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25日訊 『取消擇校』的消息,點燃了原本就牛氣衝天的校區房市場,仿佛一夜之間,各學區附近的校區房價格驟漲,且持續飆昇;春節過後的兩個月間,校區房建築面積每平方米均價暴增2000元,以每個月每平方米增長1000元的速度,創下歷年校區房均價增長紀錄;一個多月以前,一套使用面積約20平方米的花園小學校區房,成交價格在38萬左右。一個多月以後,同類的房子價格已經瘋漲10萬,成交價為48萬元——— 『高燒』的校區房
『鐵嶺校區,24平方米,1980年,42萬』;『繼紅校區,37平方米,1988年,63萬』;『花園校區,30平方米,1974年,45萬』。
一個多月以來,二手房經紀人徐姐接到的電話大多數都是諮詢校區房的。『我上午剛剛賣了一套花園小學校區房,17平方米,成交價43萬。』放下電話,已經賣了三四年二手房的徐姐趕緊補充:『這套房是一屋一廚,有四家都看上了,也就一天多就賣了,現在校區房太火。』『別看價格貴,照樣能成交,特別是小戶型,有一套賣一套。』
每年的開春到5月是校區房的銷售旺季,『取消擇校』消息的公布,哈爾濱的校區房價格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一路狂漲———
使用面積均價達11000元/平方米:
價格再創新高
想讓孩子到名聲在外的學校就讀,購置校區房是不少家庭的頭等大事。而隨著哈市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全部按學區就近入學,取消擇校的消息的公布,校區房更成為搶手的稀有商品。本已令人咋舌的房價,如今一路翻著跟斗,連連創下紀錄。
『如果按照使用面積計算,現在花園、繼紅、鐵嶺、師大附小等附近的校區房價格都遠遠超過了每平方米10000元,一些小戶型甚至達到了使用面積每平方米20000元,這在哈爾濱的房產市場上還是從來沒有過的。』在南崗大世界附近的一家二手房中介,負責人向記者介紹。2009年到今年春節前,校區房均價(以建築面積,下同)一直在每平方米8000-9000元,如今均價已經達到每平方米10000-11000元。其中,增幅最明顯的是春節後的兩個多月,每平方米均價猛增了2000元,幾乎與市內新開盤高端樓盤的均價持平甚至略高,創下校區房價格新高。
從去年年底到現在,劉女士和她的兩個朋友在相同的地段分別買下了基本相同的三套校區房,但價格卻大相徑庭———
同等校區房5個月內價格3級跳:
差1個月多花10萬元
同樣的面積、同樣的地段,基本相同的校區房,5個月裡上演了一幕生動的價格三級跳。2009年底,劉女士在龍江街買了一套1991年的校區房,4樓、25平米的使用面積花了26萬元。『當初已經覺得很貴了,但孩子快到上學年齡了,也就買了。』
春節過後,孩子英語班的幾個家長坐在一起聊起這件事,也都有買校區房的意思。於是,劉女士就在自己家的房子附近幫忙踅摸。『面積差不多,21平米,但是要價就要38萬。』劉女士把抄來的買主電話給了董女士。董女士回憶:『本來想講講價,結果一起看房的另外3家也都想買,而且都表示現金付款,怕別人搶去,我們一分沒講就38萬搶下來了。』
一個多月後,劉女士的同事相中了距離劉女士家500米左右的一個校區房。『上世紀80年代的老樓,還是6樓,裡面非常破舊,使用面積22平米,最後成交你猜是多少?48萬!幾乎比我當初的房價翻了一番!』『董姐買的房子和我們同事買的基本差不多,我們同事這個更舊一些,樓層也差點,前後就相差了一個多月,價格漲了10萬!』
校區房裡老房子居多,使用面積在二三十平方米的小戶型格外受寵,而面積在70平方米以上的大戶型基本處於『有價無市』——
小戶型成交率100%大戶型無人問津:
市場上演冰火兩重天
