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黑河
搜 索
黑河市政府工作報告 今年培育新興消費熱點促城鄉消費
2010-01-21 15:17:59 來源:黑河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2009年工作回顧

  全市生產總值224.9億元,增長14%。城鎮固定資產投資97.9億元,增長80%,增速列全省第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6.9億元,增長18.5%。全口徑財政收入17.3億元,增長31.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58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5610元,分別增長23%和15.8%。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5.9%。

  重點項目建設加快,年度投資大幅增長。安排重點項目51項,完成投資60.6億元,增長72.6%,投資額和增速均創歷史最好水平。大多寶山銅礦整體開發、五大連池溫都水鄉國際旅游接待中心等項目加快建設,風景區40萬噸天然礦泉水、愛輝20萬千瓦風能發電等項目開工。五大連池和嫩江風能發電等大項目前期工作有新突破。公路建設『三年決戰』開局良好,嫩黑公路、吉黑高速北安至黑河段等項目開工建設,機場路改擴建完工。建成農村公路1465公裡,北安所有行政村全部實現通村公路硬化。

  工業總量日益壯大,園區經濟初具規模。預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6億元,增長20.6%;地方規模以上工業利稅4.9億元,增長74.4%。省級以上工業園區達到5個,啟動區面積5.5平方公裡,入區企業50餘戶。合作區被列為全省六大新材料產業基地,已形成工業硅產能14.5萬噸、碳化硼和多晶硅各1000噸。北安工業園區基礎設施投入4500萬元,闢建了中小科技企業創業中心。嫩江工業園區基礎設施投入近億元,金鑫飼料加工等9戶企業進駐。五大連池工業園區已有蘇打水開發等6戶企業進駐。『三新』產業取得進展,愛輝薄膜太陽能大棚發電項目已在國家立項,並新建實驗棚2棟。

  『雙增』工程深入實施,農村經濟全面發展。預計農業增加值55.6億元,增長7%。糧食總產218.4萬噸,增長8%。全市土地流轉370萬畝,適度規模經營610萬畝。轉移農村勞動力17.5萬人,實現收入10.5億元,分別增長2%和16%。畜牧業增加值7.3億元,增長10%。奶牛、肉牛、大鵝產業帶建設步伐加快,存欄分別增長10%、12%和10%。龍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27億元。林業產業產值15億元,增長25%。國有林流轉52.5萬畝,集體林流轉開始試點。遜克北藥種植規模不斷擴大。新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90處,治理水土流失9.2萬畝。新組建農機合作社17個。境外土地開發80萬畝。爭取國家大豆政策性收購計劃118萬噸。建立淡季化肥儲備制度,為農民減少投入1.9億元。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463個,帶動農戶6.8萬戶。場縣共建取得新進展,農機跨區作業325萬畝。啟動城鄉一體化試點鄉鎮20個、新農村建設第二批試點村59個。

  經貿合作迎難拓展,招商引資實現突破。對外貿易進出口總值18.9億美元,下降34.9%,降幅與全省平均水平基本持平。引進進口企業2家,具有經營權的外貿企業達到610家。實施合作項目12項,合同金額1977萬美元。啟動了合作區區域置換和跨境經濟合作區可行性課題研究工作。黑龍江大橋和浮箱固冰通道項目取得進展。組織了慶祝中俄建交60周年和中國『俄語年』活動,開展了首次界河應急聯合演習。黑河與布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全市共落實項目237項,其中億元以上22項;到位資金55.3億元,增長31.8%。引進外資企業6家,利用外資4355萬美元。

  『四型經濟』不斷壯大,消費市場運行活躍。接待旅游者216萬人次,增長26.5%。率先在中俄邊境啟動了旅游異地辦證試點。編制了黃金旅游帶、生態旅游以及黑龍江島嶼開發、璦琿仿古街等旅游規劃。五大連池被評為中國品牌旅游城市。中俄民族風情園俄羅斯風情街建成,孫吳勝山要塞景區道路完工,黑龍江知青博物館開館。試車企業和研發機構達到60家,成為中國汽協試驗場分會成員。成功舉辦了大黑河島國際經貿洽談會、華僑華人黑河行、國際旅游與文化產業高峰論壇及邊境地區中俄合作市長論壇等重大活動。市區批發業、零售業、住宿餐飲業零售額分別增長20.4%、12.8%和22.3%。農村消費品零售額10.3億元,增長28.7%。

