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28日訊 學習實踐活動開展以來,肇州縣堅持邊查邊改、立改立行,著力解決影響和制約科學發展的實際問題,切實讓群眾看到發展新變化,共享發展新成果。
一、針對城市建設和管理落後的問題,在棚戶區改造和創建衛生縣城上下功夫。成立了專門工作機構,制定了《肇州縣創建國家衛生縣城實施方案》,提出了創建國家衛生縣城三步走推進目標。第一步:到2009年底,通過省級檢查驗收,獲得省級衛生先進縣城稱號;第二步:到2010年底前,獲省級衛生標兵縣城稱號;第三步:到2011年1月至2013年底,依照《國家衛生城市標准》,獲得全國衛生縣城稱號。現正在全力推進城鎮棚戶區改造工程,今年重點改造三個區塊,總佔地面積96600平方米,擬建面積155892平方米。
二、針對社會事業發展不均衡的問題,在解決民生問題上下功夫。在教育上,實施品牌戰略,加大縣第二中學省級示范校建設力度,計劃投資6000萬元,遷址新建5000平方米教學樓;投資300多萬元,完善16個專用教室教學設施設備,將第二中學建成功能齊全、設施齊備、師資強大的省級示范高中。合理調整學校布局,撤並整合了48所農村中小學校,投資360萬元在雙發鄉建設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在醫療衛生上,制定出臺了《關於調整城鄉大病救助病種和開展城鄉低保對象重大疾病門診救助工作的方案》,加強了社區衛生服務站建設,新建4所鄉鎮衛生院,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95%。在人纔引進上,加大引進力度,先後從浙大、東北師大、哈師大、黑龍江中醫藥大學等高校引進優秀畢業生19名,其中研究生2名,充實到縣城學校和醫院,提高服務技術水平和質量;實施『村村大學生』計劃,擇優選派104名大學畢業生充實到村級『兩委』班子中,更好地帶領群眾走科技致富道路。
三、針對識人選人思想解放不夠的問題,在提高乾部處理復雜問題能力上下功夫。嚴格執行『四看』用人標准,把乾部選派到矛盾調處一線、棚戶區改造一線,在困難和矛盾最集中的地方考驗乾部、識別乾部、評價乾部。從全縣各相關部門抽調22名科級後備乾部,成立了群眾來訪接待調處中心,負責調處、接待和辦理信訪問題,共受理各類信訪527件,結案率達到100%,息訪率達75%,有效維護了信訪穩定。縣委從全縣各單位抽調乾部35人(其中處級後備乾部、科級乾部12人),組建了棚戶區改造拆遷工作指揮部,抽調人員吃住在一線,實行『五加二』、『白加黑』工作機制,強力推進棚戶區改造工程,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四、針對農村生產經營分散、組織化程度不高的問題,在增強抵御市場風險能力上下功夫。加大經濟合作組織建設力度,在全縣成立了種植、養殖、蔬菜、禽畜加工等八個行業協會。目前,全縣共成立專業協會、合作社116個,吸納會員12000多人。科學發展觀活動開展以來,第三批試點村二井鎮適應市場形勢變化,組建了萬壽菊合作社、富美佳養雞合作社、農機合作社三個村民經濟合作組織。2009年,萬壽菊合作社簽訂種植合同1360份,種植面積2萬畝,可產鮮花5萬噸,加工顆粒粕5000噸,實現產值6000萬元。富美佳養雞合作社從韓國引進現代化育雛、飼養設備6套,年加工飼料10萬噸、生產鮮蛋6000噸,可解決1500人就業,實現銷售收入3億元。農機合作社發揮大型農機作業優勢,拉動土地規模經營2300畝,降低了農業種植成本,提昇了全村農業生產水平。
五、針對經濟發展環境不夠寬松的問題,在健全體制機制上下功夫。簡化行政審批手續,在優化104項行政審批事項的基礎上,對行政許可、行政收費項目進一步清理,減掉『公章』67個,減少行政收費項目11個。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出臺了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18條意見,鼓勵投資商投資建廠。促進房地產業發展,制定了《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出臺12條政策措施。推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制定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和適度規模經營工作實施方案》,全縣土地流轉面積20萬畝,規模經營3萬畝。搭建融資平臺。組建工商業、農業、城建和網絡投資公司,切實解決融資難問題。目前,已扶持三家企業啟動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