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兩會焦點:讓優質教育環境造就美好未來
2010-03-07 13:55:17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王雪梅 趙宇清 賈輝 劉偉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新聞網訊 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公開征求意見稿)發布後,如何提高教學質量、為祖國未來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等問題成了兩會上的熱點話題。我省出席全國『兩會』的人大代表與政協委員紛紛就此展開討論、提出建議。

  高教資源也應講求均衡

  『規劃綱要的出臺具有特別的意義,就是期望利用10年左右時間使教育有個大的改善,實現均衡發展。』全國人大代表王樹國說。他舉例說,北京平均30萬人口左右就有一所大學,有很多是國立大學,是中央財政掏錢資助的。受益者不應僅是北京的孩子,而是全國更多的孩子,不能讓同樣條件下,孩子上學的機會不均等。北京、上海孩子上學機會多,而其他地區機會少。盡管現在我們滿足不了讓所有的孩子上好大學,但同等參與的機會應當公平。國家在政策上要有一定的調整和約束,有相應的法律法規。

  王樹國說,我省雖屬不發達省份,但人均辦教育量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為其他省份的適齡孩子義務地提供了很多上學的機會,這些機會都是靠資金支橕著的,資金都是從省本級財政來的。而有一些GDP高、地方財政多的省份,卻人均教育投入不足。國家要在落實和執行規劃綱要的過程中,激勵先進,鞭策落後,逐漸實現區域教育平衡,使教育資源越來越均衡,老百姓受益越來越大。

  從事教育工作多年的全國政協委員趙雨森認為,高等教育應由國家來辦,不應再分出省屬院校、部屬院校等層次。現在省屬院校和部屬院校的生均經費差別很大,有的省屬院校生均經費一年就要比部屬院校少拿1個億。並且,省屬院校與部屬院校在基礎設施建設和學科建設所得到的費用也很不一樣,這些都將直接影響高等教育的均衡發展。

  人纔培養應各有側重

  全國人大代表陳承貴認為,不同類型的高校對培養人纔、科學研究、社會服務三大職能應有所側重。對於研究型大學科技創新服務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對於以教學為主的教學,尤其是地方高校則應該更多地把精力放在為地方培養應用型人纔上,同時不斷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解決技術難題與提供決策諮詢服務。否則,對所有高校都強調自主創新,要爭多少項目,出多少成果,很多地方高校會力不從心,而且把大量的精力花在這方面,收效也不會大。

  陳承貴建議,國家把招生權交給高校,實行多元的自主招生,這樣纔能促進各級各類人纔脫穎而出。學生通過入學考試,取得資格後,可以自由選擇入學時間,實行『寬進嚴出』培養方式,國家只從宏觀上管理學校。這既有利於學生按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專業,也有利於當前減輕中學生學習壓力,推進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措施。


 

  別讓實踐課成為空堂

  目前醫學畢業生的去向絕大多數是考研攻讀學位和直接就業,而只有少數畢業生纔進入住院醫師培訓基地去接受規范化培訓。全國政協委員李文志建議,逐步擴大醫學畢業生進入培訓基地的比例,幾年以後達到所有醫學畢業生都必須進入住院醫師培訓基地接受培訓。

  李文志認為,醫學類專業教育極為特殊的不同之處,在於它要求學生不但要學到淵博的理論知識,還要掌握豐富的臨床知識。而目前調查顯示,醫學生實習質量明顯下降,這直接影響了醫療的質量,更會引發醫療事故及醫療糾紛。分析其原因,就業困難是導致醫學生畢業實習質量下降的主要因素,醫學生畢業後的出路基本上集中於考研和找單位就業。這就使學生們選擇放棄部分或全部實習時間,用來復習考研或是參加招聘會。

  李文志說,在醫學院校,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從考上大學就開始設計考研的路子,甚至有的學生只注重考研所涉及的科目的學習。這些學生即使考上了研究生,也是一個『先天缺陷兒』,後天很難將補全;如果這部分學生考研不成功,再就業當醫生,那可真就成為『殺手』了。取消在校醫學本科生畢業當年直接考取臨床專業的碩士生的規定,醫學在校生畢業當年不應該直接攻讀臨床專業的研究生,可以攻讀其他非臨床專業的研究生。臨床專業的研究生應該從三年規范的住院醫師培養合格後的人員中招收,或從有臨床經驗3年的醫生中招收。

  農村兒童幼教費用應當減免

  在剛剛公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公開征求意見稿)中提出,要實行成本合理分擔機制,對家庭經濟困難幼兒入園給予財政補助。全國政協委員付剛認為,這對家庭困難兒童來說是一個福音。

  長期在基層工作的付剛告訴記者,目前農村學齡前兒童接受學前教育的比例一直很低,農村兒童幼教費用應當盡快得到減免。長期以來,我國政府學前教育投入大概只佔到教育經費的1.3%,而國際平均水平是3.8%,高的國家大概佔到7%到11%。國家投入少意味著政府拱手將幼兒教育讓給市場。另一方面,由於國家對學前教育投入少,往往還導致最需要的人群享受不到這些投入。而幼兒教育本應該是具有強烈的公益性質的,將其完全推向市場就是把教育成本轉嫁給老百姓,使得幼兒教育的公益性被削弱,造成上幼兒園難、上幼兒園貴的狀況。事實上,地方政府也有重視幼兒教育的成功先例,比如,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縣作為省級貧困縣,去年就率先嘗試免費學前教育,希望國家也能盡快出臺為農村學齡前兒童減免學前教育費用的政策。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