繼紅、花園、鐵嶺、復華、師大附小、經緯等名校周圍的校區房『燒』得最高、最持久。雖然多數都是老房子,環境、設施、配套遠遠不如新樓盤,但仍舊是各中介最搶手的房源。
『哈爾濱市的一些名校都位於市中心地帶,附近的住宅小區大都建成年份較遠,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初建成的都有,當時建築格局現在來看已十分落後、陳舊,基本上都是『三小』格局,即小廳、小廚、小衛,廳也都是暗廳。』溫氏房地產經紀諮詢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溫利農對校區房了如指掌,『可就是這麼多缺點,也阻擋不住想讓孩子進名校的家長的購房熱情,相對於讓孩子進入名校接受教育,房子的這些缺陷家長們都可以忍受。』
采訪中,一位資深業內人士舉例:比如南崗繼紅小學校區內的二手房,2007年校區房均價建築面積大約為5200元/平方米左右,到2008年均價漲到5500元/平方米,2009年上漲到8000元/平方米以上,今年則達到10000元/平方米;鐵嶺校區校區房的房價也由2007年均價建築面積5000元/平方米左右,漲到如今的9500元/平方米左右。他強調說:『價格一年一變,唯一沒變的就是小戶型的熱賣,基本是有一套賣一套,成交率幾乎100%。一般不會超過3天就會成交,我接觸過的最快的校區房成交速度是三個小時。』隨後,他指著房源登記表上幾個使用面積在百米左右的房子介紹:『這種大戶型基本是有價無市,賣不動。按說這些大戶型相對都比較新,不少還有電梯,房子條件好,但價格都在100多萬甚至接近200萬。不是說買不起,而是能花得起這麼多錢的人,根本不會選擇來住一棟上百萬的舊房子,還不如花個四五十萬買個小校區房,解決孩子上學,然後再買個大戶型的新樓盤住,兩下都解決了,這樣比較劃算。』一般來說,校區房只要面積過了70平方米,就很難成交。
公產房、三無房、合廚房、沒煤氣、沒暖氣……只要是校區房就搶手,房產中介從來不愁『校區』內的二手房——
校區房『出手』間隔逐年拉大:
房源少抬高整體價格
因為是鐵嶺小學的校區,龍江街這條老街一直是家長們『掃街』的重中之重。這條街上的個別老房子不但陳舊、年久失修,甚至沒有暖氣、煤氣,但為了讓孩子能走進名校,要價12萬的9平方米合廚小屋也變得搶手起來。
穿過幽深、陰暗的走廊,推開一扇早已看不出顏色的木門,左手掛著一把明鎖的小屋就是張先生新買的校區房。『這房子據說是1980年的,但我看要比那早。』張先生一邊開鎖一邊對記者說,『這房子沒有暖氣、沒有煤氣,取暖靠自己燒爐子或者用電。』站在空無一物、散發著淡淡霉味的9平方米小屋裡,張先生回憶,『第一次看見這房子,我嚇了一跳,活了30多年還真沒見過這麼窄、破的房子,但後來合計,反正也不是為了住,10多萬還能接受就買下了。』
交易間隔的拉大也成就了校區房的高房價,『原來一般校區房多在買入3-5年後出手,但隨著這幾年校區房價格的一路飆昇,很多房主都對今後的房價很有信心,所以很多都捂在手裡,交易間隔漸漸拉大,這就使得市場上校區房的數量越發稀少,價格越發離譜。』一位專門在校區店工作的房產經紀人分析。
阿什河街、馬家街、花園街、郵政街、鐵嶺街……這些哈爾濱著名的老街,除了承載著城市變遷的印痕,還有一個越來越搶眼的身份——校區。在大多數家長眼裡,這些街道上的老樓都閃耀著優質教育的光環,令人無法抗拒。在這一片地區,新建的住宅並不多,校區房基本保持著原有的數量,家裡的孩子漸漸長大,但孩子的孩子又面臨上學,所以能夠拿到市場上出售的校區房比例很小。物以稀為貴,而今年『取消擇校』消息一出,這些校區房就更身價倍增。
房子本身已經不是家長關注的重點,重點是從房子到學校之間那條暢通無阻的專用通道,在一些家長心中,那是鋪設孩子未來的康莊大道。
調查
1974年、1960年、1958年甚至1930年以前的老房子,如果不是因為它們是校區房,有誰會對它們產生購買欲望?
