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東北網專訪編辦主任李宗傑:加快推進市縣政府機構改革
2009-11-30 14:35:26 來源:東北網  作者:高長利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30日訊 (記者 高長利) 11月10日,全省市(地)縣(市)政府機構改革電視電話會議召開,標志著黑龍江省市縣政府機構改革工作全面啟動。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市縣機構改革方案將在年底前上報批復,明年3月底前完成『三定』方案的審批和實施工作。

  據悉,本次市縣政府機構改革將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突出服務重點,逐步實現『三個轉變』,即:從『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轉變,從『管理政府』向『服務政府』轉變,從『權力政府』向『責任政府』轉變,從而科學、合理地界定政府職能。同時,加快推進『四個分開』步伐,即:政企、政事、政資、政府與市場中介組織分開。

  30日,圍繞本次市縣政府機構改革的意義、政策、任務等話題,本網專訪了省編辦主任李宗傑。以下為訪談原文。

  推進市縣機構改革意義重大

  東北網:為什麼要推進市縣政府機構改革,這次改革有哪些重要意義?

  李宗傑: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不斷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經過多年努力,政府職能轉變邁出重要步伐,政府組織機構逐步優化,公務員隊伍結構明顯改善,科學民主決策水平不斷提高,依法行政穩步推進,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深入開展。通過不斷推進改革,我國行政管理體制逐步完善,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是,面對新形勢新任務,現行的行政管理體制還存在一些不相適應的方面。主要是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到位,政府機構設置還不盡合理,部門職責交叉、權責脫節和效率不高的問題比較突出,等等。

  深化地方政府機構改革,是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二中全會提出的重要任務。隨著國務院和省政府機構改革的順利實施,市縣政府機構改革列入日程。市縣政府機構和行政管理體制是整個行政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家行政管理系統中處於承上啟下的重要地位,是黨和國家大政方針、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的貫徹執行者,在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維護一方平安、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推進市縣機構改革具有重要意義。首先,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必然要求。企業制度、市場機制和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框架中三個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通過30多年的改革,我們在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市場建設和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方面都取得了重大進展,但從總體上看,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速度滯後於企業改革和市場體系建設。當前,我國已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階段。隨著改革向縱深推進,市場配置資源的范圍也越來越廣,經濟社會發展對政府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不斷提高政府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提高管理經濟社會的水平。因此,適應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迫切需要深化市縣政府機構改革,切實把職能轉到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上來,轉到為經濟社會發展創造良好條件上來。

  其次,是實現政府管理創新,提高政府管理能力的迫切需要。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步入到一個新的階段,隨著利益關系的調整,一些新情況、新矛盾和新問題顯現出來,面對復雜多變的形勢,迫切需要推進政府管理創新,不斷提高政府管理能力。改革開放以來,我省先後進行了四次機構改革,集中精力解決了一些體制上機制上的矛盾和問題,推動了政府職能轉變和管理創新,但由於政府機構改革和管理創新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受客觀環境影響和條件制約,我省現行的政府行政管理體制仍然帶有階段性和過渡性的特點,政府管理還存在一些需要進一步理順、改進和完善的方面。因此,推進市縣政府機構改革,通過調整和完善市縣政府的機構設置,科學合理地界定部門之間的職能,提高市縣政府運用經濟、法律手段管理經濟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公共服務和依法管理的水平,同時降低行政成本,增強行政效能。

  第三、是優化發展環境,推動縣域經濟加快發展的重要環節。市縣這兩級政府工作,涉及工業與農業、城市與農村、宏觀與微觀等方方面面,是承上啟下、聯接城鄉、溝通條塊的結合部位,承擔著管理一方經濟社會的重要職能。從現實看,縣域經濟發展狀況是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程度的重要標志,凡是經濟發達的地區,縣域經濟都比較發達;凡是經濟欠發達的地區,往往也是縣域經濟落後的地區。就一個省、一個地區而言,發達在市縣,落後也在市縣。推動城鎮化和農業產業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這些工作很大程度上要靠市縣政府來推動。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省要實現建設『八大經濟區』、『十大工程』的戰略部署,市縣政府擔負著極其重要的使命。因此,實現縣域經濟發展新突破,就要積極推進市縣政府機構改革,努力建立科學的行政管理體制,進一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不斷增強市縣政府推進經濟建設和駕馭復雜局面的能力。


   推進市縣政府機構改革,堅持三個基本原則

  東北網:推進這次市縣政府機構改革總體上是如何把握的?

  李宗傑:推進市縣政府機構改革,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黨的十七屆二中全會的要求,以政府職能轉變為核心,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理順職責關系,明確和強化責任,優化政府組織結構,完善體制機制,推進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能,為促進我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體制機制保障。

  推進市縣政府機構改革,堅持三個基本原則:一是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原則。把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解決制約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矛盾和問題,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建設人民滿意的政府。二是堅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的原則。根據職能轉變要求,科學合理整合和配置政府各部門職能,優化政府組織結構,使機構設置充分體現本地的特點和本級政府的職能定位。三是堅持精簡與提高效能的原則。按照精簡、統一、高效的原則調整優化組織結構,將限額內和限額外設置的機構結合起來統籌考慮,對自行設置的機構進行清理,把機構數額嚴格控制在規定的限額內。通過轉變政府職能、明確職責關系和推行政務公開,提高政府行政效能。

  東北網:本次市縣政府機構改革的主要任務是什麼?

