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歲尾,全市工業戰線廣大乾部職工用辛勤的汗水,換來了一組閃光的數字:截至去年11月份,預計全年實現銷售收入203億元,同比增長22.5%;實現利稅15億元,同比增長20%;實現增加值46.9億元,同比增長18.3%,超計劃3.3個百分點。在黑龍江省工業最困難之年,佳木斯市工業超額完成計劃目標,保持了主要指標較快增長,為實現工業經濟三年翻番目標奠定了基礎。
優勢產業仍起支橕作用,主要骨乾企業增長態勢沒有改變。去年1至11月份,農副產品加工、能源產業增速較快,這兩大產業分別實現銷售收入79億元、21.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7.3%、40.3%。其中,農副產品加工業實現銷售收入佔全市工業的42.5%,裝備制造業保持增長勢頭,利稅水平高,實現利稅8.8億元,同比增長27.9%,絕對值佔全市工業的62%。重點監控的37戶骨乾企業中,迪爾·佳聯、煤機公司、益海(佳木斯)糧油、吉慶豆業、佳聯收獲、哈啤佳鳳等27戶企業發展勢頭良好。
縣域工業增長步伐加快,地方工業成為增長的主體。去年1至11月,縣域工業實現銷售收入72.4億元,同比增長31.3%,其中總量較大且增幅較高的富錦、樺南、湯原同比分別增長34.9%、28.8%和29%。全市地方工業實現銷售收入177億元,同比增長22.9%;實現利稅15億元,同比增長30%。
大項目建設進展順利,為工業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橕。去年,全市工業重點推進投資超5000萬元的項目33個,計劃投資45億元。目前,所有重點項目完成計劃目標。全市工業開工建設投資超1000萬元項目68個,實際完成投資50.7億元,佔年計劃的112%。投資過億元項目29項,億元以下千萬元以上項目39項。沃爾德紫外光輻照交聯電纜料、佳聯收獲平衡2000臺玉米收割機等31個項目相繼投產,全市工業項目新增銷售收入23億元,為工業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橕。
國企改制穩步推進,部分企業歷史遺留問題得到解決。實行國企改制責任人派駐制,組織了16個專項工作組,進駐佳紙、合成實業等21戶企業,幫助指導企業完成改制任務。面對金融危機影響持續蔓延加深,把工業保增長促發展作為頭等大事全力以赴加以推進,采取積極有效措施,堅決打好工業保增長促發展攻堅戰。實行市經委垂直監控全市規模以上企業,按旬對全市銷售收入超億元的37戶重點工業企業進行了重點跟蹤監控,按月發布《工業經濟運行監控月報》。組織8個工作組深入市區40戶銷售收入5000萬元以上企業,為經濟運行和項目建設搞好服務。強化項目推進機制,積極解決項目建設過程中的問題,保障重點項目建設順利實施。完善急事急辦、特事特辦、暢通無阻的項目建設『綠色通道』。采用保姆式服務,解決項目建設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對龍江福30萬噸紙漿、七彩毯業1000萬條毛毯等一批招商引資項目實施領辦、代辦,協調辦理規劃、土地、房產、環評等事項。對本地重點工業項目給予招商引資同等待遇,專人跟蹤服務,使鹿靈制藥異地新建、沃爾德公司三期改造、佳聯收獲年產2000臺收割機等一批重點項目順利建設並達產。
積極發展民營經濟,培植新經濟增長點。以創辦小企業為載體,以培育民營大戶為重點,以增加經濟總量為目標,全面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龍嘉鍋爐、華東機械、聯豐農機等為大企業配套的民營企業生產大幅增長。實施縣域工業提速工程,做大做強立縣支柱產業。樺南縣圍繞風電開發,大力實施大項目牽動工程,進一步提高工業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富錦市通過積極支持和引導,使骨乾企業研發能力得到了進一步增強。龍江拖拉機公司研制的70—90馬力拖拉機通過省級產品鑒定,具備了批量生產能力。積極探索融資途徑,積極與哈爾濱多家銀行和擔保機構建立合作關系,引進眾聯農業擔保公司,先後推薦重點企業19戶,第一批擔保貸款1.1億元已經到位,第二批1.5億元進入最後審批程序,即將到位。在全民創業和大項目建設的拉動下,2009年全市民營經濟實現營業總收入290億元,同比增長32.5%;實現增加值74億元,同比增長32.4%,實繳稅金8.1億元,同比增長27.8%。民營企業增加到3647戶,佔全市規模企業的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