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慶漢維長垣落戶大慶高新區,其擁有的輸油用的高壓玻璃鋼管道技術填補了我國高壓玻璃鋼管道制造技術的空白,生產技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記者郭俊峰攝
黑龍江新聞網訊 據黑龍江日報報道,大慶石化產業是伴隨著油田開發建設發展起來的,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由弱變強的發展歷程。雖然經過四十多年發展,大慶石化產業已具備一定規模,但隨著國內石化產業快速迅猛發展,大慶石化產業無論在規模、水平上逐漸被落在後面,逐步喪失了原有的競爭優勢。
大慶油田在保持了27年高產穩產5000萬噸原油之後,油田開采已進入中後期,產量逐年遞減,開采難度越來越大——『後大慶時代』已經到來。未雨綢繆,加快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這是中央幾代領導人對大慶未來發展的殷切期望。石化產業無疑成為最大、最具有發展潛力的接續產業。發揮自身擁有石油、天然氣資源優勢以及對俄羅斯石油貿易優勢,爭取國家政策以及中油集團的支持,做大做強石化產業,上規模,上水平,已成為全市發展的共識。
『亞洲老大』是這樣煉成的
『消化』一條進口生產線衍生出13項專利技術,漢維長垣依靠自主知識產權始終保持亞洲同行業領跑位置
和大慶石化與煉化這些『大佬』級企業比,同樣坐落在大慶高新區內的漢維長垣高壓玻璃鋼管道有限公司就算是『小老弟』了。但就是這個『小老弟』,在同行業中卻堪稱『亞洲老大』。
漢維長垣的起步是從引進一條美國生產線開始的。
2002年9月,漢維長垣落戶大慶高新技術開發區,成為開發區創業廣場的首家入駐企業,目標定位在生產輸油用的高壓玻璃鋼管道上。不久,他們從美國恩泰克公司引進一條先進的外固化生產線,開始生產直徑為40毫米~150毫米的高壓玻璃鋼管道。
這種管道是將高強度玻璃鋼纖維纏繞在模具上,浸漬上高粘結能力的低黏度環氧樹脂而成,工藝看似簡單,其實在材料選用、成型方法、性能指標上都有很高的技術要求。單單依靠一條進口生產線和培養一批熟練的技術工人,就想在該領域分得『一杯羹』,甚至站穩腳跟是萬萬不可能的。於是,漢維長垣開始了技術創新之路。在短短數年內,他們就有13項技術獲得國家專利,填補了我國高壓玻璃鋼管道制造技術的空白,生產技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在漢維長垣的廠區內,有一棟藍色小樓。這,就是企業的研發中心。依靠13項專利技術和大手筆的投入,這裡已成為省級玻璃鋼管道研發中心。公司總經理李天宇介紹說,除了開發新產品和新技術外,公司生產的每一批產品都要拿到這裡,從管道的強度到抗壓程度,從結構到工藝,從耐腐蝕到耐高溫程度,都需要測試。李天宇指著檢測設備說,這些設備只有西安交大等幾個大學有。據他所知,企業自己擁有如此完整檢測設備的,全國只此一家。在漢維長垣,集中了目前國內最領先的人纔和技術。依靠這些人纔和技術,公司早早就通過了ISO9001:2000質量體系認證和API認證,並獲得了使用API會標的產品設計許可證。
願景:打造世界級石化產業基地
作為『後大慶時代』的支柱產業,石化產業向人們展示了美好的發展願景:打造世界級的石化產業基地。
進入21世紀,國內外石化產業迎來了新一輪發展熱潮,呈現出跨國公司集團化、煉油化工一體化、裝置規模大型化的發展趨勢。國內石化市場對外開放程度逐步擴大,中石化分別與巴斯夫、BP、埃克森美孚合作,在南京、上海、福建等地建設了總規模達到220萬噸的乙烯生產裝置,2004年煉油能力達到1.3億噸,乙烯產量達到414萬噸,分列世界第五和第七位;中海油也與殼牌公司合作,在惠州規劃建設80萬噸乙烯裝置。面對這種形勢,大慶的石化產業板塊必須立足於建設世界級的石化產業基地加以規劃和建設。
