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21日訊 題: 《政府工作報告》解讀·數讀2009 理性數據見證逆勢奮進腳步
2009,我們碩果累累
剛剛過去的2009年如此溫暖而厚重。
這一年,我們曾經困難重重。在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下,我們攻堅克難,逆勢奮進,全力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
這一年,我們依舊成績斐然。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民生狀況繼續改善,社會環境平安和諧穩定。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258.1億元,在東北地區繼沈陽、大連之後第三個進入3000億元行列,比上年增長13%。
閱讀《政府工作報告》,簡潔的數字、活躍的圖表反映著城市的變化,演繹著前進的滄桑。當我們對一組組數據、圖表進行梳理和概括時,我們有理由享受累累碩果帶來的喜悅。
和諧發展,民生為先,是2009年哈爾濱這座美麗城市奏響的最強音。
回眸逝去的2009年,有理由為我們的城市、為我們的成績而驕傲。
【保增長】快速擺脫危機影響
【數字導讀】
『六力』原則
應對措施———思路引領
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等不利因素影響,及時確定了『提昇存量強實力、擴大內需增動力、深化改革激活力、自主創新挖潛力、發展金融添助力、堅定信心聚合力』的工作原則,推出了『抓項目建設擴大投資,抓促進消費搞活流通,抓優勢產業以豐補歉,抓改革開放激發活力,抓結構調整加快轉變,抓自主創新集成競爭,抓改善民生提高福祉,抓效能建設優化環境,保增長、促發展』的『八抓八保』務實舉措,明確了『千方百計擴大投資,千方百計抓重點抓關鍵,千方百計培育和壯大新經濟增長點,千方百計促進全民創業』的總體要求。
【數字導讀】
34條政策
應對措施———政策推動
創造性地貫徹落實國家『一攬子』計劃和省『組合拳』政策,因地制宜出臺了工業企業貸款擔保風險備付資金、工業保增長促發展34條、中小企業專項資金、對外貿易發展專項資金、保持房地產業健康發展20條、做好勞動保障工作18條等系列政策。這是近年來哈爾濱市出臺地方性經濟政策最多、配套程度最高的一年。
【數字導讀】
1507.9億元
應對措施———內需拉動
積極爭取國家和省『一攬子』計劃投資支持,共獲得中央和省投資16.4億元。認真落實『家電下鄉』、『汽車、摩托車下鄉』和汽車以舊換新政策,及時兌現補貼資金,大力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社區商業『雙進工程』,城鄉市場供銷兩旺,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07.9億元,增長19.3%。著力培育和壯大旅游、房地產等12個新的經濟增長點,實現了協同拉動、以豐補歉。旅游業實現總收入310.2億元,增長26.2%,被評為『中國十大節慶城市』。房地產市場『暖春行動』成效顯著,實現商品房銷售額297.6億元,增長33.8%;建築業增加值增長13.7%。
【數字導讀】
增長14.5%
應對措施———產業帶動
開展了『保重點、遏下滑、促增長』戰役,力保重點行業發展不停滯、重點企業壯大不萎縮、糧食產量和農業效益及農民收入增長不下滑。工業經濟迅速企穩回昇,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581.7億元,增長14.5%。工業效益大幅增長,實現利稅創歷史新高。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實現724.1億元,增長6.9%。糧食生產再創歷史新高,總產量達226.2億斤。
【調結構】經濟發展後勁十足
【數字導讀】『544』
優化———產業結構
加快發展裝備制造、高新技術、食品、醫藥、化工5個優勢主導產業,生物、新能源、新材料3個新興戰略產業,現代金融、物流、旅游業、房地產4個服務業,三次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6.8%、13.3%和14.4%,裝備制造、食品、醫藥和化工4大優勢產業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83.2%,畜牧業佔農林牧漁業比重提高到46.1%。投資結構優化,完成工業投資545.8億元,增長56%,高於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幅14.9個百分點,其中生產性投資542.6億元,佔工業投資的99.4%。完成民間投資965.3億元,增長49.3%。產品結構得到調整,新增中國馳名商標4件,全市中國馳名商標總數達到17件。
【數字導讀】 65戶
優化———機制體制
完成哈量集團與通用技術集團等戰略重組,65戶廠辦大集體完成整體改制,市管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績效考核實現全覆蓋。公共衛生、公共交通、公共醫療和供水、供熱、供氣等公用公益事業市場化改革穩步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試點進展順利,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全面鋪開。政府機構改革方案初步形成,開發區管理體制進一步理順。推進科技創新。實施重大科技攻關項目50個,專利申請5200件,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660億元,增長23%,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提高到51%,被確定為國家知識產權工作示范城市和首批創新型試點城市。
【數字導讀】50.8%
優化———所有制結構
