃了上頓愁下頓,更不用說穿的了,人們看見他經常光著肩膀、媳婦光?下地的事。從此,『趙光?』的名字被叫開來了。如今,『趙光?』的後代又過著什麼樣的日子呢?

  當走進元寶村,你就一定會看到三三兩兩的農民開著轎車,騎著摩托車,到村裡的工廠上班。而『趙光?』的後代就是開著小轎車或騎著摩托車上班的一員。在元寶山制筆廠上班的趙發清和艾厚萍,是『趙光?』趙玉林的孫子、孫媳婦,7月5日,這對夫妻倆向記者講起了其爺爺的悲苦歲月和現今他們過著的好日子。

  1940年左右,趙玉林領著媳婦從山東逃荒來到元寶村,一副扁擔、兩個籮筐就是所有的家當。籮筐中,一個裝著孩子,一個放著行李。趙家來到元寶村後,由於沒有證明落不了戶,只好給地主『韓老六』扛活,但辛辛苦苦一年下來,掙來的錢幾乎被『韓老六』克扣得所剩無幾,受盡了壓迫和欺詐。

  土改工作隊進入元寶村後,周立波與苦大仇深的趙玉林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而後趙玉林就跟著周立波等人乾革命,帶領農民積極參加減租減息斗地主、分田地的群眾運動。後來,趙玉林被群眾推舉為武裝委員,並在周立波的介紹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屯子分配斗爭果實,趙玉林帶頭不要,並說先分給窮苦的老百姓。1946年8月,趙玉林奉命追擊惡霸『韓老六』時,不幸被匪徒的子彈擊中。

  轟轟烈烈的土改運動結束後,農民翻身做了主人。趙玉林的兒子趙常友也因此分到了田地和馬匹,並用分到的『炕琴』(放在炕上的一種櫃子)做結婚家具成了家。改革開放前,由於人多地少,沒有其他掙錢道兒,有時生產、吃飯還要靠政府救濟,靠村上幫助。

  農村實行土地聯產承包責任制後,趙家雖然改善了生活條件,解決了吃飯問題,但仍是過得緊巴巴。特別是在趙發清和艾厚萍結婚後,家裡的負擔更重了,常常是看著米袋子下鍋,算計著花錢。


 

  自從元寶村的『致富帶頭人』張寶金書記帶領大家搞企業建工廠後,趙家人也從此改變了命運:從村裡辦起鉛筆板廠那天起,趙發清夫婦就來到工廠上班,一乾就是11年。雖然收入不多,但夫妻倆還是省吃儉用攢下了不少積蓄,蓋上了磚瓦房,購置了家用電器,還償還了債務,三個兒女相繼長大。

  後來,趙發清夫妻倆被安排到元寶山制筆廠上班,每月近千元的收入讓他們喜笑顏開。過去吃不飽、穿不暖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現今,他們的大兒子娶了媳婦,生了孩子,買了樓房;二兒子也把摩托車換成了小轎車,並成為村辦企業的精英。而他們的女兒在腰包鼓起之後,與男朋友一起到天津開起了飯店,從2005年開業至今就淨賺了近50萬元。

  腰包鼓了,共產黨的恩情不能忘。朴實的艾厚萍夫婦二人一個勁地說,國家有好的政策、村上有好的致富帶頭人,自己有爭氣的兒女,只要跟著共產黨勤勞苦乾,那小康社會離咱們就不遠了!

  昔日『光?屯』今日『億元村』

         改革開放以來,元寶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著名作家周立波筆下昔日的元茂屯,今日的元寶村,在黨支部書記張寶金的帶領下,以當年土改的奮斗精神,艱苦創業,從昔日的『光?屯』到今天的『億元村』,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

