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17日訊 隨著哈爾濱市地鐵1號線一、二期工程緊張施工,哈市地鐵運營籌備工作也已經提前展開。哈市地鐵集團有限公司目前已經開始了地鐵車輛、設備監控、自動售檢票、安全門、防災報警等地鐵設備的采購籌備工作。
設備國產化達70%以上
哈市地鐵1號線一、二期工程設備系統包含了車輛、信號、通信、設備監控、火災自動報警、自動售檢票等13個系統。系統和設備的選型,按照技術水平先進,產品成熟、安全、可靠,經濟實用的原則,國產化率達到了70%以上。
安全門位於站臺邊緣是隔離隧道區間和站臺的屏障,其主要設計理念是以人為本,防止由於擁擠而發生的乘客墜落事故,為乘客營造一個安全的候車環境,同時為列車司機創造一個心理壓力相對較小的工作環境。劉寶玉介紹,南方很多開通地鐵城市選擇的多為全封閉安全門,這主要是考慮到空調節能。經過測評報告,哈市地鐵站臺夏季無需空調即可保證適宜乘客候車的溫度,因此哈市采用了半封閉全高安全門,由透明屏障組成。由於哈市選用了6節車輛編組的地鐵列車,安全門需要與列車門一一對應,每側站臺有安全門24檔,全線18個車站共計864檔。
火警系統監控全線
哈市地鐵采用了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消防監控系統可以監視全線防災設備的運行狀態,接收全線車站、車輛段、停車場等地火災報警信號、故障報警信號,並顯示故障發生的具體位置。火災時自動彈出火災地點的畫面,並發出聲光報警信號,同時啟動站內各類消防設備,通過通信接口向設備監控系統發出指令,啟動相關設備,投入火災模式運行。同時向車站管理區域發出消防救災指令和安全疏散指令,通過通信工具組織、指揮救災工作的開展。保證乘客生命財產及運營安全。
車票初定非接觸式IC卡
哈爾濱市城鄉建設委員會地鐵集團設備部副部長劉寶玉介紹,哈爾濱市地鐵1號線一、二期工程車輛采用19米長,2.8米寬,3.8米高的B型車體,直流1500伏架空接觸網供電,車體材料采用不鏽鋼或鋁合金,最高持續運行速度為每小時80公裡。初期、近期、遠期均采用6輛編組,初期配置17列102輛列車保障1號線正常運營,每列車額定載客1460人。按照地鐵一、二期初期運營規劃,地鐵車輛行車間隔時間為5分鍾,遠期目標將達到2分鍾。這意味著在哈市地鐵站臺,5分鍾將有一輛地鐵列車通過,隨著地鐵客流增加,遠期將達到每2分鍾有一列地鐵通過。哈市地鐵自動售票系統是以非接觸式IC卡為車票,整個系統由小清分系統、線路中心系統、車站系統、終端設備和票卡五個部分組成。通過該系統可實現自動售票、檢票、計費、收費、單程票回收等地鐵票務運營全過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