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雙擁模范城』雙城市建個烈士陵園緣何如此難?
2009-12-07 07:11:03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林曉蕾 王鐵男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新烈士陵園鳥矙圖

 

 

陵園遺址區

 

 

臨時烈士陵園場所

 

 

位於烈士陵園新址的主體紀念碑已經封頂。

 

  東北網12月7日訊 日前,雙城市建成村的村民向本報反映,雙城市政府部門在他們村口建烈士陵園,而且還毀掉了許多樹木。本報記者近日前往采訪,經過一番調查發現,作為『雙擁模范城』的雙城市為了建一個烈士陵園『折騰』了六七年,而到現在,烈士陵園還沒有完全建好,烈士的英魂遲遲得不到安息。

  烈士陵園命運多舛

  舊址烈士陵園舊址滿眼破敗

  12月1日,在知情人的帶領下,記者來到雙城市,在緊鄰雙城市殯葬服務中心的雙城市烈士陵園門前。記者看到,陵園一扇大鐵門已經殘破不堪,正對著鐵門的一幢房子大門緊鎖,門前的臺階都已經露出了水泥底色。房前的大片空地上,荒草叢生。房子的左側,樹立了兩個烈士紀念碑,紀念碑還很新,只是四周堆滿了磚頭瓦礫,荒草幾乎將烈士墓掩埋。


  轉到房子後面,四個石碑靠牆而立,有的石碑已經破損,上面沒有任何刻字。在距離這幢房子不遠處,是革命烈士王柏樟之墓,知情人說,這座墓碑是2000年修建的,所以保存的非常好。只是,在烈士的墓碑旁邊不知何故出現了一個大深坑,坑邊周圍堆放著各種垃圾,與烈士的黑色大理石墓極不相稱。環顧這一片空地,滿眼的荒草被白雪半遮半掩,烏鴉偶爾停留在烈士的墓碑上,在這個寒冷的季節裡顯得格外淒涼。

  雙城市烈士陵園可謂命運多舛。據記者了解,原雙城烈士陵園建於上世紀五十年代,由於建成年限過長,並且缺乏專業人員的管理維護,致使原烈士陵園殘破過度,2003年經雙城市政府常務會議研究決定,引進民營資本由其負責在原烈士陵園南側同等面積置換重新建設烈士陵園。然而,新烈士陵園建成後,黑龍江省民政部門認為,新陵園設計不夠科學,規劃不盡合理,而且施工質量差,決定將這裡作為暫時性的烈士陵園場所,並要求雙城市重新修建永久性陵園。

 孤獨的烈士墓

  新烈士陵園『折騰』6年初建成

  隨後,記者趕往位於雙城市建成村的烈士陵園新址。在烈士陵園新址,記者看到,主體紀念碑已經封頂。工程公告上顯示這塊被圈起來的地的面積達4000平方米,要建28座烈士墓。

  聽說記者來采訪,居住在烈士陵園新址附近的一些村民圍攏過來。村民們說,他們反對政府在自家門口修建烈士陵園。在村民們傳統的意識裡,這件事不吉利。而且一些村民的出行也可能因為修建烈士陵園而變得不方便。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村民說:『我們村的蔬菜平時都是由這片林子裡的那條小路運出去的,村裡的孩子也都是從這條路上上學放學的,陵園修起來,外運蔬菜要改道多走幾裡地不算,很多孩子上學也不方便。』

  但村民們的反對沒有得到回應。2009年夏天,施工人員開始在村口圈地,還砍掉了很多樹木。村民李娟(化名)說,她母親現在七十多歲了,這些樹還是母親年輕時栽下的。建成村村民為此事多次上訪。

  在這期間,村裡還發生了一件事情,一夜之間,砍掉樹木殘留的樹坑全部被土填實了,早起喂牛的村民王某看到了這一幕,十分氣憤。他告訴記者,看樣子是連夜乾的,填了一宿。村民向記者指認了當時被砍掉的樹木的遺址,由於被土填實,已經看不出任何痕跡了。

  之前有媒體報道稱,2007年,雙城市民政局的一份報告顯示,為建設『紅色基地』,開展好愛國主義教育和國防教育,雙城市對烈士陵園進行了重新規劃設計,將其遷址到雙城市承旭公園南側。規劃中的新陵園佔地面積6萬平方米,分為民族英雄區、革命烈士區、歷史名人區三個區域。但此項規劃不了了之。

  知情人告訴記者,2007年,雙城市政府決定在城東的三得利酒廠附近一塊遠離市區的場地修建烈士陵園。由於該場地上有一些荒墳,有關部門在當地的電視上連續很長時間播報通知,要求荒墳的家屬進行遷墳,並對部分基礎設施工程進行了建設。可在2009年初,市裡突然又取消了在那片地區的修建規劃,說是改遷到了張家窩棚附近,而到了今年夏天,工程又在建成村村口動工了。

  建成村村民王某透露,他們從三得利酒廠附近的居民那裡了解到,之所以對酒廠附近的規劃改遷,是酒廠與當地政府直接達成了某種協議,而且又由於距離村民居住區太近,張家窩棚的村民紛紛上訪,使得這個地址也終告作廢。最終,陵園新址定在了居民同樣密集的建成村。民政:政府乾點兒事不容易 12月1日,記者來到雙城市民政局。


