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哈爾濱1月23日專電 (記者徐宜軍、李天聰) 2009年,中國電影市場蓬勃發展,內地電影票房呈現井噴式增長,東北名城哈爾濱全年的電影票房達到了創紀錄的9000萬元。最近一段時間更是由於《十月圍城》《三槍》等重量級大片的相繼上映,使得冰城哈爾濱眾多院線出現一票難求的火爆場面。然而,相對於新式影院的火熱,哈爾濱的老電影院卻是門可羅雀、慘淡經營。由於放映設備陳舊,以及影廳環境相對落後等因素,這些曾經伴隨幾代人共成長的老影院已經很難再留住觀眾的心。
記者近日來到已有50多年歷史的哈爾濱電影院,這座電影院是哈爾濱為數不多還在放映電影的老影院之一。據影院經理張東文介紹,哈爾濱電影院目前僅有一個影廳在放映數字版影片,每天只能放映4到5場。膠片版的影片已經很久沒有播放過了,上一次放映膠片拷貝還要追溯到2007年上映的國產影片《集結號》。
記者了解到,哈爾濱的老電影院大多處在城市裡的黃金地段,如果能夠對老影院進行翻新改造和設備更新,它們能創造出來的經濟效益是十分可觀的。但現實情況是,這些老電影院大多是國家保護建築,改建面臨許多困難。『這些老電影院還處在改制時期,不少投資商雖然表現出了濃厚的合作興趣,但溝通渠道並不順暢。』張經理不無遺憾地說。
距離哈爾濱電影院不遠的亞細亞電影院,也是哈爾濱有著幾十年歷史的影院之一。記者在亞細亞電影院看到,影院原有的兩個放映廳只有一個在放映數字版影片,影廳裡近150個座位,稀稀落落的只坐了不到10名觀眾。影院的另一個放映廳已被改建成二人轉劇場。
據了解,哈爾濱市原有十多家國營電影院,兆麟、兒童、新聞、和平等電影院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可如今,這些老影院中的大多數已經停止營業,僅存的幾家也在靠出租場地等方式勉強度日。
據相關人士介紹,哈爾濱老電影院的衰落,嚴格上講並不是在連鎖院線大舉『侵入』哈爾濱之後開始的。上世紀90年代中期,在電影市場改革的關鍵時刻,本土影院錯過了轉型機會,把巨大的市場拱手送給了外地商人。面對新一輪中國電影市場發展的黃金時期,哈爾濱本土影院能否抓住這次機遇,把自身做大做強,這將是影響其今後發展方向的決定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