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1日訊 雙城市在第三批學習實踐活動中,結合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有效整合農村社區資源,著力提昇新形勢下農村黨建工作整體水平,構建班子優化、管理規范、運轉正常、群眾滿意的農村黨建工作新格局。
整合乾部資源,做到有人管事。嚴格『雙高雙強』選人標准,打破地域、行業、身份界限,積極從機關乾部、經濟能人和退伍軍人中選拔村黨支部書記。在公開選拔164名機關乾部和選派233名大學畢業生到村任職的基礎上,繼續選拔優秀機關乾部和大學畢業生充實到基層,培養具備條件的大學畢業生按程序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制定村黨支部書記崗位目標責任制,按照崗位目標要求,在合理確定績效補貼的基礎上,對村黨支部書記進行評優獎勵,對獲得一、二、三等獎的支部書記,分別給予5000元、3000元、2000元的獎勵,激發他們投身新農村建設的熱情。實行農村『兩委』班子成員一肩挑、村企共建,建立統分結合、分層管理、大事合議的工作機制。實行村乾部在中心村『值班制』,到村任職的機關乾部、大學生村乾部、包村乾部、縣直『黨建觀察員』重心下移,每周至少3個工作日在村『開門辦公』,為民服務全程代理,每天記錄『民情日記』。探索黨員能人跨村示范講解、支部聯誼等方式,加強各村黨員之間的融合交流。
整合建設資源,高標准規劃建設議事場所。規范農村社區服務場所建設,根據農村社區服務的需要,采取小城鎮開發、村集體投資與市場化運作相結合的方式,力爭在每個農村社區建設一處高標准的村級組織活動場所,搭建黨員互相交流學習的平臺。搞好社區布局規劃,規范住宅建設,治理『空心村』,探索推行土地置換政策,促進村莊融合。拓寬社區服務領域,推進農村公共服務社區化,增強社區醫療、環境衛生、文教體育、計劃生育、社會保障、治安保衛等服務群眾的功能,實現『六個一』(一所幼兒園、一處衛生室、一家超市、一處警務室、一處老年活動室、一處休閑廣場)的目標,做到村民就醫、托幼、養老、購物、休閑、健身、救助、調解『八不出村』。
整合發展資源,培植經濟增長點。按照『抓黨建就是抓發展,抓好黨建纔能更好地促進發展』的思路,構建以黨支部為主導、以致富能人為紐帶、以市場為導向、以項目為載體、以基地為依托的發展格局。注重發掘產業優勢,協調各村之間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以『聯合艦隊』的形式組建行業協會,增強市場競爭力。在行業協會中組建黨支部,探索『支部+協會+農戶』、『黨員+基地+農戶』等模式,發揮自然村之間的資源互補優勢,引導群眾搞好產業結構調整。
整合管理資源,遵章辦事。規范農村各項事務管理程序,規范村『兩委』班子聯席會議、黨員代表議事、村民代表議事制度,促進村級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制度化、程序化、規范化,群策群議定『大事』。完善無職黨員設崗定責、義務承諾等制度。加強對農村黨支部書記的監督,嚴格實行村級資金、賬目雙代管。對村級班子進行集中整治,下決心調整、撤換作風不實、精神不佳或工作長期沒有起色的村黨支部書記,形成『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用人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