  辦公室付主任稱主管此事的副局長不在,對於這件事他也說不清楚。正當記者表示要見局長時,一名女工作人員過來告訴付主任,局長讓信一文接待采訪。在新烈士陵園工地的鳥矙圖上,信一文的職務被標為『工程協調』。

  在民政局的安置辦公室,記者見到了信一文,剛講明采訪意圖,信一文便開始『訴苦』。他說,2003年建成的烈士陵園被上級主管部門批評了,說規劃不合理。烈士韓光弟(音)的女兒也多次找到雙城市民政局,認為烈士陵園不能建在殯儀館旁邊,還捐出了2萬元錢要求遷址重建烈士陵園。另外,烈士陵園距離雙城市市區較遠,中小學生們祭掃不方便。綜合上述種種原因,雙城市決定重建烈士陵園。但是,重建又遭遇了重重阻力。『個別村民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斷上訪,政府乾點兒事不容易。』

  建個烈士陵園也需要拖六七年嗎?這件事對政府來說是很難的事情嗎?面對記者的質疑,信一文表示對之前的情況不清楚。

  至於村民們反映的情況,信一文堅決予以否認。信一文表示重建地址幾經變遷,但不存在買地賣地的情況,更不存在砍樹毀樹的情況。

  此前,有媒體針對新烈士陵園相關審批手續是否齊備的問題采訪了雙城市規劃局,得到的答復是手續不全。對於這個問題,信一文告訴記者,新烈士陵園的各項審批手續正在陸續辦理中,全辦下來大概需要兩年的時間,為了趕上明年的清明節祭掃,只能是一邊辦手續一邊開工建設了。那麼,是誰決定讓一個土地、規劃等各項審批手續都不全的烈士陵園開工建設的呢?信一文稱自己對此不了解。

  2008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中明確規定,項目規劃建設及更改的正規步驟應該是先擬定選址意見書,而後在報送審批前組織編制機關應當依法將城鄉規劃草案予以公告,並采取論證會、聽證會或者其他方式征求專家和公眾的意見(第26條);之後由規劃部門經審批後下發《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第37條);在走完上述相關步驟後由當地政府部門下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第40條)。

  那麼,手續不全的新烈士陵園今後會不會因未經審批或規劃不合理等原因遭遇與舊烈士陵園同樣的噩運呢?破敗的烈士陵園多次被『曝光』 在百度,輸入『雙城市』和『烈士陵園』的字樣,就可以找到多篇關於烈士陵園的報道。2005年,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之際,省內媒體曾報道了雙城市烈士陵園因搬遷而混亂不堪的文章。三年後,也就是2008年,該媒體的記者再次來到雙城市烈士陵園,發現情況並沒有得到改善,『新的烈士陵園仍未建成,在原來的陵園內,破碎的烈士墓碑橫七豎八地歪倒在垃圾和荒草叢中。』

  2009年清明前,省內媒體以《雙城原烈士陵園被遷已6年新烈士陵園還在紙上》為題又對雙城市烈士陵園進行了報道。報道稱,『本報去年3月24日以《雙城烈士陵園滿眼破敗》為題,報道了雙城市烈士陵園舊址改做他用、新陵園遲遲未見建成的問題,當時,雙城市有關部門承諾2008年底完成新烈士陵園的一期建設。可是,一年時間過去了,近日,雙城市民再次給本報打來電話反映,那裡的新舊烈士陵園都沒有影。』

  在這篇報道中,記者了解到,2003年經雙城市政府常務會議研究決定,引進民營資本由其負責在原烈士陵園南側同等面積置換重新建設烈士陵園。然而,新烈士陵園建成後,省市民政部門認為,新陵園設計不夠科學,規劃不盡合理,而且,施工質量差。這裡就暫時成為烈士陵園臨時場所。2007年,雙城市政府為此再次召開常務會議,決定將烈士陵園新址選在雙城市承旭公園南側。

  在省內媒體多次輿論監督下,省民政廳對雙城市烈士陵園保護管理工作提出明確的要求,在新烈士陵園沒有建成之前,原有烈士陵園要保持園容園貌整潔,保持莊嚴肅穆。然而,這一切都沒有在記者此次的走訪中看到。不求大求闊,量入為出地為革命烈士墓建一個安放之處,讓人們在每年清明時節有一個追思先烈的地方,咋就這麼難呢?

  值得一提的是,雙城市是『省級雙擁模范城』,2007年2月,還被推薦為『全國雙擁模范城』。可是,烈士們的英魂恰恰就在這座『雙擁模范城』裡遲遲得不到安息。 相關鏈接 新烈士陵園基本概況 新烈士陵園由省建設廳北方設計院規劃設計,新陵園設計佔地6萬平方米,具體規劃為3個區域:革命烈士區、民族英雄區、歷史名人區。規劃建設展覽館、廣場、烈士紀念碑、辦公樓,建設小溪、長廊和雕塑,同時建設荷花池、牡丹園、玫瑰園、丁香園、葡萄園。

  該工程預計總投資1000萬元,將分三期建設完成。

責任編輯: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