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大慶油田發現50周年系列報道之精神大慶篇
2009-08-03 14:31:34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王忠寶 賈輝 劉億服 姚艷春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油田三次采油科研人員弘揚『三超』精神,在提高采收率方面銳意攻關,為油田持續發展提供技術支橕。趙永安攝

  黑龍江新聞網訊 據黑龍江日報報道,今年是大慶油田發現50周年。50年來,一代代油田人勵精圖治、開拓創新,創造了我國石油工業『三個第一』等非凡業績;在偉大的創業實踐中,他們還培育了以『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為主要內容的大慶精神、鐵人精神。

  黑龍江日報今起以『學習弘揚大慶精神、戮力同心推進發展』為主題,陸續推出紀念大慶油田發現50周年特別報道。報道分為精神大慶、貢獻大慶、科技大慶、和諧大慶和百年大慶五個部分,將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大慶油田50年來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成功經驗,旨在激勵全省廣大乾部群眾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振奮精神、增強信心,推動全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發展。

  新時期深入學習和弘揚大慶精神就要樹立強烈的發展意識,就要發揚積極的創新精神,就要保持旺盛的創業激情,就要堅持現代的科學理性,就要強化自覺的人本理念。

  ——摘自省委關於新時期深入學習和弘揚大慶精神的決定

  『寧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鐵人』王進喜

  『寧可把心血熬乾,也要讓油田高產再穩產』   ——『新時期鐵人』王啟民

  『立鐵人品格,創一流業績』      ——鋼鐵1205鑽井隊

  『永遠做油田精品』        ——中十六聯合站

  『崗位責任制的靈魂是崗位責任心』      ——供水公司西水源

  『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      ——星火一次變電所

  精神傳承 

  大慶人眼中的大慶精神

  『愛國』就是要立足本職、胸懷全局,自覺維護國家石油戰略安全;『創業』就是要解放思想、奮發有為,一心一意推進企業可持續發展;『求實』就是要嚴細認真、精益求精,在各項具體工作中爭創一流業績;『奉獻』就是時刻以國家和企業利益為重,自覺維護改革發展穩定大局。

  戮力謀發展的不竭動力

  50年前的那場會戰,徹底改變了我國貧油落後的面貌,半個世紀後的今天,大慶石油人在創下了連續27年年產5000萬噸以上的歷史奇跡後,又擂響了向4000萬噸持續穩產目標進軍的戰鼓。在責任和挑戰面前,勇挑重擔、為國分懮,這就是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具體體現。

  創業實踐中的星火傳承

  百年大業,人纔為本。從會戰時期的『五面紅旗』王馬段薛朱,到新時期鐵人王啟民,從新時期『五面紅旗』、『五大標兵』,到『新時期好工人』朴鳳元,一代代先進人物的湧現,正是大慶油田高揚為民族爭光、為理想拼搏,高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旗幟,所結出的累累碩果。

  自主創新弘揚『三超』精神

  超越權威,就是尊重而不迷信權威,勇於突破權威的論斷,並創新發展;超越前人,就是提昇前人已有認識,並敢於否定,把前人沒想到、沒做到的變成現實;超越自我,就是自我加壓,創新永無止境。『三超』精神是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在油田科研隊伍中的具體體現。



                                   

  中十六聯合站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以深化『永遠做油田精品』的理念為核心,不斷強化基層組織建設,整體工作水平不斷邁上新臺階。楊佔剛攝

  時光荏苒,歲月如歌。

  50年前,松基三井噴出工業油流的歡呼聲依舊在回蕩;50年前,『寧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錚錚誓言依舊在響徹……從石油會戰到快速上產,從高產穩產到可持續發展,50年,大慶在奮進拼搏中日益長大。大慶精神,老一輩石油人用生命鑄就的精神贊歌,以其不朽的生命力,已成為黑龍江寶貴的精神財富,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進入新時期,站在新起點,大慶油田從維護國家石油供給安全、謀求企業可持續發展出發,牢牢把握和諧、發展這兩大主題,積極探索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努力開創『原油持續穩產,整體協調發展,構建和諧礦區,創建百年油田』的新局面,踐諾『大慶油田為祖國加油』的神聖使命。

  大慶精神,就是這神聖使命背後的恆久動力。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這種精神都是激勵一代代大慶人不畏艱難、不斷奮進、勇往直前的寶貴精神財富和重要精神力量。

  大慶人眼中的大慶精神

  1990年,江澤民同志視察大慶油田時,對大慶精神給出了完整的概括:為國爭光、為民族爭氣的愛國主義精神;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艱苦創業精神;講求科學、『三老四嚴』的求實精神;胸懷全局、為國分懮的奉獻精神。『愛國、創業、求實、奉獻』,這八個字,就是大慶精神的基本內涵。

  『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要把大慶精神作為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教育乾部職工切實做到「三個永不忘,三個永不丟」。』供水公司西水源黨支部書記王雪梅說,大慶精神要依靠融入企業發展實踐來展現,即工作環境改善了,不忘會戰作風,嚴細認真的傳統永不丟;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忘『乾打壘精神』,勤儉節約的傳統永不丟;油田發展了,不忘艱苦創業的歷程,為油拼搏的傳統永不丟。

