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30日訊 (記者 顧碩)在第三批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牡丹江市愛民區新華街道黨工委緊緊圍繞『人民群眾得實惠』的目標要求。把服務群眾、方便群眾、造福群眾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打造和諧精品社區,街道黨工委戰斗力和凝聚力明顯增強。
改善服務場所 便民服務到位
在民政部門的扶持下,爭取建設資金100多萬元,按照國家級標准建設了2000多平方米的社區綜合服務站,建成了300平方米的『一站式』社區服務大廳等配套活動陣地。服務大廳開設黨建、民政、計生、醫保、環衛、勞動就業等8個辦事窗口,極大的方便了辦事群眾。建立3個社區衛生服務站,為婦女、兒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殘疾人、貧困居民提供一般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的診療服務。聘請市疾控中心專家進行醫療保健講座5次,受益居民達3000多人次。成立了『為老服務網點』,為轄區內的老年人建立健康檔案,先後辦理老年健康卡、優惠卡近千份,為老年人提供免費服務。
完善服務項目 措施保障到位
按照建設『數字社區』的理念,依托社區數據庫和信息平臺,接通了區服務熱線,聯通了勞動就業金保網、計劃生育服務網等專業網絡,為居民群眾提供諮詢和服務。在街道服務網上開通了街道主任信箱,建立了網絡博客,激發了居民參與街道建設的熱情。利用街道的資源優勢,開設了中介服務項目,吸引100餘家商服企業和個體工商業戶加盟,為居民提供求職、諮詢、家政、醫保、代辦保險等便民服務。充分發揮社區助老專管員和有就業需求的低保人員的作用,建立了『月嫂』和家政服務隊,為社區居民提供無償或低償服務,不僅解決了部分居民的實際困難,也增加了服務人員的收入,深受群眾歡迎。
拓展服務內涵 群眾參與到位
充分利用轄區內院校和企業的人纔優勢,從新婭美容美發學校、職業技術專修學院和東方錦秀家園中吸收志願者,組建了46支志願者服務隊,與社區內需要幫助的老人、殘疾人、特困戶結成了『多助一』和『一助一』服務對子132對,為弱勢困難群體捐款捐物十萬餘元,排懮解困98件。成立了老年藝術團、民樂團、合唱團、模特隊、秧歌隊、乒乓球隊等,每逢節假日、紀念日、宣傳日,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闢建『社區文化廣場』、『大家樂舞臺』,倡導健康向上的社區文化、家庭文化、企業文化。創建『特色樓道』20個,建黨員『責任區』54個、黨員林5處,植樹兩萬多棵,種植綠地9塊,為居民群眾營造了一個環境優美、鄰裡和睦、和諧穩定的生活環境。
據了解,牡丹江市愛民區新華街道位於愛民區中心地帶,下轄三個社區,面積1.4平方公裡,人口3.1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