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8日訊 在第三批學習實踐活動中,青岡縣注重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和黨員乾部在農村合作經濟組織中的作用,強化服務意識,不斷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進一步加速了農民群眾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一是通過村級黨組織開展中介工作強服務。通過在村級組織中開展中介服務,充分發揮村級黨組織在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中的主導作用。青岡鎮展望村是蔬菜生產專業村,全村現有蔬菜大棚1950棟,年產蔬菜近1.5萬噸。為了提昇全村蔬菜行業的競爭力,在鎮黨委支持下,村黨支部牽頭成立了展望棚室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入社農民124人,擁有大棚144棟,同時在合作社內實行統一購買種子化肥、統一指導服務、統一產品銷售、統一技術培訓的『四統一』的管理模式,有效提高了經營管理水平。2009年為上海客商種植西紅柿大棚185棟,預計純收入可達120萬元。
二是通過黨員乾部領辦合作社促發展。積極鼓勵支持有能力的鄉村黨員乾部發揮表率作用,帶頭創辦各類專業合作社,實行產業化經營,帶領農民群眾增收致富。民政鄉公平村黨總支書記鄒本清著眼於種植結構調整,帶領12名黨員,聯合了45名農民和蔬菜種植大戶,集資66萬元組建了瓜菜種植專業合作社,以租賃方式集約土地1200畝,建成大棚174棟,日光節能溫室26棟,進行蔬菜從生產到銷售的一體化經營,生產蔬菜品種達3大類30多個品種,產品遠銷省內外,年效益可達300萬元,社員每年人均可增收1200元。建設鄉雙泉村在黨支部書記高建強的帶領下,創辦了奶牛養殖專業合作社,全村88戶奶牛戶都加入了合作社,合作社統一與生產企業商議奶價,每斤奶比零散戶多賣0.4元,保障了奶牛養殖戶的利益。
三是通過黨員能人引帶農民奔致富。充分發揮黨員種田能手、養殖大戶、科技能人和市場經紀人的資金、市場信息和管理優勢,鼓勵他們引帶農民參與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幫助農民脫貧致富。勞動鄉自力村黨員張志超積極籌資68萬元,創建了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專業合作社,引帶30戶農民入社,集約土地1080畝,全部用於玉米高產創建和試驗示范,選用品質好、抗性強、增產潛力大的高產攻關品種,同時采取統一整地、統一播種、統一管理、統一收獲、統一銷售的『五統一』經營模式,預計今年每畝增收300元,園區實現純收入30萬元。青岡鎮農民黨員費連和帶頭創辦了美國提子種植合作社,從大慶金標美國提子研究所引進種植技術,目前在專業合作社的引帶下,全鎮美國提子大棚達到105棟,先期大棚己進入旺果期,純收入可達22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