  『靠種地致富不容易,只能解決溫飽,奔小康只是空談。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農民們民主了,自由了,我們可以甩開膀子乾了,走一條興企強村的富民之路。』據介紹,元寶村辦企業,是讓欠債給逼出來的。創業之初,以張寶金為首的元寶村黨支部一班人集資3.7萬元,從辦小木材加工廠乾起,僅1983年到1995年的十幾年間就在國內外建起14家木制品企業。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元寶村組建了元寶山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當時全村340多戶農民全部參股,成為企業股東,並佔有70%的股份,生產可降解綠色食品餐盒;之後又成立了鉛筆廠、包裝材料廠、鉛筆板廠等等。20多年來,全村已興辦各類企業28家,鉛筆、木制餐盒、衛生筷等產品遠銷美國、日本、南韓及東南亞國家,還有臺、港、澳地區。國內暢銷北京、上海、天津、廣州、大連等城市。

  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元寶村已15年未向村民收取鄉統籌和村提留。從2003年起,農民稅100%由村集體負責上繳。而且中小學生學費均由村裡負擔,考入大專院校的學生還享受助學補助。改革開放前,元寶村沒有大學生,現在已有50多名學生在省內外高等院校就讀。

  由於村民生活得到了極大改善,他們的住房都實現了磚瓦化,徹底告別了昔日的貧窮,過上了衣食無懮的幸福生活。據元寶村現任村委會副主任王廣海介紹,截至2004年上半年,元寶村村民資產超千萬元的農戶有5戶,超500萬元的有5戶,超100萬元的有8戶;全村有小轎車33輛,有摩托車212輛。現在,元寶村有居民518戶,1752人,村民資產超千萬、500萬和百萬的戶數與2004年相比均翻了兩倍以上,擁有小轎車百餘輛,摩托車家家有,手機人人有。而且村民100%看上了有線電視,100%安上了程控電話。到2008年,全村工農業總產值實現2.6億元,人均年純收入達10800元,戶均存款20多萬元。

  從元寶村到億元村前前後後的一串串數字,我們可以看出元寶村規模化企業的發展,使元寶人告別了昔日的貧窮。隨著村委會辦公大樓、農民別墅樓、遠山公園的建成,乃至重點興建《暴風驟雨》紀念館,元寶村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小康村、文明示范村、中國土改文化第一村。


  記者感言

  著名作家周立波的筆下,60年前發生在元寶村的那場土地改革無疑是一場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間的『暴風驟雨』。風雨過後,彩虹絢爛。

  『趙光?』們的後代在『彩虹』裡創造著更加多彩的生活,這彩虹的一端架設在新中國呱呱墜地的60年前,而另一端則伸向了充滿希望的明天。祝福元寶人。

  黑龍江大事記

  1950年

  2月

  27日—28日毛澤東主席在周恩來總理陪同下,訪問蘇聯後,由莫斯科歸途中來松江省視察。毛澤東為松江省和哈爾濱市人民題寫了『學習』、『奮斗』、『不要沾染官僚主義作風』、『發展生產』、『學習馬列主義』等5幅題詞,並為《松江日報》題寫了報頭。毛澤東、周恩來在哈期間接見了松江省和哈爾濱市的主要負責同志,聽取了工作情況匯報,並視察了哈爾濱車輛工廠。

  3月

  4日《松江日報》報道,松江省今年計劃推廣改良農具10164臺,並有重點的試用成套蘇聯新式農具。

  4日—8日黑龍江省召開第一屆婦女代表大會。到會代表311人。

  《松江日報》報道,為了恢復和發展漁業生產,松江省發放漁業貸款63.9億元。25日,《黑龍江日報》報道,黑龍江省發放漁業貸款100億元。兩省均要求在發放貸款時要和建立漁民合作社組織結合起來。

  10日—13日松江省召開第三屆榮軍代表大會。出席代表195名。大會號召榮軍在生產戰線上也要多打勝仗。20日—24日,黑龍江省召開榮軍代表大會。

  12日《松江日報》報道,松江省人民政府決定1950年發放農貸1720億元,重點幫助換工組和受災嚴重地區農民發展生產。

  13日黑龍江省人民政府發出《關於貫徹農村乾部參加生產領導生產》的指示。規定農村乾部不脫離生產,一律參加生產,領導生產。

首頁  上一頁  [1]  [2]  [3] 

責任編輯:楊禹

黑龍江晨報推出『慶祝建國60周年大型系列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