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通河官員回應黑車營運:不斷弱勢群體生計
2009-12-19 20:30:01 來源:新華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省通河縣是一個只有20多萬人口的小縣,今年以來,這裡陸續出現了二百多輛沒有合法運營手續的小排量車跑出租,當地運輸管理部門在對這些車輛罰款後,為其辦理了為期一年的臨時營運手續。管理部門此舉引來了"養魚執法"的質疑。但是,當地交通部門對此感到很『委屈』,稱他們這麼做只是不想斷了弱勢群體養家糊口的生計,而且也一直在想辦法把這些車輛納入"正規軍"。

    有關人士認為,"養魚執法風波"透視出縣域出租車管理的窘境:由於行業法規缺失,基層無法可依。目前,迫切需要科學權威的出租汽車行業法規出臺指導基層,規范縣域出租車市場。

朱慧卿繪

    "未婚先孕"營運引來"養魚執法"質疑

    "未婚先孕"是黑龍江省道路運輸管理局局長梁旭在談到此事時做出的比喻。12月16日,記者在通河縣城的街頭看到,哈飛"路寶"、奇瑞"QQ"等小排量汽車為數不小,一些車輛還標出"鎮內4元"的告示。記者以乘客的身份在街上隨機攔乘了3輛小車。駕駛員告訴記者,他們都已經交了5000元的罰款,在運輸管理部門辦理了為期一年的臨時營運證,可以在縣內從事營運。據這些司機介紹,目前在縣城跑的小排量汽車大多是這種情況。

    小排量汽車交5000元罰款後,就可成為臨時營運車輛上路載客。這一事件經媒體報道後,迅速引發了網民的熱議。一些網民表示,這是變部門行政許可權為經濟利益,是典型的"養魚執法"。網民"佘宗明"認為,繳款准入,成了通河運營部門奉行的准則。借著"加強管理"的旗號,變"罰款為管理"為"管理為罰款",這與其說是執法,不如稱其為交易。網民"舒聖祥"說,"養魚執法",實際就是以執法的名義公開搞權錢交易,違法行為憑借繳納罰款獲得"合法性"或者叫"違法權"。


 

圖/陶小莫

    媒體評論認為,只要交罰款,違法行為就可合法化,如此"養魚執法"令人擔懮。"養魚執法"並非偶然,在一些享受執法權力的部門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說得透徹點,"養魚執法"是部門利益至上的權力意識在作祟,其實質是權力自肥的一種"創新"。這不僅在透支法律的權威性,也是在削弱執法的公信力。

  執法部門回應:不想斷弱勢群體養家糊口生計

圖為通河縣大街上『合法』運營的私家車。 記者 郭毅 攝

    面對"養魚執法"的質疑,通河縣交通局副局長、縣運輸管理站站長王洪君說:"許多網民對具體情況並不了解,我們這麼做只是不想斷了弱勢群體養家糊口的生計!"

    王洪君說,通河縣城原有1400多輛機動小三輪車載客營運。今年以來,隨著小排量汽車優惠政策的出臺,一些經營者將車換成了小排量汽車,沒有辦理手續就擅自投入運營。而小排量汽車與三輪車不一樣,是必須納入監管的車型。根據《黑龍江省道路運輸管理條例》,擅自經營道路運輸的,責令其停止違法經營,限期補辦經營手續,沒收非法所得,或沒收非法財物,並處5000元到10000元罰款。按這一規定,他們運管站對車輛進行了下限處罰。

    "這些車主多是下崗職工等無業人員,沒有別的生活來源,買車就是為了營運掙錢的。"王洪君介紹,按黑龍江省有關規定,只有公司化運營的車輛纔能上合法出租運營手續。如果這些車要取得合法手續,通河縣就必須要成立新的出租車公司,將他們吸納進來。"而在新公司成立之前,如果我們見一次罰一次,置這部分弱勢群體的生活於不顧,會使他們的生活更加艱難。"

    王洪君說,出於安全隱患的擔懮和以上考慮,為加強車輛的管理,縣運管站對提出申請從事出租運輸的業主辦理了臨時營運手續,並在運管站建立健全了車輛檔案,要求車輛投保車輛承運人責任險。為從根本上解決這些車的合法手續問題,他們分別於今年4月和10月,向縣政府打報告,請示成立小排量出租汽車公司。但由於在縣城成立新的出租車企業沒有可參照的具體規范,無章可循,想辦出租車公司的人又較多,所以此事進展緩慢。"如果是養魚執法,我們等著明年繼續罰款就行了,何必做這些工作呢。"