  財政收入再創新高,金融投入力度加大。全市財政一般預算收入9.9億元,增長37.4%,增速列全省第一;一般預算支出57.7億元,增長20.4%。市直全口徑財政收入4.8億元,一般預算收入2.3億元,分別增長26.5%和28.5%;一般預算支出10.2億元,增長29.4%。39個財源項目列入省重點跟蹤推進項目。市直非稅收入2.4億元,增長23%。向上爭取44.3億元,增長10%。政策性擔保規模繼續擴大,中小企業委托貸款和擔保貸款1.4億元。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335億元,各項貸款餘額140億元,分別比年初增長21%和46%。

  城鄉建設統籌推進,城市品位有所提昇。市區發展定位和風貌規劃完成,總體規劃修編啟動,濱水區開發利用總體規劃編制初步完成。全市城建基礎設施投入6.6億元,其中市區2.6億元,主要街路新建、改造、綠化、亮化以及小區庭院改造等工程竣工。污水處理廠和生活垃圾處理廠投入運營,醫療廢物處理廠完工。新增城市綠化面積45.3萬平方米。城市『五化』管理全面啟動,市區環衛作業、道路維修、亮化管護等全面實施市場化機制。全市新開工建築面積183萬平方米,其中市區70萬平方米。改造棚戶區43.6萬平方米,改造農村泥草房8802戶,住房磚瓦化率68.8%;城鎮和農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分別達到25.2和19.4平方米。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公共服務更加健全。獲准國家和省級科技項目31項,其中2項被列入國家級中小企業創新基金項目,1項被列入省級重大科技攻關項目。13所義務教育學校達到省級標准。新建和擴建3所特殊教育學校,實現特殊教育全覆蓋。新建和改造16個鄉鎮衛生院。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民參合率96.4%。新建和改擴建鄉鎮計生服務站19個,新建21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和75個農家書屋。愛輝區被國務院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成功舉辦了全市第四屆運動會,獲得省級以上體育比賽獎牌99枚。

  改善民生成效顯著,安全穩定形勢趨好。新增城鎮就業1.97萬人,完成省指標的152%,登記失業率3.6%,零就業家庭實現至少一人穩定就業。新建見習基地27個,安排見習畢業生1070人,畢業生就業率76.3%。發放小額擔保貸款1.13億元,扶持3615名下崗失業人員自主創業。基本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均超額完成計劃。實施了城鄉一體化大病醫療救助。啟動實施了市區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將部分門診大病醫療費納入統籌基金支付范圍。為城鎮低保無房家庭解決實物配租房978套,為18154戶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發放租賃補貼3263萬元。開展了『文明過馬路、禮讓斑馬線』活動。繼續實施『警燈閃爍』工程,治安防范視頻監控系統建設完成。

  自身建設不斷加強,政府效能明顯提高。主動接受人大依法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163件建議和提案全部辦結。拓展政務公開范圍,加強電子政務建設,設置了政務公開觸摸屏便民查詢系統,36個單位便民服務指南在網上公布。全面實施『十項績效工程』,開展『五個一』活動,完善激勵獎懲機制。建立健全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制度,完善了行政問責體系。出臺了進一步加強重點領域行政權力陽光操作意見,黨風廉政建設進一步加強。

  2010年主要預期目標

  全市生產總值增長11%。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對外貿易進出口總值增長15%。全口徑財政收入增長1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6%。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5%。

  調整優化工業結構提高工業經濟素質

  發展壯大『三新』產業。加快培育新興產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8%,地方規模以上工業利稅增長12%。經過一兩年努力,各縣(市、區)至少有一個『三新』產業基本培育成型。加快工業園區建設。推進合作區區域置換工作,加快五秀山、二公河、錦河俄電加工『三區』基礎設施建設。二公河俄電加工區建設220千伏變電所、7公裡鐵路專用線及路網。加大投入,滿足入區企業所需的配套服務。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引導生產要素向園區集中,各縣(市、區)力爭園區企業數量都有一定增長。

  在開發中延伸資源加工產業鏈。抓好礦產資源勘探開發總體規劃修編,加大銅、鐵等礦產資源勘探力度。立足現有的銅、鐵、金、煤、硅等資源條件,大力引進高科技項目,扶持企業上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加快下游產品開發,提高附加值,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