處校區,八十『高齡』老房子煥發『青春』
毗鄰110年歷史的秋林公司,東大直街289號樓掩映在一片古舊當中。小樓的底層是鱗次櫛比的小店,衝著街面依次排開,透著濃濃的商業味道。很難想象,這是一棟建於1930年以前的老樓,而更難以想象的是這棟已經少有居住的『古董』樓,如今是該路段最為搶手的校區房之一。
兩個月前,一位房主來到秋林附近的某房產中介登記要賣校區房,當其寫下房子建於1930年以前時,中介的工作人員也被嚇了一跳。『聽說秋林這一片老房子多,但這麼老的房子還是頭一次接觸。』本以為如此『高齡』的老房子應該少有問津,但沒想到感興趣的還真不少。18平方米的小屋,賣家出價23萬,與同期張口就要30萬的相比,這套房子的價格吸引了很多購房者。一時間,要求看房的驟增,曾經一度出現5家同時爭搶這套房子的局面。
近日,在房屋中介工作人員的指點下,記者找到了這棟磚紅色的小樓。樓門口的牌子上清晰地標著『建於1930年以前,保護建築』。踏著已經缺損的樓梯臺階拾級而上,大多數房子似乎都已人去樓空,只有少數幾家似乎還有人在此生活的痕跡。一張張寫有『孩子上學求購住房』和手機號碼的小紙片,時不時出現在樓梯兩側已經看不出顏色的牆壁上,透露著小樓經常有購房者光顧的現實。一位在附近生活50多年的老大爺介紹:『這樓比我還老,舊房子不方便,都沒啥人住了,來往的人也少。前一段有幾天人挺多,鬧鬧哄哄的,聽說是這裡有人賣房,不少人來看。這一片的房子值錢就值錢在校區房上,要不然這麼老的房子誰要啊!』
在多家房屋中介的校區房登記表上,記者看到1958年、1960年、1974年的『古董』房也為數不少。這些早已淡出人們視線的老房子,只因地處校區,近來反而成為購房者的熱選。讓『古董』房再次煥發『青春』,校區的魅力可見一斑。
調查
2007年左右,一套校區房與緊鄰的同規模非校區房價格也就相差兩三萬元;2009年,這種差距被拉大到七八萬元;近來,這種差距竟然達到了一倍……
『坡上』『坡下』,使用面積每平方米差一萬
鐵嶺街並不算長,一段大約百米的坡路讓這條平直的街道多了些起伏,而起伏更大的是坡上坡下相去懸殊的房價。
鐵嶺街地處校區,是家長們購買校區房的重要地段。但『十裡不同天』,這條街上不同地段的房價目前卻相差近一倍之多。據資深房屋經紀人介紹,這條街被劃分在不同的兩個校區,居民們都習慣性地用往兒童公園方向去的一段坡路來劃分。多年來,『坡上』屬於一所名校,『坡下』所屬校區名聲相對小些。按很多家長心裡的名校標准,『坡下』則是非校區。記者現場走訪,一位住在『坡下』的女士介紹:『雖然「坡上」、「坡下」描述學區分割不那麼准確,但大致上差不多。我們這邊的房價現在基本是使用面積10000元/平方米左右,坡上的要比我們高一倍,他們那邊的房子使用面積差不多要20000元/平方米,我們兩邊的房價相差一倍。』
記者從房產交易市場獲悉,2007年左右,一套校區房與緊鄰的同規模非校區房價格也就相差兩三萬;2009年這種差距被拉大為七八萬;而近來學區房價格的瘋漲,則進一步加劇了學區房與非學區房價格的差距,創下了學區房與非學區房價格差的新紀錄。同時,南崗校區房價格目前與道裡校區房價格的差距也不斷增大,南崗大約高出道裡5000元/平方米(按使用面積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