走近通河出租車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在通河縣城從事客運的有以下四種車:小公共汽車,共有2個線路12輛車;正規出租車258輛;機動三輪車一千輛左右;再有就是254輛涉嫌『非法營運』的小排量車。機動三輪車車主張女士告訴記者,開小排量車的相當一部分車主都是原來開機動三輪車的。剛開始這兩種車收費都是"鎮內3元",因此不少坐三輪的居民改坐小車了。這幾天,小排量車將價格漲為"鎮內4元",坐三輪車的人又多了。"三輪換四輪也是沒辦法,要不然三輪條件太差,人家不願坐。"

    一位劉姓哈飛"路寶"車主告訴記者,他是今年買的小排量車,這幾天,因為油價上漲,他們也將運費漲到了4元。可實際上,收入和3元時差不多,因為坐車的人少了。由於這種車只可以在縣內經營,所以他們主要在通河縣城跑。劉師傅說,他目前每月能掙一千多塊錢。他家裡愛人沒工作,孩子上學,全家就靠他跑出租的收入維持生活。

    "像我們這樣的家庭,買車不可能為別的,就是要用它掙錢。如果不讓我們跑出租,那就麻煩了。但是罰5000元,也挺多的。"劉師傅說。

    據機動三輪車和小排量車主介紹,目前通河縣的正規出租車主要跑長途,即去縣內的鄉鎮村屯或到外市縣。在縣城跑出租的主要是三輪車和小排量。這一說法在記者采訪部分居民時也得到了證實。他們表示,平時打車很少打掛牌子的正規出租車,因為覺得這些車就是跑長途的。不過,也有出租車司機認為,小排量車的出現影響了他們的生意。一位郭姓正規出租車司機說,"這些車沒有手續,根本就不該讓他們跑出租。"

  『養魚執法風波』透視縣域出租車管理窘境

    通河交通局局長吳哈寧說,在媒體對這一事件進行報道後,黑龍江省道路運輸管理局、哈爾濱市道路運輸管理處以及通河縣交通局等部門對此事展開了調查。他們認為,運管站在辦理臨時營運手續的過程中,沒有執行臨時營運手續不得超過3個月的規定,致使出租車臨時手續超時限審批。同時,對車主宣傳解釋政策法規不到位,沒有把解決問題的辦法和進展及時告知車主,使他們的認識產生了偏差。目前,這種方式的臨時營運證已經停辦。

    據了解,黑龍江省道路運輸管理局曾派人赴通河展開調查。記者在采訪該局局長梁旭和副局長李潘時,他們也不認同『養魚執法』的提法。他們認為,通河為這些小排量車辦臨時手續,是為將來辦正式營運證作鋪墊;而且罰款用的都是正規財政票據,全部上繳縣財政,不是罰完自己用了。如果沒有下一步的想法和做法,只是簡單地『繼續再罰』,纔可以認為是在『養魚執法』。

    通河縣副縣長杜永新說,"養魚執法風波"透視出縣域出租車在管理方面的窘境。按有關規定,公司化運營的車輛纔能上合法手續,因此,盡快成立出租車公司是當務之急。但到目前為止,我國還沒有一部出租車行業法規。由於想申辦出租車公司的人較多,最初,縣裡打算參照哈爾濱市出租車管理辦法,通過競價方式拍賣新公司的經營權,可後來又從省有關部門獲悉,"沒有實施經營權有償出讓的,不准新出臺經營權有償出讓政策",因此組建小排量出租車公司的計劃也就陷入了困境。

    杜永新說,縣裡已制定了小排量出租車管理意見。根據有關規定,正計劃以服務質量為依據進行招標,組建3家出租車公司,先期投入市場的車輛控制在300臺,視市場情況適度增加。但新建出租車公司根據服務質量招標該如何開展,仍是空白。一旦操作不好,會造成不公平、不公正。因此,迫切需要科學權威的出租汽車行業法規出臺,指導基層規范縣域出租車市場。

首頁  上一頁  [1]  [2]  [3] 

責任編輯: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