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16日訊 隨著天氣轉冷,選擇乘坐公交車出行的市民一下多了起來。日前,哈爾濱市消協組織部分義務監督員對哈市10餘條公交線路進行登車消費體驗調查,調查主要內容為車容車貌、車廂設施;運營安全;運營秩序;運營服務等4方面近30項問題。結果顯示,哈市公交服務狀況總體較差,乘客滿意度極低,尚存問題亟待改進。
車容車貌不潔
車廂設施殘缺
據有關部門數據顯示,哈市作為寒地城市,市民日常出行通常選用公交車的佔90%,自行車佔4%,出租車佔1.3%,步行不到1%,通勤車不足3%,自駕車佔1%多一點。55%的乘客認為公共交通最應優先改善的地方是『更加舒適的公交車』。
消協義務監督員們在本次消費體驗中發現,部分線路公交車輛車容車貌灰頭土臉、車廂設施殘次不全;無禁煙牌、無投訴電話幾乎是被查車輛的共性問題。
在監督員的本子上記錄著:5路公交車有9輛車頭破損、刮痕嚴重,衛生極差,上、下車門踏板及車門處均有破損;201路、114路『車齡高』、外觀破舊、車窗不潔、座椅污漬;23路自編6552號車廂左後側連少4排座椅;14路空調車不啟用空調;5路自編6523號車無導向牌,66路自編18號車廂內擺放洗車工具和油桶且地面髒。
運營秩序混亂
行車間隔過大
早、晚高峰時久等無車,脫線、甩站、拒載等問題一直困擾著市民的出行。調查人員於8月27日12時20分在兒童醫院站點,等候開往顧鄉方向的201路公交車,至12時45分也未見201路車的蹤影。在遼河小區站點候車26分後纔登上201-06號車,也有部分201路車將工程街、新開街甩掉而不告知乘客。
23路公交車同樣存在上述問題。12時17分,在開住道裡區方向的創業中心站,23路自編6560號車先是站外下客,後又越站拒載。義務監督員在該站臺等候15分鍾後,23路自編6552號車纔到達。10時48分至11時08分,在開往香坊方向的蘆家街(龍運大廈)站點,23路6551號與前車6560號間隔達20分。
運營服務
存在4大問題
本次公交消費體驗中,義務監督員感受到運營服務中存在以下四個問題:
一、報站音響形同虛設,5路、201路、23路、107路、108路均無報站服務。
二、乘車票據一概皆無。哈市約4000餘輛公交車承擔著全市近400萬市民的出行運輸,保險是乘客人身安全的最後一道屏障,也是乘客風險的一種轉移。公交車如實給付乘客票據,是其法定的義務和責任。義務監督員在乘車體驗中,所乘坐過的公交車達50餘臺,雖經索要票無一臺公交車能出具、給付票據。
三、雙胞胎線路。義務監督員在調查中曾見到3條雙胞胎線路,分別為聯運64路,由東方紅小區開往拖配醫院方向一條;由東方紅小區開往省測繪局方向一條;聯運88路,由征儀路開往龍江第一村方向一條,由河鼓街開住世紀花園一條;聯運80路『四胞胎』,由河洲街開往世貿濱江新城一條、由河洲街開往萬友村方向一條、由河洲街開往豐收村方向一條、由河洲街開往王玉屯方向一條。上述『雙胞胎』線路各自標明的車隊序號、車型、車體顏色均無差異,讓乘客很難辨別,不僅誤佔了乘客出行時間,也增加了市民的出行成本。
四、職業道德缺失,服務不規范。語言粗俗,著裝隨意,舉止行為不文明,解答問題不禮貌,不佩帶上崗資格證等現象,在本次消費體驗中屢見不鮮。
運營安全
隱患重重
停車不到位、十字路口下客、駕駛中接打手機、吸煙、無逃生錘和滅火器等現象已成為哈市公交車運營常態。
本次消費體驗中,監督員發現,10路下車門關閉不嚴,在非站點開門下客;114路未進站先開門,不按位停靠,剎車急猛;21路、201路竟在遠離高誼街站臺30多米處的十字路口中間處停車下客;66路、23路駕駛員打手機、吸煙;23路、201路公交車沒有逃生錘,所見滅火器也布滿厚厚的灰塵。
整改問題
促公交發展
針對哈市公交服務狀況存在的問題,哈市消協提出,地方人民政府應加大、加快對公交事業的資金投入,購置大型、環保、節能、新型的公交車輛,以適應哈市日益增長的運量要求,改善現有公交車存在的超齡老化狀況和擁擠程度,以充足的運力,保障市民的出行需求。公交行業管理部門要高度重視公共交通運營安全,對『撒野』公交車駕駛員加大違規處罰力度,同時,交警部門要上限處罰,直至吊銷駕駛證。
目前,哈市消協已把這份『哈市公交狀況消費體驗調查報告』遞交到哈市電車公司、汽車公司、市交通局等部門進行調查核實,並就報告中提出的相關問題和整改意見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