根據大慶石化產業發展實際,綜合考慮大慶地區石化資源和上下游產業發展,基本保持現有原油加工量不變,改變煉油工藝,采用重油催化熱裂解(CPP)或深度催化裂化(DCC)技術,減少成品油產量,增加『三烯三苯』(乙烯、丙烯、丁二烯和純苯、甲苯、二甲苯)等基礎有機化工原料。統籌規劃油田輕烴、石腦油、加氫尾油等裂解料和『三烯三苯』等基礎化工原料,實現物料的總體平衡和優化配置。著眼世界水平,綜合考慮產品的縱向延伸性和橫向擴展性,發展市場容量大、發展前景好、附加值高的石化產品。以上目標順利實現後,石化公司、煉化公司和石化總廠三家大企業年銷售收入的總和將達到1000億元,是2004年的2.2倍。
根據大慶及周邊地區的天然氣儲量及開發情況,預計2010年產氣量可達到90億立方米。大慶及周邊地區民用及其它用氣為20多億立方米,可用於發展天然氣化工的資源量能夠達到60億立方米以上。大慶發展天然氣化工的產業基礎較好,已經初步形成了以合成氨、化肥、甲醇為主體的天然氣化工產業,現有天然氣化工裝置運行平穩,工藝技術位於全國領先地位。通過開采加工一體化,可以較低的成本實現規模加工,使在大慶發展天然氣化工具備較大的利潤空間。可以充分利用大慶天然氣資源和產業基礎優勢,將天然氣化工與石油化工有機結合,啟動一批具有經濟規模的天然氣化工項目。以大慶宏偉化工園區為主要載體,把天然氣化工做成繼石油化工後,拉動大慶經濟增長的又一重要板塊,建成國內重要的天然氣化工基地。規劃的16個項目全部建成後,年消耗天然氣48.7億立方米,可生產天然氣化工產品17種,年產值272.5億元,每億立方米天然氣的產值約為5.6億元。
大慶地方將傾全力在依托中石油集團公司所屬未上市企業和地方現有石化產業基礎,引進戰略投資者,以市場為導向,發展聚烯烴和有機化工原料兩大系列產品深加工,拉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把大慶建成國家級聚烯烴、汽車家電配件、合成纖維、合成橡膠等六大石化產品深加工基地。規劃的77個建設項目達產後年實現銷售收入351億元以上。
近期:銷售收入超千億指日可待近期
『力爭到2010年,把大慶石化產業建設成為主營業務收入超千億元的我國重要石化生產基地。』事實證明,大慶距離這個千億元銷售目標已經為期不遠了。
統計數據顯示,大慶市石化產業的『旗艦』——大慶石化公司,2008年加工原油580萬噸,實現營業收入418.2億元;而另一家石化企業——大慶煉化公司,2008年加工原油581.74萬噸,實現營業收入295.5億元。兩家公司年營業收入之和為813.7億元。
大慶是我國最先起步的石化生產基地。1960年初建設投產了葡萄花、喇嘛甸兩座規模為5萬噸的煉油廠,1963年我國第一座100萬噸的黑龍江煉油廠(現大慶石化分公司煉油廠前身)順利投產,1971年林源煉油廠誕生,大慶石化產業實現了艱難起步。上世紀七八十年代,30萬噸乙烯、30萬噸合成氨、48萬噸尿素等多套當時國內大型石油化工裝置相繼建成投產。上世紀90年代,乙烯擴能到48萬噸,乙烯三期工程建成投產,聚乙烯、聚丙烯以及油田化學品基地建設已成雛形。
進入21世紀,大慶油田開采已進入中後期,加快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石化產業無疑成為最大、最具有發展潛力的接續產業。大慶人發展石化的思路、目標已經明確,這就是加強地企合作,加快石化基地建設做大上游,擴充吃配份額做強中游,拉長延伸產業鏈做深下游。在原油加工指標基本維持在1200萬噸的基礎上,增加基礎有機化工原料產量,提高原油加工水平和成品油質量,乙烯擴建到60萬噸,建設了20萬噸低密度聚乙烯、30萬噸聚丙烯,聚烯烴基地建設已成雛形。目前大慶正在實施120萬噸乙烯改擴建工程,屆時將新增60萬噸乙烯,配套建設55萬噸聚乙烯、30萬噸聚丙烯等項目。力爭到2010年把大慶石化產業建設成為主營業務收入超千億元的我國重要石化生產基地。