  抓好節能減排工作。大力發展低碳經濟和綠色經濟,推進電力、冶金、煤炭、建材等重點行業節能降耗,搞好廠區園林化、公園化建設,培育環保型、清潔型產業。

  推進大項目建設保持投資持續增長

  突出抓好重大產業項目。開工和建成投產重點項目55項,年度計劃投資140億元。力爭年產30萬噸歐林煤礦、爭光岩金礦、庫南鉛鋅礦、40萬噸天然礦泉水、10萬立方米林板一體化、慶華機械裝備制造加工等項目投產。積極推進交通水電等基礎設施項目。做好省管項目服務工作,加快市管和縣管項目建設,確保完成公路建設『三年決戰』年度計劃。新建農村公路600公裡,年內全部竣工通車。

  高標准謀劃儲備一批重大項目。調整充實項目庫,全市儲備億元以上項目28個。重點推進國電集團煤電一體化、二道坎水庫等項目前期。同時,進一步優化服務,搭建好政策、要素和服務平臺。

  抓沿邊開放帶建設 提昇對外開放水平

  調整貿易結構。全面落實中俄兩國合作規劃綱要和省對俄合作適應性戰略調整意見,優化貿易結構和商品結構。擴大以服裝紡織、建築及裝飾材料為主的出口貿易。

  深化對俄合作。實施貿易與投資互動,完善優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積極引進經貿主體,對俄貿易佔對外貿易比重達到35%以上。引導鼓勵企業『走出去』,加快合作項目建設。擴大在俄森林采伐、工程勞務規模。完成阿州——黑河油品儲運項目核准立項,推進境外木材加工園區項目前期。繼續舉辦大黑河島國際經貿洽談會。發揮互貿區作用,擴大中俄商品流通。

  完善貿易通道。會同俄方開工建設黑龍江浮箱固冰通道,年內建成。商請俄方做好黑龍江大橋前期工作。做好跨境經濟合作區爭取工作,加大對俄協調力度,改善口岸環境,提高通關效率,貨運量增長10%。重點解決好流冰期通關不暢問題,確保不出現中外旅客滯留現象。

  強化招商引資。成立招商工作委員會。圍繞重點產業和重點項目,突出重點區域和重點企業,在發揮現有16個駐外招商組職能基礎上,繼續擴大招商部門范圍,引資額增長20%。組建礦產資源勘探公司,探索以資源換項目、引項目新路子。

  培育新興消費熱點促進城鄉消費增長

  加快發展『四型經濟』。舉全市之力推進五大連池風景區申遺和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確保申遺成功。全面啟動火山礦泉文化魅力名鎮建設。繼續推進火山博物館、礦泉理療中心、格球山綜合開發等項目。推進黑河大峽谷、璦琿仿古街、孫吳戰爭遺跡、大沾河國家森林公園、五大連池低碳濱水新區建設。繼續開發黑龍江游船項目。做好風景區5A級、璦琿歷史陳列館4A級、孫吳勝山要塞3A級景區爭取工作。抓好試車經濟,完善配套服務,增加試車效益。召開黑河寒區試車國際研討會。繼續在央視等主流媒體宣傳促銷,提高知名度和吸引力。

  擴大城鄉消費規模。發展城區經濟、場縣經濟。通過高端策劃和市場促銷,力爭國內及俄羅斯公民來黑河購房『候鳥式』居住增長10%。繼續落實家電、汽車、摩托車下鄉和農機購置等補貼政策。大力發展社區服務、中介諮詢、服務外包等新興產業。第三產業總量比上年有所增加。

  創造優良消費環境。堅持政府主導,設立旅游基金,支持旅游項目建設和產業發展。增加商業網點和購物場所,完善旅游標識、娛樂休閑等配套設施。推進社區超市、『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新網工程』,完善城鄉流通網絡。提昇品位檔次建設宜居生態濱水園林城市繼續按照『東擴、西改、南調、北優』發展框架,加快市區總體規劃修編工作。做好水的文章,完成濱水區開發利用總體規劃。完成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總體規劃、經濟發展規劃的統籌工作,做到統一協調。

  抓好城市風貌規劃實施。突出宜居性、生態性、連續性和藝術性,建設好景觀城市。構建便捷城市路網。主次乾道完好率達到98%。突出北歐現代風格。美化亮化城市環境。開工建設市區東南部文化公園,完成廣電中心公園建設。完成39個舊小區改造,達到綠覆蓋和硬覆蓋。加快推進各縣(市)主要街路建築立面裝飾、綠化亮化及公園建設等工程。

