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8日訊 雞西市在第三批學習實踐活動中,以抓發展、重民生、促和諧為主題,堅持『四個圍繞』,紮實深入地抓好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學習實踐活動。
一是圍繞科學發展開展活動,全力以赴保增長。組織黨員開展『五帶頭』活動,即在管理創新上帶頭、在生產經營上帶頭、在遵紀守法上帶頭、在廉潔自律上帶頭、在攻堅克難上帶頭。同時,開展『三爭一樹』活動,即爭當生產模范、爭當技術骨乾、爭當營銷能手,樹立黨員形象。各級黨委、政府進一步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積極為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提供優質高效服務,搭建廣闊創業平臺。2009年以來,全市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實現產值249.5億元,佔地方GDP比重52.5%;實現稅收16.2億元,佔稅收總額的61.2%。雞冠區組織處級乾部和重點部門一把手與全區納稅40萬元以上的民營企業分別結成對子,幫助解決實際困難。組織召開銀企對接會2次,幫助民營企業解決貸款3000餘萬元。邀請國際訓練機構講師為300多名企業家和業主進行培訓,有效促進了民營經濟整體提昇和群體發展。截止目前,該區非公經濟稅收完成近3億元,佔財政總收入的85%。
二是圍繞改善民生開展活動,盡心竭力辦實事。組織開展『四做』活動,即『關愛職工,做群眾的貼心人;奉獻社會,做和諧的促進人;遵紀守法,做法律的守護人;廉潔自律,做文明的傳播人』。以此教育企業經營者和廣大黨員關愛職工,奉獻社會,最大限度地解決民生問題,幫助職工群眾排懮解難。麻山區民營企業——丹峰磨料磨具有限公司在學習實踐活動中,主動為社會分懮,為群眾解難,安置下崗職工就業40餘人。同時,想方設法開源節流,為企業員工每人每月平均增加工資120元。企業經營者還以集體或個人名義在光彩事業上捐資10餘萬元,用於建橋修路、助學助老、扶貧解困等公益性活動。
三是圍繞工作創新開展活動,想方設法促和諧。以『謀發展、促發展、爭發展』為主題,開展『我為企業做貢獻』、『金點子』、『黨員先鋒崗』等載體活動,發揮黨員在企業創新發展中的骨乾作用,提高企業發展活力。開展學習實踐活動以來,共設立黨員示范崗235個,為企業提出合理化建議158個,被采納125個,為企業增加效益225萬元。雞西市民辦學校——文成高中在學習實踐活動中,以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為突破口,加大工作創新力度,實施了『三級導師制』,明確了特級教師、市級學科帶頭人、骨乾教師三級導師在教師隊伍建設中的職責和任務。12名三級導師和12名青年教師結成幫教對子,制定培養計劃,提出培養措施和目標,對青年教師進行全面指導,使青年教師的思想道德素質、課堂教學能力有了明顯提高。
四是圍繞文化建設開展活動,千方百計樹形象。以創建企業文化、提高競爭力為核心,組織黨員開展『三比三增』活動,即比示范,增強創業精神;比發展,增強宗旨意識;比貢獻,增強先進性。城子河區天立外語學校是一家民辦學校,在活動中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在創建學校文化品牌上下功夫。把『誠實守信、培育實用人纔』作為自己的辦學宗旨,著力改進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實際能力,增加就業率,著力打造『務實、向上、進取、創新』的學校文化內涵。目前,該校在校生達2000餘人,就連遠在臺灣、香港的學生也不遠千裡慕名前來求學,這裡的畢業生成了市場上的『香餑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