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搜 索
綏化市大力推進民政工作『四大建設』促進民生問題有效解決
2009-09-27 16:01:11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9月27日訊 學習實踐活動開展以來,綏化市始終把關注民生、改善民生、服務民生作為踐行科學發展觀的出發點和立足點,大力推進城鄉救助體系、和諧社區、社會福利體系、擁軍優撫等民政工作『四大建設』,為保民生、保穩定創造良好條件,促進了民生問題的有效解決。

  1、建立城鄉社會救助體系,保障了『三個群體』的基本生活。以農村低保制度為基礎,覆蓋城鄉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初步建立,基本實現了應保盡保。城鄉低保救助標准逐步提高,達到了省裡要求的標准。目前,全市城鄉低保對象共41.11萬人,佔全市總人口的7.22%。其中:城市低保對象13.78萬人,佔城市人口的9.20%;農村低保對象27.33萬人,比去年增加4100人,佔農業人口的6.51%。城市低保標准從月人均145元提高到了176元(市本級和北林區從月人均160元提高到195元),月人均補差額達到了95元;農村低保標准從年人均800元提高到900元,年人均補差額達到564元。農村敬老院集中整合改造成效明顯,全市新建縣級中心敬老院17所,已入住4136人,佔集中供養的42.92%;全市鄉鎮敬老院共有54所,入住6688人,佔集中供養的69.41%。城鄉醫療救助保險有新的突破,在全省首家啟動實施城市醫療救助保險制度,通過政府與中國人壽保險公司協調運作,目前全市城市低保對象自願投保簽約率已達80%以上;農村醫療救助繼續采取與新型合作醫療相結合的辦法,低保和五保對象由民政資助全部參合。在此基礎上,對大病、重病進行二次救助,城鄉低收入家庭救助工作已經全面啟動。深入推進了農村災民貧困戶倒危房重建維修工作,全市所有危房改造、改建全部完成。

  2、加大和諧社區建設力度,完善了社區服務功能。城鄉社區建設形成了以和諧社區建設為載體,以打造精品社區為牽引,以規范化、制度化建設為途徑的推進格局,和諧社區建設實現了歷史性突破。在城市社區服務設施建設上,市本級建成一處2600平方米的社區服務中心,全市建成7個1000平方米以上的縣級社區服務中心,10個500平方米以上的街道社區服務中心,40個300平方米以上的社區服務站,20個精品社區,社區辦公用房自有率達到80%。現已建成『愛心超市』64個,便民服務網點6412個。通過開展社會組織『十進社區』(社會組織進社區,媒體宣傳進社區,文化活動進社區,體育健身進社區,衛生保健進社區,法律援助進社區,科普教育進社區,信息服務進社區,志願者服務進社區,節水宣傳進社區)系列活動,廣泛吸引和組織居民群眾參與社區建設活動,使城市社區已成為廣大居民群眾參與社會事務管理的平臺,初顯了社區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的社區自治職能。同時,在慶安、青岡兩個縣開展了農村社區建設試點工作,慶安縣『六站』、『十個一』的農村社區試點模式得到省、市的充分肯定,目前全市已有27個村正在穩步推進農村社區試點工作。

  3、加快發展社會福利事業,提高了特殊群體的保障質量。按照社會福利社會化發展方向,大力扶持社會福利機構建設,有效保障了老年人、孤兒、殘疾人的合法權益,提高了其生活保障質量。根據國家和省關於『十一五』期間兒童福利機構建設規劃,國家和省發改委已經批准市本級兒童福利院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規劃立項,建成後將擔負起全市10個縣(市)區的孤殘、棄(嬰)兒童收養和特殊教育任務。項目的規劃設計、選址等工作已完成,擬建成五層綜合樓,建築面積6000平方米,總投資1730萬元。其中新建兒童福利院4000平方米,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2000平方米;供養孤殘、流浪乞討兒童280人,其中兒童福利院200人,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80人。

  4、全面落實擁軍優撫安置政策,維護了現役退役軍人的基本權益。擁軍優撫政策法規體系不斷完善,出臺了《綏化市獨生子女入伍家庭服現役期間家庭優撫工作暫行辦法》,優撫對象撫恤補助標准逐年提高。開展了優撫對象城鄉一體化醫療保障和『一站式』服務試點工作,重點優撫對象生活、住房、治病『三難』問題得到有效緩解。退役士兵安置改革不斷深化,安置政策得到較好落實。

責任編輯:邵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