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興安嶺
搜 索
大興安嶺新林區發揚民主轉變作風發展經濟
2009-12-02 11:26:28 來源:東北網  作者:劉厚根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2月1日訊 題:發揚大民主 作風大轉變 經濟大發展

  劉厚根

  俗話說:船大難調頭。新林這個昔日全國最大的森工企業,一度是『站著排頭不讓、扛著紅旗不放』的先進區局。隨著林區可采資源的匱乏,采伐業到了無林可采境地,企業收入大副下滑,社會發展陷入兩危。面對經濟社會要發展,職工收入要增加,群眾生活要提高,現有5萬多人口,社會包袱沈重的大區、老局,如何調整產業結構,發展接續產業,是擺在新林區黨政領導班子面前的現實問題。

  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作風,放下架子,不要面子,不怕揭短,敢於亮丑,是新林區委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分析檢查階段的一大舉措。區委班子帶頭打破傳統觀念,把區鎮兩級黨委班子之間的內部思想交流會開成領導班子與職工群眾零距離接觸現場征求意見會,以此為載體,把領導班子中存在的問題與矛盾放在廣大職工群眾中去解決,他們廣泛邀請退休老乾部、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職工代表、私營企業代表、民主監督員等各階層人士共計30餘人,參與區委班子民主生活會。會上大家各抒己見,本著互幫互助,有問題不回避、有想法不保留的原則,積極幫助班子成員解決思想上的認識問題。有一名退休老同志在發言中這樣說:新林區委這屆班子能夠邀請社會各界人士參加民主生活會,充分說明了區委班子徹底轉變作風的信心和願望。這屆班子總結起來有這樣的特點,以前沒有想到的事,這屆班子想到了;以前想到沒有做成的事,這屆班子做成了。各鎮場黨委在第二批學習活動中也紛紛把開一個開放式、高質量的民主生活會做為轉變班子作風一個有利契機,悉心傾聽群眾呼聲,解民懮,破難題,在會上當場劃票,現場打分,測評職工群眾對班子的滿意度。職工群眾提出的意見和建議,會上能解決的,立即落實,不能解決的,明確解決時限。

  作風的大轉變,換來發展思路的大明確,新林區委在集思廣益的基礎上,確定了『一四三』發展模式,即以生態建設為主線,抓住弘揚新林精神、發展新型產業、創新管理機制、改善民生四個著力點,實現森林資源、經濟總量和人均可支配收入三個大幅度增長。在這一思路的引領下,確定了重點實施『四四一』發展工程,即發展林木產品精深加工、礦產資源開發、綠色食品、對俄采伐四大產業,重點打造盛興、興盛、雲冶、中興四大省控企業,充分發揮好省級中小企業孵化園區這一平臺作用。目前,新林四大接續產業的倔起,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拉動區域經濟大發展。礦業開發粗具規模。全國五百強企業雲冶集團投資1.69億開發塔源二支線鉛鋅礦,該項目已進入試生產,預計年銷售收入超過億元以上,向國家年繳稅金近2000萬元。中興銅多金屬礦的建成投產,填補了大興安嶺地區有色金屬開采的空白。今年該礦在原有基礎上,又擴建了年采選10萬噸的金銀坑口和選廠,可實現產值1.02億元;綠色食品業規模化邁進。黑木耳養殖實現8000萬袋,預計實現產值1.2億元;林木產品精深加工業科技含量大幅提昇。按照盛興年產10萬立方米中密度板產量計算,預計可提高原木及剩餘物科技含量近6倍;境外采伐業實現歷史性突破。林業局把施業區『搬』到俄羅斯境內,利用生產轉型後大量富餘生產人員和設備開發俄森林資源,正式生產後年生產木材27.8萬立方米,相當再建一個『海外新林』。

  各鎮、場迎著科學發展的強勁東風,憑借林場改革的巨大動力,八仙過海,各顯其能。資源管理曾經是翠崗林場的老大難,因偷拉私運問題,讓上級部門多次點名批評,也給新林區的資源管理造成不小的負面影響,能否痛下殺手,根治毒瘤,翠崗黨委面臨嚴峻考驗。通過征求多方意見,他們制定了以鎮場黨政一把手為第一責任人的資源管理三級責任網絡,一級抓一級,把責任落實到每個人,每輛車,實行24小時監控。昔日翠崗這個資源管理上的『大漏勺』,現在已是滴水不漏。塔源鎮是全區聞名的上訪『重災區』,在個別纏訪戶的『帶動下』,進京訪成了家常便飯,致使鎮場領導常年疲於進京接訪。針對這一問題黨政一班人深挖思想根源,切實轉變工作作風,變被動為主動,深入到每個上訪戶家中,講政策,擺道理,拉家長,心貼心,爭得了大家的理解和支持。截止到11月末越級信訪案件同比下降77.8%。風雨過後的塔源,在科學發展的引領下,依托礦產開發,正在向打造興安強鎮邁進。大烏蘇、宏圖等轉型後的公益性林場,把轉變作風、勤儉節約、貼近百姓做為主體實踐活動,合並辦公場所,壓縮費用,減少支出,使林場各項管理邁上一個新臺階。

  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新林這個經濟轉型時期的特大森工企業,已衝破『經濟瓶頸』的束縛,以敢為第一吃蟹人的膽識和氣魄,緊握科學發展如椽巨筆,續寫著林區二次創業的輝煌篇章。

責任編輯: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