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肇源農場街區一角。 東北網記者 邵奇 攝 |
東北網6月10日訊 (記者 邵奇) 一排排稻苗整齊的掩映在銀色的水面上,一棟棟精美別致的住宅被綠樹環抱……走進肇源農場,一個以綠色水稻和特色狐貉兩大產業為支橕,迅速發展起來的精品小城鎮處處顯現著生機。
肇源農場在推進城鎮化過程中,堅持以城鎮化帶動產業發展,以產業化支橕城鎮化建設,大力發展綠色水稻和特色狐貉兩大產業,使城鎮化、工業化與產業化相結合,增強了城鎮發展後勁。肇源農場是黑龍江省品質最優的稻米生產基地,農場地處我省第一積溫帶,水稻全是江水灌溉,為發展綠色水稻提供了優勢,農場有水田面積5萬畝,他們從『精』字上入手,做精稻米產業。為了從根源上做到綠色優質,讓農戶實現從經驗農業到標准農業的改變,農場按照精品農產品的要求制訂了統一的生產標准,生產上采用『統一供種、統一供肥、統一播種、統一農時、統一管理、統一標准』的六統一的管理方式,農場和每戶農戶都簽訂了一份綠色食品水稻承包合同書,農戶要嚴格按照綠色水稻生產標准執行,並交納保證金,不得擅自改變種植品種、超量施用肥料等,以確保生產出的水稻綠色優質。建立了『專家進大大戶,大戶帶小戶,農戶幫農戶』的農業科技服務鏈。
![]() |
肇源農場芬蘭狐養殖基地。 東北網記者 邵奇 攝 |
農場以51%的股份入股原嫩源民營企業,打造龍頭企業,通過加大宣傳推廣,叫響了嫩源品牌,使精品農業的支橕鏈進步拓寬。實現了『公司+協會+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讓農戶嘗到了甜頭。水稻剛插完秧,就有客戶早早下了的訂單,精品米打入市場後,也帶來了農戶的增收,去年,農場的稻米收購價格每斤高出市場價3-5分錢。
![]() |
肇源農場水稻示范園區。 東北網記者 邵奇 攝 |
作為東北地區規模最大的狐貉養殖基地,農場有著20多年的狐貉養殖歷史,狐貉養殖存欄達到了16.7萬只,有狐貉養殖小區四處,百只以上養殖大戶160多戶。為鼓勵養殖戶發展規模養殖,引導養殖戶走上集約化、規模化養殖模式,農場在政策上給養殖戶提供養殖貸款,並為養殖小區完善配套設施,讓更多的人集中到養殖小區養殖。農場組建了北大荒狐貉養殖協會,通過協會邀請養殖專家來農場為養殖戶傳授養殖技術,協會還定期在電視上發布養殖信息,組織養殖戶現場學習,出去參加各類展會,使農場的狐貉養殖業發展迅速。其中,佔地3萬平方米的福堂養殖公司全部采用芬蘭模式養殖,養殖場投資300萬元,狐貉存欄達到了1萬只,60噸的冷庫和飼料加工車間一應俱全。飼養過程全部是自動化喂食和飲水設備,養殖公司年可收益60萬元。
通過精品米業和特色狐貉兩大產業的發展壯大,加快了職工的增收步伐,去年農場職工人均純收入達到了17600元,農場建成的30多萬元的小別墅被職工搶著買,今年上半年,農場新增家庭轎車80多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