石化產業做強的『三大資本』
資源優勢
從石油資源看,大慶原油產量雖然在逐年遞減,但保持2000萬噸以上的規模還能持續相當長時期,而且大慶還是進口俄油的必經之地,大慶的原油供給有長遠保障。特別是,大慶原油屬低硫、石蠟基重質原油,各個餾分都有很好的裂解性能,易於生產乙烯、丙烯、丁二烯及芳香烴等有機化工原料,國內其它地區生產的原油和大多數進口原油都不具備這種特點。從天然氣資源看,松遼盆地北部深層天然氣總資源量預計為1.17萬億立方米,已探明油氣田和氣田21個、地質儲量603億立方米,探明率僅為5%。2008年松遼盆地深層天然氣勘探取得了歷史性突破,基本具備了年供氣30億立方米、持續供氣20年的能力。今後隨著氣層氣開發力度的進一步加大,大慶天然氣年產量將可達到近百億立方米的規模,可以為發展天然氣化工提供充足的原料供應。
政策支持
大慶難得的發展機遇,可以為做大做強石化產業提供政策支持。國家將把大慶列為石油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試點,並確定石化產業為主導接續產業,大慶可以享受到特殊的扶持性政策,促進石化產業提檔昇級。國家實施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在石油、石化工業基地建設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大慶可以在發展石化產業上獲得國家的重點支持。我省構建哈大齊工業走廊,把石化產業作為重要支柱產業,把大慶作為發展的龍頭,大慶可以獲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把大慶石化產業建設成為支橕黑龍江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產業基礎
一是現有裝置調整改造的潛力較大。大慶每年1200萬噸的原油加工量,可以支持一個具有國際規模的石化工業基地。但目前由於受工藝路線和產品結構的限制,每年生產700萬噸左右的成品油,基礎化工原料產量不足120萬噸,其中乙烯產量僅佔全國的8.3%,甲醇只佔7%,純苯僅佔4%。在合成材料方面,聚碳酸酯、聚甲醛、丁基橡膠、碳纖維等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產品還是空白。若能對現有的催化裂化裝置進行多產氣體方案改造,減少成品油產量,就可以把基礎化工原料的生產規模提高到400萬噸以上,並可拉長延伸乙烯、丙烯、碳四、芳香烴等產業鏈條,做大做強精深加工,使大慶成為世界級的石化產業基地。二是產業集中度較高。大慶主要石化企業均坐落於高新區的宏偉、興化、林源三大化工園區內,形成了以大慶石化公司、煉化公司、石化總廠、石油管理局化工集團等為主體的化工生產體系,各企業間均有便利公路和化工原料管線相通,便於整合石化資源,提高整體競爭實力。三是地方吃配能力較強。目前地方石化企業已達到240多家,聯誼、華科、黑鳥三家公司已分別在國內外證券市場上市。隨著地方中小石化企業規模不斷壯大,對基礎化工原料的需求不斷增長,後續加工能力不斷提高,可以為石化大企業產品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
據李天宇講,高壓玻璃鋼管道只有在美國應用最多,在歐洲和亞洲還不夠普及。在中國,能生產高壓玻璃鋼管道的企業只有三家,漢維長垣佔國內市場份額的75%。
