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哈爾濱南馬路小學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
2010-05-21 17:51:42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讀書課被列為南馬路小學學生的校本課程 圖片由南馬路小學提供

教師社團為學生制作電子書 圖片由南馬路小學提供

  東北網5月21日訊 (記者印蕾)『在這裡,誰不讀書,誰就會被孤立起來,隔離在學校生活之外。』這是哈爾濱市南馬路小學的教師們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多年來,南馬路小學一直堅持學習型組織管理理念,通過閱讀活動、教師學習型團隊建設等,推進學習型組織建設,讓更多的師生受益。

  強化責任意識培養讀書理念

  南馬路小學的讀書活動始於1993年。那時,剛上任的學校校長趙翠娟認識到,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人民群眾把孩子送到學校是對學校的信任,學校必須以高質量的教學水平回答人民的信任。她從當年西南聯大的成就中感悟到,做好教育最本真的是好教師。教師必須終身學習,不停地更新自己、拓展自己,纔會有精彩的教育。從學校的特點來說,讀書就是終身學習的最好途徑。

  學校最初抓個人學習是有難度的,對剛參加工作不久的年輕教師來說,覺得只要學好教材和教參,就能站在講臺上永久地教育別人,沒有心思學習。此時校長的決心猶為重要。趙翠娟率先垂范,自任『首席學習官』,她要求教師讀書要養成摘抄讀書筆記的習慣,並定期檢查,蓋上印章,寫上時間。

  學校確定每周六為讀書日,組織教師集體學習,要求教師每月寫一篇理論聯系實際的『感悟千字文』,選出優秀心得體會進行展覽,並評選出『有讀書習慣的教師』,老師們把獲得這個殊榮視為學校頒發的最高獎勵。

  在培養讀書理念的過程中,學校黨組織注重發揮黨員的作用,學校黨支部規定:黨員必須是學習的楷模,不善於讀書的教師暫不考慮入黨,『是否熱愛學習』於是就成了能否入黨的一條重要標准。黨員教師帶頭讀書,帶頭學習,起到了強烈的帶動和感染作用。十幾年來,該校的黨員和教師們閱讀了大量的有關教育科學、教育管理和政治理論書籍。

  打造教師社團推動讀書活動深入

  在讀書、交流漸成習慣的基礎上,該校及時進行引導,鼓勵教師創辦各類社團。教師爭先恐後地建立了8個社團:由部分班主任組成的『三陽社團』,由新、老教師組成的『新葉新枝』社團,由科任教師組成的『四海方舟』社團,等等。8個社團覆蓋了全校所有教職員工,實現了教師學習從以個人為主向團隊學習的轉變和提昇,形成了扁平化學習型組織模式。

  各個社團的召集人大都是黨員,他們鼓勵、幫助老師們帶著問題去讀書,用教育理論來審視工作中的問題。教育教學中和學校管理中的許多問題被社團的老師們發現,並得到解決。在這個過程中,理論變得更加鮮活,也使老師們感到書沒有白讀,讀書的勁頭更足了。

  為了保障教師社團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各社團推舉出代表組成教代會,協調各社團的工作並參與學校重大問題的決策,調動了社團工作的積極性。

  營造學習氛圍促進團隊學習

  為營造積極向上,潛心讀書的環境,學校建立起讀書領導體系,校長趙翠娟擔任『首席學習官』,帶頭讀書,舉辦讀書會,與教師共同交流心得,研討問題。加大財務投入,開闢讀書課專用教師——『活水軒』,開發圖書管理軟件,購置6臺電子觸摸屏,供師生檢索書目、選擇書籍。成立『購書小分隊』,在哈爾濱、北京、天津等地購買大量高品質圖書。對校園環境精心布置,矗立著『讓讀書成為習慣』校風的影壁,懸掛著各類藝術作品的樓廊,描繪著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壁畫,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使師生從中得到熏陶。

  為激發黨員和教師們的思考,學校還提出來一個口號就是『讓士兵說話』。『教師論壇』、《八面來風》、『眾議紛紜研討課』都是讓基層教師展示的舞臺,大家在這裡說出觀點,發表見解。學校還設立了獎項鼓勵創新。為對教師的研究和探索進行引導與激勵,學校又建立了南馬路小學教師思想庫和思想金庫,大家提出的有意義的、可操作性強的東西可以收入思想庫;讓老師們感覺到他們的思考和心血不會被浪費。

  面向實踐,強化學習的原動力

  『實踐的需求,纔是讀書活動不竭的動力。』南馬路小學的上上下下有了這樣的共識。在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過程中,學校十分注重引導廣大教師結合工作實際,開展讀書活動,運用讀書中獲得的理論解決實踐中遇到的問題。

  為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老師們通過反復讀書學習、深度匯談,將培養學生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作為深化課改的核心思想,將其具體化為寫字、計算、閱讀、背誦、寫作等五項內容,並把這些內容確定為南馬路小學學生的五項『童子功』。

  幾年來,根據素質教育的需要,學校組織動員老師研究解決了加強課堂陶冶功能、音樂欣賞、培養學生養成善於觀察和善於動手的習慣等十多個難題,還先後承擔了《構建學習型學校行動研究》等一批國家級重點課題。這些課題的研究,鍛煉了老師們的思考能力和教學能力,也激發了他們讀書學習的願望。

責任編輯:連冬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