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搜 索
佳木斯市突出四個強化紮實開展第三批學習實踐活動
2009-10-19 17:17:38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0月19日訊 佳木斯市針對第三批學習實踐活動參學單位和人員的特點,緊密結合實際,迅速動員部署,精心組織推進,有力保證了學習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

  一是強化組織指導,確保學習實踐活動協調運行。以『工作機構不撤、人員力量不減』為原則,對學習實踐活動辦公室成員進行了調整充實,並成立3個巡回檢查組,進一步明確了工作職責。建立了匯報交流、聯系溝通、目標考評、督查指導等制度。組織專門力量,分系統、行業,通過表格統計、召開座談會、發放調查問卷、走訪黨員群眾等形式,對基層黨組織和黨員乾部隊伍狀況進行調查摸底、綜合分析,對全市參加第三批學習實踐活動的1374個基層黨組織、31036名黨員,做到了底數清、情況明。市郊區采取自下而上的辦法,逐級摸清參學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各方面情況並登記造冊,達到了參學單位基本情況、領導班子和黨員乾部存在的主要問題、廣大群眾對開展學習實踐活動的建議和期待『三個清楚』。樺南縣通過群眾評議、『雙推雙薦』等辦法,對31個農村後進村黨支部進行了整頓,新選任和調整村黨支部書記9名,支部委員16名,有力地解決了『有人辦事』的問題。撫遠縣采取新建、擴建、購買、維修等措施,加強『六位一體』村級活動場所建設,使全縣69個村均有學習實踐活動陣地。

  二是強化簡便易行,確保學習實踐活動靈活推進。制定了第三批學習實踐活動總體方案,按照『階段環節』不落、『規定動作』不差、『自選動作』創新的要求,積極引導和幫助各參學單位確定具有自身特色的活動主題和工作方案,確保學習實踐活動各具特色。樺川縣分別開展了『三走進、三服務』(走進企業、走進家庭、走進村屯,服務發展、服務群眾、服務和諧)、『訪民情、解民懮、幫民困』、『提昇醫療服務質量,構建和諧醫患關系』、『促學校科學發展,辦人民滿意教育』、『當企業發展骨乾,做科學發展先鋒』等主題實踐活動。湯原縣勝利鄉開展了『保民生、促發展,服務三農解民懮』主題實踐活動,發揮靠城邊、水邊和路邊的地緣優勢,著力在壯大烤煙產業、發展特色種植養殖業、加快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上實現突破,努力為農民科學致富鋪路架橋。郊區西格木鄉草帽村針對黨員居住分散的實際情況,采取『炕桌小課堂』學習方式,以屯為單位把居住鄰近的黨員組成學習小組,采取『農忙時自學、晚間集中學』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學習10餘次。樺南縣大八浪鄉注重發揮黨支部的『龍頭』作用,通過抓好『四培養工程』、『融入型』黨組織建設等活動,組織村黨員乾部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科技致富宣講活動,把黨支部建設成為促進農村發展、引領農民致富的先鋒黨組織。

  三是強化基層建設,確保學習實踐活動取得實效。市委以全面建設『融入型』黨組織為目標,以『先鋒工程』為總抓手,紮實推進農村、街道、社區、醫院、學校和『兩新』組織黨的建設。在農村,進一步拓展民主治村模式的廣度和深度,完善民主治村工作的體制和機制;進一步開展『百部門聯百村』活動,促進城鄉黨組織同頻共振、黨的建設與經濟建設良性互動;深入拓展『四培養工程』,切實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和黨員乾部帶領農民增收致富的能力,不斷保持、發展和展現黨的先進性。在社區,以開展城市黨建『三級聯創』活動為載體,以爭創『五個好』社區黨組織活動為目標,進一步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繼續開展好社區共駐共建活動,不斷強化服務意識,完善服務體系和功能,提昇社區服務水平。在鄉鎮機關,深入開展『四創建一走進』活動,通過強化思想政治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培養復合型乾部,創建堡壘型支部;圍繞積極解決百姓關注的民生問題,深化『走進群眾』活動。在『兩新』組織,認真開展『雙培雙推』、『雙爭雙保』活動,力爭年底取得明顯成效。通過不斷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真正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為全市經濟社會科學跨越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四是強化宣傳動員,確保學習實踐活動深入人心。按照八種類型基層黨組織分門別類選編了20個試點單位經驗編印成冊,發到參加第三批學習實踐活動的各單位。編排了《學習實踐結碩果,科學發展譜新篇》電視專題片,舉辦了《展示學習實踐活動風采,向建國60周年獻禮》圖片展。同時,通過廣播、電視、日報、網站、板報、牆報、宣傳欄、懸掛標語、發《致黨員和居民群眾的一封信》、演講、知識競賽等多種形式開展廣泛深入的宣傳發動,使基層黨員乾部在思想上明確認識學習實踐活動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措施要求,充分激發了廣大黨員乾部的參與熱情,增強參加學習實踐活動的自覺性和堅定性,確保活動順利開展。富錦市充分發揮基層黨務乾部的政策輔導員作用,重點圍繞『新農村建設』、『社區創業』等中心工作,帶頭深入農村、社區一線,『融入』基層黨員群眾的生產生活空間,宣傳黨的政策法規及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重大舉措,為推進經濟社會科學跨越發展營造了濃厚的輿論氛圍和發展環境。

責任編輯:於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