  勘探開發研究院副總工程師伍曉林,是油田搞三次采油技術的『大拿』。作為科技工作者,伍曉林對大慶精神的感悟頗為獨到:愛國就是報國,在各自的領域為報效祖國而忘我拼搏;創業就是創新,在創新中發展,通過自主創新掌握發展的主動權;求實就是科學求實,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在科學領域來不得半點馬虎;奉獻就是貢獻,在踏踏實實的工作中為油田發展增添動力,為祖國的強大添磚加瓦。

  『在我參加工作前,大慶精神在我的印象中就是大慶對國家的巨大貢獻,是油田的前輩們對油田不斷發展壯大的貢獻。』閆博,『新時期好工人』朴鳳元的得意門徒,『劉備戰班組』裡的年輕人。身在油田公司響當當的先進集體,師從大名鼎鼎的朴鳳元,小閆博坦言『壓力很大』,『但是師傅身上體現出來細致認真、吃苦耐勞的品質,以及「乾是千斤頂,學是螺絲釘」的班魂,也是鞭策我不斷成長進步的巨大動力。無論時代怎麼發展,我覺得這種精神是永遠需要的,在發展中不忘優良傳統,這就是大慶精神在我們一線工人身上的具體體現。』正是基於這種動力,剛參加工作2年,只有23歲的閆博在同齡人中相當出色:油田公司新會戰青年先鋒、集團技術大賽第一名。

  在會戰時期,鐵人王進喜喊出『北風當電扇,大雪當炒面』的豪言壯語,半個世紀後的今天,被譽為『大慶環衛戰線上的鐵人』、『新時期五大標兵』之一的徐洪霞,依然執著地踐行著鐵人當年的誓言。沒有太高文化的徐洪霞把對大慶精神的理解和自己的命運一樣,定格在付出上:『無論在哪個崗位,盡心盡力做好自己的工作,遇事多想想國家,多想想集體,多想想別人,這就是大慶精神。如果每個人都能做到這一點,那我們油田的發展就會更好更快,我們的國家也會越來越好!』

  『愛國』就是要立足本職、胸懷全局,自覺維護國家石油戰略安全;『創業』就是要解放思想、奮發有為,一心一意推進企業可持續發展;『求實』就是要嚴細認真、精益求精,在各項具體工作中爭創一流業績;『奉獻』就是時刻以國家和企業利益為重,自覺維護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在新的歷史時期,大慶油田黨委對大慶精神的傳承與發展給出了具體化的衡量標准。


 

  戮力謀發展的不竭動力

  『身在大慶學大慶,鐵人身邊做鐵人』。走近大慶,走近油田,走近大慶人,總感覺有一種特殊的東西在感染著你,總感覺有一種特殊的力量在催動著你。

  『我深知這個職務意味著什麼。』1205鑽井隊隊長胡志強,是1205的第19代『掌門』。1205,就是鐵人王進喜當年從玉門油田帶過來的隊伍,『鐵人』是這支英雄隊伍的第三任隊長。

  『帶這支隊伍,不僅要高標准高質量地完成經濟任務,更重要的是要不斷實現自我超越,永攀高峰!』為了讓1205這面旗幟更加鮮艷,一代又一代1205人,秉承『崗位報國、矢志一流、自我超越、求實創新、和諧奉獻』的1205精神,自我加壓、頑強拼搏、大膽創新,先後創下全國年進尺最高紀錄,榮獲『鋼鐵鑽井隊』、全國『五一』勞動獎狀等殊榮。近年來,全隊實現了由單一井型向多種井型、由國內施工到進軍海外的『兩個拓展』,再創鐵人隊伍的新輝煌!

  老工人馬登嵩『崗位責任制的靈魂是崗位責任心』的名言,和一代代西水源人緊緊聯系在一起。和勇於負責的馬登嵩一起,敢於較真的張忠法、嚴帶徒弟的陳文菊、乾一行愛一行的劉忠和、一心為公的溫叢林並稱為『西水五老』。他們,雖然已經離開了工作崗位,但他們的名字卻為西水人所牢記。『每一次重溫他們的事跡,都感覺渾身充滿了力量。在他們身上我們切切實實感受到了什麼是「愛國、創業、求實、奉獻」。老一輩石油人為我們創下的精神財富將是我們西水人開拓奮進的永恆動力!』

  50年前的那場會戰,徹底改變了我國貧油落後的面貌,半個世紀後的今天,大慶石油人在創下了連續27年年產5000萬噸以上的歷史奇跡後,又擂響了向4000萬噸持續穩產目標進軍的戰鼓。『在責任和挑戰面前,必須勇挑重擔、為國分懮。這就是大慶精神的具體體現。』在高科技新會戰動員大會上,油田公司總經理王玉普向大慶石油人發出號召:重溫當年『三要十不』,發揚老一輩石油人的革命豪情和英雄氣概,堅持用大慶精神、鐵人精神謀發展、攻難關、保穩產!

