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來,佳木斯市共投入財政扶貧資金6246.76萬元,直接扶持貧困戶4710戶,受益戶達49373戶。實現了104個貧困村、31941人脫貧目標。
據了解,佳木斯市在扶貧工程項目實施的第二年,著重從增加貧困戶收入、改善貧困村條件、提高社會事業的水平上下功夫。各縣(市)區積極落實種養業的到戶項目,增加貧困戶收入。共為貧困戶購買優質良種2000公斤、肉牛1875頭、豬600頭、直接扶持了2000多戶貧困戶,使扶持的貧困戶都有了穩定增加收入的項目。各地全力推進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改善貧困村條件。全市共為4個貧困村打人畜飲水井2眼,為32個村6782戶安裝了自來水,入戶率達100%;為6個村購買水處理設備6套,為2個村打抗旱井42眼;為74個村修水泥路119.5公裡、為15個村修農田路73.5公裡、16個村建橋17座。有效地解決了群眾吃水難、行路難等一些生產和生活中的問題,提高生產生活水平。各地還努力加強公益事業項目建設,發展貧困村社會事業。共為6個村85戶貧困戶進行了泥草房改造;為16個貧困村新建了衛生所;為23個村新建村民活動室3060平方米,休閑廣場18處,建畜牧服務室200平方米;為16個村1000個貧困戶安裝了有線電視,入戶率達98%;為22個村購買了24臺村村通廣播設備。這些項目的實施,豐富了貧困村群眾的業餘文化生活,提高了貧困村的生活質量。
在市委、市政府『民生工程』建設中,市扶貧辦多次派員深入到縣(市)區,對扶貧整村推進重點村開展調查研究,對扶貧開發項目的實施進行監督檢查,及時地向民生工程牽頭部門匯報工作進度,並協調省辦包扶重點縣的工作人員開展工作,有效地推進了全市扶貧工程項目的實施。在他們的組織下,全市各地加大了對農村貧困戶勞動力轉移的實用技術培訓力度,使貧困戶勞動力在不離鄉的情況下,開闢新的生產就業門路。同時,組織貧困戶勞動力承擔扶貧開發項目建設,讓有一定生產技能的貧困勞動力承包村內道路修建、自來水安裝、衛生所和畜牧站建設等工程,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得到了加強,貧困戶的收入得到了增加。
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的產業化扶貧水平有了全新突破。按照省級扶貧龍頭企業認定條件,經過多次運作,我市的冬梅大豆有限公司、樺南縣宏安油脂有限公司、同江市華鵬米業有限公司3家企業已得到省扶貧辦的批復,這3家企業將在扶貧貼息貸款上享受到政策以及資金方面的扶持,將大大提高我市產業化扶貧水平,帶動我市更多農村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全市勞動力培訓轉移取得了新的發展,我市向省申報了佳木斯市金世紀人力資源有限公司為市級農村貧困勞動力培訓轉移基地,目前,這家基地已得到省辦批復,使我市市級貧困勞動力培訓轉移基地達到兩家,更好的推進了我市貧困勞動力培訓工作的開展。此外,各地不斷拓寬社會幫扶領域和方式,使愛心扶貧活動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扶貧辦還與市郵政局聯合舉辦了『愛心包裹』捐贈活動,共募集捐款5000多元,為貧困學生捐贈50餘個愛心包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