目前,漢維長垣擁有24條生產線,年生產高壓玻璃鋼管道及配套管線2000公裡,2008年實現銷售額3.2億元,銷售額的40%來自國際市場,是亞洲最大的高壓玻璃鋼管道生產企業。
給土地,給政策,給廠房——大慶,成為創業的『保護神』;『大慶用,我們就用』——大慶,成為搶佔市場的『敲門磚』
漢維長垣廠區佔地11萬平方米,是經過一次擴建後完成的。2002年,公司剛成立的時候注冊資金只有1500萬元。因為是創業廣場內第一家入駐的企業,公司當年支付的土地出讓金只有每平方米50元。即使這樣,漢維長垣除了支付土地出讓金外已經無力再組織基礎建設和生產了。開發區管委會了解情況後,決定讓漢維長垣再享受一項特殊優惠——給企業代建廠房。具體辦法是:開發區出資按照企業的設計標准建設廠房,租給企業使用。三年後,企業再出資購回廠房。
就這樣,漢維長垣就是利用開發區建設的第一座廠房,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可以說,漢維長垣的『第一桶金』是開發區提供的『水桶』。
據了解,高壓玻璃鋼管道之所以大有取代傳統鋼管的勢頭,是因為這種管道的耐久性好,使用壽命長;耐腐蝕性能優良,不污染輸送介質;不易結蠟、流動阻力小;承壓能力好,安全系數高;比重輕、易安裝,產品廣泛應用於油田注水、輸液、油氣集輸、聚合物注輸系統、三元復合驅注系統、二氧化碳注輸系統、井下管道、化工及其它領域,有著十分廣闊的市場前景。從上世紀80年代起,我國纔開始應用高壓玻璃鋼管道,目前國內市場的年使用量在5000公裡左右。在大慶,使用高壓玻璃鋼管道是在漢維長垣投產之後的事。據李天宇講,目前大慶新建的管道有30%使用了玻璃鋼管道,老區管道改造的使用率也在20%~30%,用的幾乎都是漢維長垣的產品。
再好的產品,因為它是新的,就需要有個認識的過程。總經理李天宇指著在5萬平方米貨場內堆積如山的管道說:『這些都是訂單產品。正是因為大慶當地大量使用了漢維長垣的產品,纔使公司產品的國內市場佔有率直線竄昇。』李天宇說,在市場開拓上,『大慶』兩個字就是招牌,就是『敲門磚』。推銷產品時他們經常會遇到如此發問:『大慶用沒用?』在得到肯定回答後,下面的一句話經常是:『大慶用,我們就用』。
經過7年的發展壯大,漢維長垣的產品已經在大慶油田、吉林油田、遼河油田、新疆等油田廣泛應用,佔國內產品份額的75%。
『大慶』,功不可沒。
目前年銷售收入的40%來自國際市場。下一步,漢維長垣將借助天津和新疆的水路和陸路優勢拓展國際空間
漢維長垣是亞洲老大並非虛名,它的觸角早已延伸到東南亞、西亞,甚至美洲。自從2006年進入國際市場以來,漢維長垣的高壓玻璃鋼管道已經鋪設到印度尼西亞、伊拉克、科威特,以及秘魯。2008年,公司3.2億元的銷售收入中,有40%來自國際市場。2009年,漢維長垣計劃收入4.5億元,仍有40%要來自國際市場。而在2010年的計劃中,漢維長垣的銷售收入是8億元,國際市場收入的比例將上昇到60%。
隨著市場半徑的擴大,快樂的煩惱出現了。銷往西亞的管道,要通過汽運輾轉幾千公裡,費時多日纔能到達目的地;而銷往東南亞和美洲的產品,要從大慶運到港口纔能上船出海。這樣一來,運輸成本大大增加,利潤空間大大縮水。花錢掙吆喝的事,不是企業的宗旨。
於是,漢維長垣開始走向擴張之路。總經理李天宇透露,他們已經決定2010年在天津建設分廠,規模是年產值2億元。這樣,出海的產品可直接在天津裝貨上船。下一步就是在新疆設立分廠,可使出口中亞和西亞的產品少走幾千公裡的冤枉路。
漢維長垣不僅做到了讓產品走向世界,而且做到了讓世界資金進入漢維長垣。2006年12月,漢維長垣在加拿大掛牌上市,募集到了第一筆國際資金。
漢維長垣的根在中國,但它足跡注定要走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