  堅持市場化、規范化、精細化、人性化、群眾化,完善工作意見和實施方案,形成長效機制。突出政府花錢買服務,鞏固和擴大市場化成果,逐步實現市政公用行業政府監管和專業養護分離。啟動國家衛生城創建工作。建設數字化城管,三年內實現管理對象、管理過程、監控手段數字化。

  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讓群眾共享發展成果

  高度重視科教和人纔工作。加強與省內外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加快科研成果引進和轉化。統籌城鄉教育資源,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標准化建設,加強與項目單位合作,開展『訂單式』技能培訓。以俄羅斯『漢語年』為契機,打造全國知名俄語教育品牌。推進中小學校捨安全工程建設。

  提高群眾健康水平。積極穩妥地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抓好基本醫療保障和基本藥物制度建設,年底前60%的基層公辦衛生機構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加強社區衛生服務站建設,加大公益項目投入力度。鞏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成果,報銷封頂線達到當地農民人均純收入6倍以上。

  豐富群眾文體生活。開展『城市之光』和『金色田野』活動,辦好第二十三屆『黑河之夏』藝術節,創作一批文藝精品。繼續推進中俄文化藝術交流。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完成鄂倫春族摩蘇昆國家級項目整理工作。

  保障群眾安居樂業。支持非公有制企業發展,推動全民創業,自主創業率高於上年。安排畢業生見習崗位1000個,開發公益崗位1000個。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給,建設實物配租房。加快城鄉社區建設,新建改造30個農村樣板社區。啟動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落實完善失地農民養老保險政策。維護社會安定和諧。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強對重點行業、領域安全隱患排查和專項整治,嚴防重特大事故發生。加快森林防火『兩個機制』和『五個系統』建設,確保不發生重特大森林火災。繼續實施『警燈閃爍』工程和『文明過馬路、禮讓斑馬線』等活動。

  增強資金保障能力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大力培植財源。利用財稅杠杆,扶持稅收主體和骨乾稅源。強化稅源監控,建立財稅庫網絡監控平臺,促進稅源依法轉為稅收。重點加大商業服務和汽車運輸業征收力度。嚴厲查處拖瞞逃漏稅行為,規范非稅收入征繳,強化人防結建費收繳。

  優化支出結構。優先安排保運轉、保民生、促發展的重點支出,保障重大事項、重點領域和重點建設資金需求。提高市直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人員工資性津補貼標准。除極特殊需求人纔,機關和事業單位一律不得超編進人,嚴格控制人員經費支出。加快『金財工程』建設,開展財政『監督年』活動,加強政府采購管理。

  做好向上爭取工作。完善部門信息通報制度,加強績效考核,重點在基礎設施建設、新型產業發展、水土流失治理、礦山生態恢復、棚戶區改造、財稅收入分成和專項補助等方面爭取支持。

  推動金融業與地方發展相融合。加強政銀企合作,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地方發展支持力度。落實金融機構支持地方經濟發展考核獎勵辦法,提高金融機構積極性,為企業投放貸款額度增長20%以上。推進農村金融體系建設,支持符合條件的農聯社組建農村銀行。

  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解放思想開拓視野

  切實加強制度建設,努力建設負責任、有作為、高效率政府。健全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的長效機制。健全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制度,使決策更加符合客觀實際,更加符合群眾利益。加強與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群團組織溝通。

  營造權責統一、服務優良的發展環境。實行機構編制總量管理,從嚴控制機構設立、昇格和編制增長。進一步調整和減少行政審批事項,簡化審批流程,提高辦事效率。對重大投資項目實行領辦代辦和全程跟蹤服務,嚴肅查處影響企業正常生產經營行為,企業投訴處理率100%。加強政府網站建設,增加政務公開觸摸屏俄文查詢內容,逐步擴大政府外網范圍,在政府部門內試行無紙化公文傳輸。繼續實施『十項績效工程』,明確責任,加大推進力度。實現問需於民關注民生工作經常化、制度化。切實提高執行力。健全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機制,提高應對能力。樹立勤儉辦事、廉潔從政的良好形象。切實加強公務員隊伍廉政建設。構建完善有效的廉政監督機制,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

責任編輯: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