  李宗傑:這次市縣政府機構改革主要完成以下任務:一是著力轉變政府職能;二是理順職責關系;三是明確和強化責任;四是調整優化組織結構和規范機構設置;五是完善管理體制;六是嚴格控制機構編制。

  市縣政府機構改革的核心是轉變政府職能

  東北網:在加快政府職能轉變上有什麼要求?

  李宗傑:堅持把轉變職能作為這次改革的核心。實現政府職能根本轉變,必須把不該由政府管理的事項轉移出去,把該由政府管理的事項切實管好,從制度上更好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更好地發揮公民和社會組織在社會公共事務管理中的作用,更加有效地提供公共產品。政府職能轉變的具體要求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要全面履行政府職能,在改善經濟調節、嚴格市場監管的同時,更加注重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二是市縣政府要按照職能轉變的要求,突出各自的管理和服務重點。三是要進一步理順部門職責關系,合理界定政府部門的職責,做到權力與責任對等,避免職能交叉重疊。


  機構改革明確各市縣政府機構限額

  東北網:在調整組織結構、規范機構設置上有哪些明確要求?

  李宗傑:此次改革,各市縣政府機構限額為:哈爾濱市42個,齊齊哈爾、牡丹江、佳木斯、大慶、雞西、伊春市40個,綏化36個,鶴崗、雙鴨山、七臺河、黑河市32個,大興安嶺行署辦事機構28個。縣級市政府22個左右,縣政府14至22個左右。區政府機構限額比照縣政府機構限額,以各區現有政府機構限額為基礎,綜合考慮人口、面積等因素,比照縣適度調整,調整幅度控制在1-3個之間,增加數額最多不超過3個。

  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對職能整合都提出了原則要求,主要有,加強對農業和農村工作的綜合管理與統籌協調,進一步完善服務農業、農村、農民的管理體制;加強對工業的統籌協調,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的融合,加快走新型工作化道路;促進各種交通運輸方式相互銜接,發揮整體優勢和組合效率,加快形成城鄉一體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加強城鄉建設規劃統籌,加快建立住房保障體系;加強人力資源統一管理,整合人纔市場和勞動力市場,完善就業、勞動權益和社會保障體系;加強文化領域綜合管理,推進文化市場統一執法;整合醫療管理和藥品管理職能,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落實食品安全綜合監督責任。職能整合要求為機構整合指明了方向,各地要根據這些職能整合的要求,結合本地實際,圍繞政府職能轉變,對組織結構進行調整優化。需要強調的是,調整組織結構時,規定的機構限額這個底線不能突破。

  科學界定政府部門職能,明確部門職責分工,做到權責一致

  東北網:在理順職責關系上有什麼考慮?

  李宗傑:科學界定政府部門職能,明確部門職責分工,做到權責一致,是這次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按照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原則,科學合理配置省、市、縣級政府的事權、財權,增強市縣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逐步探索完善省直接管理縣(市)的財政體制和管理體制,不斷擴大縣級政府的社會管理和經濟管理權限,擴大縣級政府社會管理和經濟管理權限。這次改革,著重解決部門職責交叉和關系不順的問題。堅持一件事情原則上由一個部門負責,確需多個部門管理的事項,要明確牽頭部門,分清主辦、協辦關系,明確牽頭部門。建立健全部門間協調配合機制,形成工作合力。同時,按照權責一致、有權必有責的要求,通過『三定』規定,即定職責、定機構、定編制,在賦予部門職責的同時,明確應承擔的責任。進一步推行政務公開、績效評估機制,嚴格執行行政問責制,切實增強政府的執行力和公信力。

  嚴格控制機構編制,機構限額不得突破

  東北網:在控制機構編制上有什麼規定?

  李宗傑:嚴格控制機構編制不僅是這次機構改革的硬性要求,也是機構編制管理的一項長期任務。按照省委省政府文件精神,嚴格控制機構數量,機構限額不得突破。不得在限額外自定行政機構或具有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對人員編制實行總量控制,市縣行政編制總額不得突破。在同一層級內,可根據部門職能調整,對人員編制實行實名制動態管理,科學配置,優化結構,提高編制使用效率。

  明年3月底前完成『三定』方案制定和組織實施工作

  東北網:最後,請介紹一下這次改革總體安排,目前進展情況,什麼時間完成?

  李宗傑:省委、省政府對這次市縣政府機構改革高度重視。今年10月,省委常委會和省政府常務會議分別專題聽取了匯報,審議了市縣政府機構改革指導意見,對市縣政府機構改革工作做出重要部署。11月10日,省委、省政府召開了全省市(地)縣(市)政府機構改革電視電話會議,對市縣兩級政府機構改革進行了動員部署,這標志著我省市縣政府機構改革正式啟動。此次改革,大體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改革方案報批階段。市(地)12月10前上報本級機構改革方案草案,15日上報所屬縣(市、區)機構改革方案草案,年底前完成方案審批工作。第二階段是改革方案實施階段。主要通過定職責、定機構、定編制『三定』工作來落實。各地『三定』方案制定和組織實施工作,明年3月底前全部完成。

  全省市(地)縣(市)政府機構改革會議後,各市縣高度重視,機構編制部門及時向黨委、政府作了匯報,並召開會議進行了動員部署,實施了工作調研,抓緊制定改革方案。目前,改革工作正在有序推進之中。

  推進市縣政府機構改革,意義重大,任務艱巨。希望各市(地)、縣(市),特別是承擔改革組織實施的機構編制部門,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迎難而上,開拓創新,高標准、高質量、高效率地完成好市縣政府機構改革任務,為促進全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發展創造良好的體制機制環境!

責任編輯: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