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增長14%,佔生產總值比重達50.8%。集中整治城市衛生、交通、服務環境。清掃保潔、清冰雪作業市場化進程加快,主乾街路大雪、中雪做到一日清完。綜合整治城市交通秩序,實施單向通行道路182條,闢建停車泊位1.82萬個,取締交通違法行為73.6萬件。優化行政服務環境,取消行政審批要件118個,減少審批環節812個,向區下放事權19項。
【抓項目】城市建設快步前行
【數字導讀】20餘項
舉措———規劃先行
把松花江開發保護利用作為城市發展的戰略總綱,完成沿江產業帶發展規劃及保護建設『萬頃松江濕地、百裡生態長廊』、『現代北國水城』、『江北科技創新城』、『哈南工業新城』等20餘項規劃編制任務,出臺了《關於實施強縣戰略的指導意見》。
【數字導讀】664.7億元
舉措———打牢基礎
切實加強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完成城市基礎設施投資664.7億元,增長49.9%,地鐵一期、松浦大橋、道路改造、城市堤防昇級達標等重點工程進展順利,磨盤山供水、西泉眼水庫加固擴容、城市氣源轉換等工程全面完成。公路建設『三年決戰』紮實推進,繞城高速公路東北段、黑大公路拉林經五常至省界段竣工通車,通鄉(鎮)、通村公路硬化率分別達到98%和92%。大力推進新區開發建設。群力新區資源利用和區域開發效益明顯提昇,成為新的投資熱點和宜居城區。哈西客站建設正式啟動。
【數字導讀】六個一百
舉措———項目建設
重大項目、重大工程建設市場化進程加快,地鐵建設、棚戶區改造、水資源保護開發等重大市政項目實行了公司化運作。組建哈創投公司,以市場化方式支持投資創業。棚戶區改造注重政策集成創新,『捆綁式開發』、『拆一還一』、『預約式拆遷』、『股折租』等政策發揮效力。進一步改進工作方式,領導包項目、包企業,機關乾部下廠礦、進農村,實行季統計總結、月督查通報、周調度協調的項目建設制度和幫扶、定點聯系企業制度,第一時間掌握情況、解決問題。
【保民生】百姓生活持續改善
【數字導讀】10.7萬人
拓展就業築牢民生基礎
城鎮新增就業10.7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126.6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04%以內。建立了1000萬元創業扶持專項資金,發放小額擔保貸款9226萬元、改制企業捆綁式貸款1400萬元,免費培訓農民工33.8萬人。加密社會『安全網』。為35.1萬名低保對象發放低保金4.7億元,為44萬名困難群眾和受災群眾發放救助金4.5億元,整合建成敬老服務中心20所。
【數字導讀】127.8萬平方米
棚改加速居住條件改善
棚戶區拆遷面積達173.1萬平方米,建成回遷房127.8萬平方米。1.6萬棚改戶喜遷新居,新增廉租住房受益戶4412戶,分別完成年計劃的160%和220.6%。竣工經濟適用住房171.97萬平方米,戶均貨幣補貼標准由3萬元提高到4萬元。為7500戶職工家庭發放公積金貸款19.5億元。拆除農村泥草房245.9萬平方米,惠及農村居民4.17萬戶。
【數字導讀】2137.4公頃
生態建設環境日新月異
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項目穩步推進,乾流出境水主要污染指標下降3.4%。完成減排項目100個,『十一五』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化學需氧量減排目標提前一年完成。新建國家級生態示范區2個、省級自然保護區1個,空氣優良天數首次達到國家環保模范城市標准,城區新植樹木122.4萬株,新增綠地2137.4公頃。完成造林綠化42.5萬畝。農村環保工作紮實推進。
【數字導讀】600個村衛生所
社會事業統籌協調發展
170所中小學校達到標准化,35所城鄉職業學校實現教育資源共享,10.2萬名貧困學生獲得資助,6萬名農民工子女就學得到妥善安置。改造鄉(鎮)衛生院20所,600家村衛生所實現規范化管理,新農合參合率達到97.6%。啟動了11類24項基本和重大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項目,甲型H1N1流感等暴發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新建社區公益用房60處、社區圖書分館10個、鄉(鎮)綜合文化站40個、農家書屋362個、群眾文化輔導基地6個。
2009數字喜悅
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258.1億元,在東北地區繼沈陽、大連之後第三個進入3000億元行列,比上年增長13%。
完成財政一般預算總收入338.4億元,增長20.6%,其中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93.4億元。
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892.1億元,增長41.1%。以『六個一百』為重點的『項目建設年』部署穩步實施,投資大幅增長,比三年前翻了一番。
實際使用外資6.05億美元,增長11.4%;國內經濟技術合作實際到位369.4億元,增長25.3%。完成進出口總額36.9億美元,增長1.3%。
16項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在15個副省級城市比較中,有11項位次前移,其中投資、消費等5項指標增幅進入前三名。
10大類100項惠民行動項目投入160億元,為上年的2.7倍,是近年來投入最多、惠及群眾最廣的一年。
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5887元,增長8.9%。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776元,增長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