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  科教
搜 索
部分地區義務教育調查:讓孩子享受均等的優質教育
2009-12-08 09:42:21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蔣國華 夏雪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新聞網訊 日前,教育部長袁貴仁表示,各地要把均衡發展作為義務教育的重中之重,努力實現2012年義務教育區域內初步均衡和2020年區域內基本均衡的新目標。為了解我省教育均衡發展的情況,記者走訪了部分縣市的中小學校。走訪後記者發現,我省在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上已經開始了多方面的積極探索,並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財政撥款支橕人民教育政府辦

  龍沙小學是齊齊哈爾市一所知名的小學。2007年9月以前,該校教學空間在爆滿的生源面前顯得格外局促。教師們沒有辦公室,班主任長年擠在教室裡備課、批改作業。學校的供暖不好,每到冬季師生們要穿著羽絨服上課。2007年9月,學校喜遷新樓,辦學條件得到了歷史性的改變。每個班級門口的小書架和別具匠心的閱覽凳顯得格外搶眼,牆壁上的論語佳句、珍稀動物標本架、文字演變知識板使單調的走廊成了異彩紛呈的知識長廊和溫馨的書吧。龍沙小學楊麗華老師驕傲地說,其他學校的走廊裝飾的是『美化』,而我們這裡是『文化』。

  教育的發展和政府的大力投入是分不開的,龍沙小學的變化只是齊齊哈爾市龍沙區教育投入的一個縮影。近三年,該區政府累計投入4億元,新建了11所中小學校、1幢體育館和1所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新建、改建校捨面積達到6.2萬平方米。每所學校都修建電子備課室、多媒體教室、語音室、微機室等,完善所有學校的理化生實驗室和音樂、美術等專用配套教學設備,實現『班班通』的學校數量達到10所,農村學校全部實現遠程教育,極大地滿足了現代化教育教學的需要。

  龍沙區區長張大偉每到周末都深入學校、圖書館的建設地,每個細節他都嚴格把關。施工的工人被他的嚴格『制服』了,笑著對他說:『你這個監工真挺負責任。』

  今年8月,政府財政撥款400多萬元為齊齊哈爾市三十四中學修建了塑膠跑道。三十四中學初三九班的耿佳鑫興奮地說:『原來我們學校的操場是一個大土坑,風天一身灰,雨天都是泥,同學們都不愛到操場活動。現在我們的塑膠操場綠油油、平整整的,我們都更願意到操場上來跑步、跳繩了。』校長陳紅告訴記者:『發自內心的說,教育需要錢,沒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就沒有我們學校的今天。』龍沙區教育經費總支出中財政撥款佔比例達到95.6%,財政預算內教育撥款佔財政支出的比例為45%,可以說,龍沙區近乎一半的財力都用在教育上,使得龍沙區中小學的建設水平達到齊齊哈爾乃至全省的先進水平。

  整合教育資源 縮小城鄉差距

  富裕縣勵志民族中學是富裕縣為探索貧困地區集中辦學,實現教育均衡、優質發展而建設的一所全日制寄宿式初級中學。學校將全縣七個鄉鎮的中學合並改組進行集中辦學,全縣80%的農村初中學生都來到縣城接受更為優質的教育,富裕縣這個窮縣辦起了富教育。

  富裕縣教育局長楊清軍告訴記者,由於農村人口出生率的大幅度下降和學生的自然流動,使得農村學校生源嚴重不足;同時,師資力量的缺乏造成很多學校學科開不全,教學質量上不去,城鄉學校的差距在逐年拉大。面對這樣的實際情況,富裕縣教育局決定集中辦學,將中學集中到縣城,小學集中到鄉鎮,這樣大規模的教育整合在全省都走在了前列。

  政府總投資6000餘萬元新建的學校,多功能會議室、理化生實驗室、圖書館、微機室等教學設備一應俱全,綜合藝體館、綜合體育場,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學生免費住宿,每年還能得到600元的住宿生補貼。每次放假,都有固定的送子車接送學生。原塔哈中學的寧雙同學告訴記者:『我原來的學校人很少,競爭不激烈,學習都不起勁,現在的學校老師好,同學們學習也都好,我們學得好,住得好,我們能和城裡的孩子一樣學習,學習起來都有勁了。』

 

  學校集中了七個鄉鎮的中學教師,經過統一考試選擇優秀教師任課,淘汰下來的老師作為生活指導老師,負責管理學生的日常生活。盧艷珍老師對記者說:『原來學校的實驗設備很緊張,每次實驗課都是我們老師演示給學生看,現在學校有兩個物理實驗室,每個學生都能親自動手操作,很多問題學生更容易理解。學校的好老師都集中到一起了,對我們老師的教學水平也是個提高。』

  在今年中考中,勵志民族中學的學生考入縣實驗中學公費生119人,佔全縣重點高中公費生昇學的四分之一,並取得數學、化學兩個單科狀元。這樣的成績,使教育均衡發展不再停留在口頭上,學生家長不再盲目到縣城擇校。三年來,共有200多名擇校學生回流。家長范桂蘭告訴記者:『原來的學校連英語老師都沒有,現在學科開全了,孩子的學習成績也提高了,孩子在這裡讀書我們放心,在外面打工也不用擔心他的學業和安全問題了。』


 

  優化教師隊伍提昇教育內驅力

  『今天我觀摩了幾節優秀課,還有幸聆聽兩位專家的講座,我要把新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帶回去,運用到實際教學當中,提高我的業務水平。』這是東寧縣第三小學教師王艷海在牡丹江市平安小學掛職學習時寫下的心得體會。牡丹江市教育局為了縮小城鄉師資差距,每年選派鄉村教師到市區五所定點學校掛職培訓,學習名校的教學方法、組織管理技巧,以及教師服飾搭配與化妝技巧,將優質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帶回鄉村,從而縮小城鄉差距,實現教育均衡發展。

  『擇校、擇班,關鍵在擇師,只有教師隊伍的水平整體上提高了,纔能真正實現教育均衡發展。』牡丹江市教育局局長原敏一字一頓地說。為了提高教師的整體水平,今年8月,牡丹江市3萬多名教師迎來了一次大考。牡丹江市教育學院的40多名教研人員共出60多套考卷,對全市教師進行分科考試。對成績優秀的教師予以獎勵,不合格的教師要進行重新培訓、重新考試,考試成績為分析教師隊伍綜合素質提供重要依據。

  在教師水平『齊步走』的同時,教育部門還注重培養教師隊伍的『高精尖』。牡丹江市於去年年底實施了『名優工程』,試圖在三年左右的時間培養出近3000名骨乾型、研究型、專家型校長和教師。第一批選拔730名校長和教師,開展了師德報告、讀書學習、課堂教學實踐展示、專家講座、外出考察先進學校等主題活動。骨乾型教師培養對象、牡丹江市教育學院附中英語教師劉曄告訴記者,大家在一起切磋和討論對她業務上的提高幫助很大。課餘時間,培養對象在牡丹江教育信息網上參與課題討論,並完成各自的作業。網上的名師網絡講堂,將121節名師課堂掛在網上供教師觀摩學習,點擊量達到5萬餘次,其中,牡丹江市第四中學季偉軒老師的語文課點擊量高達5000多次。

  省政府教育督導室主任賈興告訴記者,教育資源的豐厚為素質教育提供廣闊的平臺。『我省義務教育下一個目標是標准化學校建設工程,關注弱勢學校、農村學校、邊緣學校,打造均衡教育、公平教育。』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於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