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新聞網訊 『將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納入國家戰略。』全國政協委員馬立群帶來的這份提案,在全國政協開幕的第一天,就引起了黑龍江省全國政協委員的共鳴。
『從哈大齊工業走廊區域的經濟基礎和發展前景特別是對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和國家裝備制造業發展的引領作用等綜合考慮,應將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納入國家戰略。』我省全國政協委員聯名提案,就是希望引起國家有關部門的關注。
振興東北需要三大經濟板塊的整體聯動
馬立群委員認為數字最有力量說明一切:截至2009年末,哈大齊工業走廊啟動建設29個園區,累計開發面積105.79平方公裡。累計開工項目898個,完成投資630億元。哈大齊是國家重要的裝備制造業基地和石化基地,是我省經濟實力最強、工業化水平最高、經濟輻射力最大、科技人纔優勢明顯、可供開發利用土地資源豐富的地區。經過4年來集中建設,哈大齊工業走廊區域內形成了比較完善的公路、鐵路、航空運輸網絡,園區建設也顯現出產業聚集效應、經濟板塊品牌效應。
『哈大齊對國家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鍾傑委員說,國家確定的8項重大技術裝備中的百萬千瓦核電關鍵設備、大型石油天然氣長輸管線成套裝備、大型煤礦綜合采掘及洗選成套裝備、百萬噸級大型乙烯成套設備、大型煤化工成套設備和新型船舶及海洋石油工程設備等六項都與哈大齊工業走廊的產業特征相契合,也是哈大齊工業走廊區域的優勢產業,數十種裝備產品生產處於全國領先地位。哈大齊工業走廊三個核心城市在國家裝備制造業發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
委員們紛紛提出,從東北的戰略發展角度來看,重點區域包括遼寧沿海經濟帶、長吉圖、哈大齊三大經濟板塊。但目前三大經濟板塊中哈大齊沒有被納入國家戰略,發展起點上的不同步將使哈大齊在發展機遇、發展政策、發展力度、發展水平上滯後於其他兩個區域,三大經濟板塊的結構失衡、關系失調,勢必對東北區域的協調發展和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整體振興產生影響,將『哈大齊』上昇為國家戰略非常必要,勢在必行。
形成東北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
姜洪池委員認為,東北區域的協調發展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建立以遼吉黑三省中心城市為紐帶的空間聯系通道,形成產業集聚和主軸輻射效應的『T』字形結構。『一橫』是由哈爾濱市沿301國道向牡丹江綏芬河延伸,形成哈大齊重化產業帶與沿邊開放帶的結合,打造哈大齊牡綏省內『一橫』軸線;『一縱』是正在建設中的哈大鐵路客運專線,與哈大高速公路、鐵路和東北原油管道互為支橕,使哈大齊工業走廊與長吉經濟區、遼寧沿海經濟帶的聯結更加緊密,集成東北三省主要中心城市的空間資源,形成一個『T』字形區域快速增長的空間結構。
建立這樣一種空間通道,可以依托沈長哈大獨特空間資源,充分發揮這一區域的鐵路、公路、航空、海運與內河航運的優勢,進一步放大汽車、機床、電站設備、醫藥、食品加工、旅游、物流的區域產業集聚效應和『T』線主軸輻射效應,這對於東北三省由相對封閉、自我發展向空間銜接、協調發展轉變是非常有利的。
馬立群認為,哈大齊處於東北亞的中心,具有得天獨厚的對俄貿易條件。黑龍江對俄邊境線長達3038千米;『哈大齊工業走廊』從碾子山到綏芬河橫貫全省,且西出滿洲裡連接俄羅斯西伯利亞大鐵道、東出綏芬河口岸達俄羅斯海參崴等遠東諸港的傳統歐亞大通道,此外,黑龍江各商業銀行已經在俄羅斯23個城市開展了『匯款』直通車業務。哈大齊工業走廊內產品的對俄市場潛力巨大。把哈大齊走廊上昇為國家戰略,有利於從沿海、沿邊、沿岸到內陸全方位對日、韓、朝、俄、蒙開放;有利於創造條件吸引日、韓、俄等國的資金、技術和資源;有利於進一步深化我國與東北亞各國的經濟技術合作;有利於形成與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珠三角的深圳特區、長三角的上海浦東新區、京津冀地區的天津濱海新區四大開放戰略高地相呼應的面向東北亞、輻射東北及內蒙東四盟的新的開放戰略高地,這符合國家總體發展戰略,對於促進我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哈大齊』需要國家政策扶持
『建設好哈大齊工業走廊,發揮好其作用,在積極挖掘地方自身潛力的同時,需要國家層面的扶持和幫助。』我省全國政協委員達成共識。
建議一,把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納入國家戰略,出臺支持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的指導性文件,從國家戰略的高度組織、推進、支持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快速發展,統籌協調推進遼寧沿海經濟帶、長吉圖先導區和哈大齊工業走廊三大經濟板塊。
建議二,國家發改委、國務院振興東北辦將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列入國家『十二五』發展規劃。
建議三,在裝備制造業的產業布局方面對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區域給予傾斜。
建議四,在項目政策和審批方面給予一定傾斜。建議在國家重大技術裝備專項、東北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專項、高新技術產業化專項等國債資金投入上給予傾斜;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加快在包括哈大齊在內的東北地區設立裝備制造業產業投資基金,重點支持裝備制造業發展;對涉及國家立項審批的重大項目,予以優先審批。
建議五,建立由國家有關方面牽頭協調的東北三省區域合作高端協調機制。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協商溝通有關情況,磋商合適的解決意見。同時推進一體化要素市場、一體化交通網絡、一體化產業體系、和一體化信息平臺建設,使東北三省間實現資本、勞動力、技術等生產要素的自由有序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