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族的傳統節日基本上與漢族相一致,所謂『奉省歲事,滿漢舊俗不同,久經同化,多已相類』(《奉天通志》卷九十八)。但『滿漢舊俗不同』,滿族年節有特殊的風情。
春節:節前要做滿族傳統糕點——薩其瑪,張貼對聯、窗花、掛箋(按旗屬分別貼紅、黃、蘭、白色)、福字(沈陽市新民縣遼濱塔村瓜爾佳氏家中有印福字的桃木印板)。滿族喜戴荷包,春節節前宮廷要例行賞賜王公大臣『歲歲平安』荷包,民間也互相贈送。除夕下午和元旦上午要祭祖、祭天。除夕要接神,接神後在大門口放一橫木以阻鬼魅進來。除夕也掛門神,以驅邪避鬼,這是吸收了漢族風俗的結果,門神約分為『將軍門神』、『福祿門神』、『判子門神』、『娃娃門神』等。今沈陽故宮藏有宮廷門神。除夕夜分發『神紙』,其後晚輩男子到族內各家『辭歲』。除夕半夜子時家家吃餃子,還要把幾枚銅錢暗放餃子中,吃到者則『終歲大吉』。接神、辭歲要燃放鞭炮。除夕夜家家院內豎燈籠杆,高挑紅燈,由除夕至初六,夜夜不熄。宮廷中於臘月二十四日掛『天燈』,每夕上燈,至次年二月初三日。
元旦:俗稱大年初一,人家皆早起,穿戴新衣冠,互相恭賀新春,謂之『拜年』。
燈節:又稱元霄節,在正月十五日,滿族除接彩燈外,還制作『冰燈』。張燈三日。沈陽市在四平街(今中街)舉行燈市,商家預制各式彩燈、懸於門際,有人物、瓜果、禽獸、魚蟹燈,窮工極巧,角勝爭奇,還雜陳龍燈、獅子、高蹺、旱船、秧歌、燈官等劇,士女游觀,填溢街巷。
『二月二,龍抬頭』:這一天滿族人有『領龍』之俗,用草木灰從水缸旁一直撒到井旁,灰道彎曲如龍,然後在院中舉行祭祀,以求風調雨順。
端午節:五月初王端午節,俗稱五月節。滿族端午節意在避瘟防疫,不是紀念屈原。端午日,家家門插艾蒿,人人身佩荷包,裡裝雄黃面,消災卻毒。凌晨,人們三、五成群到郊外『踏露』,用露水洗臉,洗手,喝一口溪水,謂可不生眼疾、不生瘡、不肚子疼。早晨吃煮雞蛋,不『苦夏』。反映了滿族人民除害防病的願望。
大祭:大祭沒有固定日期,沈陽滿族富戶每年一次,貧家三、五年一次,一般在臘月舉行,連祭三日。第一天祭祖,上午叩頭殺牲為朝祭,晚上背燈祭。第二天祭天,亦稱『外祭』,又叫『立杆大祭』,叩頭殺牲,吃『小肉飯』和『大肉』,『大肉』俗稱『燎毛肉』。第三天祭佛托媽媽,即『背燈祭』之神祗,但『背燈祭』為感恩、報恩,此祭則為求子孫興旺、人口平安。
臘八:臘八粥源於佛教,『臘八粥』又稱『佛粥』。滿族接受此俗甚早,上至宮廷,下至民間,年年熬臘八粥,以黃米、江米、小豆、綠豆、大豆、棗、栗等合為粥,合家聚食,以祈豐收。
滿族--禁忌
滿族人忌害烏鴉、喜鵲、狗,有並於崇鴉、鵲、狗的習俗。不准打狗、殺狗,不吃狗肉,不穿用狗皮。服孝中男子不剃發,女不簪花,三年內不穿紅。
滿族將西牆作為供奉祖先的神聖部位,不准在此掛衣物,張貼年畫;西炕俗稱『佛爺炕』,供有『祖宗板子』。忌諱人們尤其是女人隨便坐臥。通常客人也不得在西炕休息,更不許將狗皮帽子或鞭子放在這裡。忌打狗、殺狗和忌食狗肉;不戴狗皮帽、不鋪狗皮褥,忌諱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
不許從鍋灶、火塘的三腳架上越過,不能用腳蹬踏或者隨便坐在鍋灶上或火塘邊;不准在鍋灶口或塘上烤腳、襪子、鞋靴;禁止將吃剩下的食物、骨頭、魚刺等扔進鍋灶或火塘裡
滿族--宗教
滿族人信仰佛教和薩滿教。滿族人的家中供奉著佛各匣、祖宗板、祖宗架、木條等。在滿族人家中院裡,迎著大門立著一根六尺高神等,竿頂是風磨銅頂,包一塊紅布,竿的根部故有三塊石頭,俗稱『神石』,傳說,這些是為祭祀努爾哈赤的。滿族人以鴉為『神』,把它供為『神鳥、聖鴉』。祭祀時要把殺下的豬鎖骨掛在神竿上讓烏鴉吃,以示祭祀烏鴉。
原始信仰:滿族人原始信仰敬狗,不殺狗,不吃狗肉,到滿族家中做客,不能把狗皮帽子放在西坑上,因為滿族人多用西炕供奉祖先,有北炕為夫,西炕為貴之俗。
薩滿教:薩滿教主張萬物有靈,以薩滿作為人靈交通的使者。崇拜的神靈包括自然神(如山神)、動物神(如馬王)、祖先神以及人間神(如關帝)。後來滿族雖崇信佛教,然薩滿祭祀未廢,而且佛教神祗也被納入薩滿祭祀中。清初開國伊始,主祭天神。『順治初,定雲、雨、風、雷,既配饗圜丘,燕建天神壇位於先農壇南,專祀之。雍正六年諭建風神廟』。這些受祭的對象天、地、雲、雨、風、雷都是自然神,顯然是薩滿教萬物有靈論的體現。『跳神之舉,肖初盛行,其誦祝辭者曰薩嗎,迄嘉慶時,罕用薩嗎跳神者,然其祭固未嘗廢也』。這裡提到的薩嗎即薩滿,亦即專業巫師。說明薩滿教在嘉慶以前一直盛行,在滿族宗教信仰中佔有主導地位。滿族以西為貴,一般滿族家庭皆於西屋西坑牆高處置一木架,叫祖宗板,上供一木匣,裝有家譜和神書,神偶,祭規。每逢家祭,此處便是掛神位的地方。供祖宗板反映了滿族的祖先崇拜觀念。
藏傳佛教:滿族還信仰佛教。由於歷史的原因,蒙古族在清朝的地位僅次於滿族,且滿蒙允許通婚。故而,蒙古族信仰之藏傳佛教(喇嘛教)很快傳入滿族中。另外漢傳佛教對滿族也發生了影響。滿族信仰佛教出家為僧者少,信徒多居家念佛。供奉如來佛、觀世音菩薩等佛教神祗,建有觀音閣等佛教寺院並到佛教寺院中禮佛燒香,還願換鎖。如前所敘,佛教神祗還被納入薩滿祭禮中,甚至為孩子取名『觀音保』、『菩薩保』,可見其佛教信仰之深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