  創業實踐中的星火傳承

  從會戰時期的『五面紅旗』王馬段薛朱(王進喜、馬德仁、段興枝、薛國邦、朱洪昌),到新時期鐵人王啟民,從新時期『五面紅旗』、『五大標兵』,到『新時期好工人』朴鳳元,一代代先進人物的湧現,正是大慶油田高揚為民族爭光、為理想拼搏,高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旗幟,所結出的累累碩果。

  百年大業,人纔為本。實現原油4000萬噸持續穩產,關鍵靠技術,根本在人纔。油田公司黨委時刻把育人工程,把隊伍建設當成油田發展的基石。他們創造性地實施『八項』重要措施,在把方向、聚士氣、維穩定、塑隊伍、抓管理、樹先優、夯根基、建制度等方面狠下功夫,以傳承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為主線,以促進油田和諧發展為主旨,構建面向生產經營、覆蓋全體職工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

  星火一次變電所,1981年成立以來,凝聚形成了『進取、奉獻、求實、互助』的星火精神和『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的團隊文化理念。他們以提昇員工綜合素質為工作核心,先後獨創了『浮動制』、『捆綁式』、『模擬班長法』等培訓方式,培養了一支技術精湛、作風過硬的員工隊伍,實現無責任事故安全運行萬餘天。從歷任支部書記劉希廣、陳志華等,到技術員林子成、技術能手張華,每一名星火人都是一個戰士,一面旗幟。

  『感情產生凝聚力,標准帶來戰斗力』。志在『永遠做油田精品』的中十六聯,地處『三老四嚴』的發源地,在隊伍建設中注重的是『和風細雨』。黨支部書記王雪瑩告訴記者:『抓隊伍建設,我們不喜歡搞一陣風式的運動。這就好比十分鍾暴雨和一天細雨的關系,一場暴雨固然酣暢淋漓,但來的快去的快,而一天小雨纔能真正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一塊瓷磚查作風』是西水源特別有名的故事。2005年6月,西水源有一個花池子掉了一塊瓷磚,誰都沒太注意。公司領導的提醒,引發了西水源作風大討論:人人亮思想,個個談體會,深入查找思想作風上丟了什麼,精神狀態上缺了什麼,管理標准上差了什麼。這次查作風,令西水源人的嚴細作風得到了進一步強化。

  『帶著問題學,找到答案乾』、『智慧源於群眾,創造來自基層』、『說一千道一萬,不如做給職工看』……油田公司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堅持『十種基本做法』,力求用知行統一檢驗理論學習效果;用主題教育推動改革發展實踐;用先進理念引領職工行為;用領導表率帶動職工群眾;用典型示范領跑隊伍;用自我教育激發職工內在動力;用案例剖析解決思想問題;用人文關懷凝聚職工;用創建活動推進黨支部建設;用現代傳媒擴大思想教育覆蓋。


 

  自主創新弘揚『三超』精神

  『你們提出的超越權威、超越前人、超越自我的口號很有氣魄,要繼續弘揚這種精神,瞄准更高目標,攻克更多難關,使大慶油田不斷煥發新的生機,為確保我國能源安全發揮更大作用。』今年6月,胡錦濤總書記在考察大慶油田時,肯定了油田自主創新之路和科技人員創造的『三超』精神,並提出了殷切期望。

  超越權威,就是尊重而不迷信權威,勇於突破權威的論斷,並創新發展;超越前人,就是提昇前人已有認識,並敢於否定,把前人沒想到、沒做到的變成現實;超越自我,就是自我加壓,創新永無止境。

  面對『中國陸相貧油論』,楊繼良等老一輩石油地質勘探工作者堅持用『陸相生油理論』指導實踐,為發現大慶油田做出了卓越貢獻。

  面對外國專家『大慶原油凝固點高、含蠟高,又粘又稠,除非搬到印度尼西亞纔能開采』的結論,王啟民等科技工作者自強不息,創出了『早期內部注水,保持壓力開采』方法,並獨立自主編制實施了我國石油工業史上第一個大型油田開發方案,給外國權威的論斷以有力的回擊。

  『大慶就把表面活性劑驅油技術忘了吧!』這是上世紀80年代法國權威科研機構,在對大慶采用三元復合驅進行可行性論證後下的斷言。以伍曉林為代表的三采科研人員『不信邪』,從機理研究入手,用數以萬計的實驗說話,終於研制出適合大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表面活性劑,實現了三元復合驅技術的重大突破。

  『大油田下必有大氣田』,面對多年探索卻沒有重大進展的現實,油田科技人員『不拋棄不放棄』,他們改變傳統思維,目光從泥岩轉向深層火山岩,在攻克了一個個世界級難題後,終於找到大慶勘探人為之奮斗了幾十年的慶深氣田。

  『「三超」精神是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在油田科研隊伍中的具體體現。』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驅油劑研制項目組組長張國印介紹,『三超』精神是大慶油田科技工作者創新勘探開發技術的力量源泉,是打造科技創新隊伍的精神財富,是支橕高科技新會戰的不竭動力。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路雲強

【深度報道】大慶油田開發50周年東北網系列報道

【深度報道】哈爾濱英雄民警抓歹徒被刺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