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法治聚焦
搜 索
鐵力西大橋事故非超載所致 主管單位監管疏漏待問責
2009-08-07 18:07:52 來源:東北網  作者:陳靜 路雲強 楊禹 尤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救援人員全力打撈落水車輛 (資料圖)。東北網記者 印蕾 攝。
救援人員在現場打撈落水車輛(資料圖)。 東北網記者 印蕾攝。
  東北網8月7日訊(見習記者 尤佳 記者 陳靜 路雲強 楊禹)7日14時,伊春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對外發布了鐵力市西大橋『6•29』橋體垮塌事故的調查結果。專家組認定事故的直接原因為3號墩基底局部因水流衝刷而脫空,導致橋墩承載力不足,基礎沈降和位移。並非此前對外公布的超載車輛壓塌大橋。該事故共有8臺車輛、21人落水,當場造成4人死亡、4人受傷。

  鐵力『6•29』事故:從『壓塌』到『垮塌』

  6月29日,鐵力西大橋事故發生的當天14時,在鐵力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上,事故原因被定為司機陰樹學所駕的牌照為黑F51650柴油貨車嚴重超載。

  時隔38天,經過專家組的勘定,該起事故的最終原因終於塵埃落定,根據伊春市人民政府在發布會上公布的材料,『事故發生後,專家組經過19天反復現場勘查、驗算、分析、模擬試驗。一致認為導致橋梁跨塌的直接原因是3號墩基底局部被水衝刷脫空,承載力不足,基礎沈降和位移。誘發原因是第一臺車對橋的作用力』,『第一臺落水車輛車型為解放CA518(4軸車),車牌為黑F51650,車體總長11.1米,核定載重量25噸』,『經計重和認證,第一臺車貨總重30.5噸(自重12.86噸,載貨17.64噸),不超核定載重量,不超治超標准(單軸不超過10噸)』 。

  根據這份權威的調查報告可知,『6•29』事故並非超載違章掛車壓塌大橋所致。伊春市人民政府對此作出了如下解釋。

  6月30日,由伊春市人民政府上報的《關於『6•29』處置情況的報告》對事故原因做了『根據事故現場推斷,當時司機陰樹學所駕黑F51650柴油貨車嚴重超載所致』的分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方面推斷:

  一是2009年6月29日2時34分,鐵力市公安局110指揮中心接到群眾報警稱,鐵力呼蘭河大橋發生壓塌事故。

  二是搶救現場的局限性。現場救援中發現多輛貨車疊壓在一起,大量鋼材、地磚、石膏板、機械設備等貨物散落於第一臺車上或附近,一時無法逐一核實,疑是第一臺車所載。

  鐵力『6•29』事故大橋附近未見采砂作業

  鐵力『6•29』事故發生後,網絡上很快出現了關於河道挖沙導致橋墩不穩,從而誘發事故的質疑,有媒體報道稱,在救援現場百米左右的河道內,露出了事故發生前幾天新近挖出的沙堆。

  針對此問題,伊春市人民政府在該份報告上對此作出如下解釋:經河道管理部門證明和調查組對橋位附近居民調查取證,橋位上、下游規定的200米范圍內沒有采砂情況,也未進行過河道疏通工作。

  16時許,記者就該問題致電鐵力市宣傳部門,一位岳姓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西大橋周邊未發現采砂現象,該事故與采砂活動沒有直接關系。

  橋梁監管有疏忽 賠償事宜待商談

  根據該份事故原因調查報告,我們看到,橋墩被水衝刷是導致該起事故的直接原因,車輛碾壓被認定為事故的誘因,其他諸如采砂、人為破壞等原因均被排除。

  報告中還簡短的提及了橋梁日常監管上的問題,『橋梁管養單位沒有及時檢查發現橋墩基礎嚴重衝刷問題,主管部門對該項工作監督檢查不到位』。關於該事故的『相關責任部門、責任單位的追究和問責事宜,市紀檢監察部門正在調查核實中』。而『關於人身傷亡和財產損失的賠償事宜』,也『正在與家屬和貨主商談中』。

責任編輯:路雲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