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晚,施工人員在文昌高架橋工程跨李范五廣場段假設鋼箱梁。張軼凡 張大巍攝
東北網6月22日訊 經過20日晚歷時1個半小時的實驗性架設鋼箱梁工序,昨天上午,文昌高架橋工程跨李范五廣場段開始正式架設主梁,標志著工程進入主體施工階段。據悉,文昌高架橋全橋有3個區段將安裝鋼箱梁,以有效縮短工期,解決跨度大等實際問題。
運輸:70多輛拖板車千裡往返
據介紹,全長3710米的文昌高架橋,在跨李范五廣場、中山路、宣化街3個主要區段需要使用鋼箱梁來分別解決跨度大、增加橋梁與地面高度以及曲線梁彎度問題,其餘部分均采用混凝土梁。20日晚,在跨李范五廣場區段開始實驗性安裝的為連續5跨、最大跨度70米、總長度310米的鋼箱梁。
據了解,文昌高架橋所需鋼梁是市建委委托山海關橋梁集團加工制作的。山海關距離哈爾濱市有1000多公裡路途,運輸中要穿越河北、遼寧、吉林等3個省份。從15日起,山海關橋梁集團委托北方大件運輸公司,動用70多輛拖板車循環往返於山海關與哈爾濱之間運輸文昌高架橋所需鋼梁。16日晚抵達哈爾濱的3段鋼梁是用於跨李范五廣場的鋼梁,其餘所需鋼梁將於近日陸續運抵哈市。施工單位安裝臨時支墩後,於20日晚開始實驗性架設主梁。
架設:一片主梁耗時90分鍾
20日18時,記者在文昌高架橋李范五廣場施工現場看到,20餘名工人正在緊張有序地安裝焊接鋼箱梁所用的臨時支墩。20時,支墩安裝完畢。
隨後,吊車將一片鋼箱梁吊起。夜色中,技術人員站在橋墩上指揮吊車駕駛員進行角度和位置的更正。現場技術人員對記者說,架梁不是想象中的那麼簡單,需要從吊起到落下的全過程中,精准地把鋼梁架設在橋體軸線上。
一個半小時後,這片鋼梁精准地完成架設。截至昨天,文昌高架橋已經完成兩片鋼梁的拼裝工作,開始進行焊接安裝。
技術:國內市政工程新技術首次應用
按照常規設計,文昌高架橋在途經宣化街廣場時,需要在街口設立三根直徑1.8米的橋墩,如此一來,整個廣場的主角將被根根柱子取代,既不美觀,也會影響地面交通。為解決橋墩過多的問題,經過組織專家多次論證和技術攻關,決定將3根墩柱優化為1根直徑4米的墩柱。在視覺美觀的同時又便於地面交通組織。這項設計技術是在省內首次運用。
在文昌高架橋的施工路段,地下管網非常密集,如果遷移管網既耗時又要耗費管網改遷費,為此,該工程采用了新型鋼板結構擋土牆,可躲開較多的地下管網遷移工程,而且佔地面積小,還可以提高施工速度,有效縮短工期。這項技術在國內市政工程建設中是首次應用。
此外,文昌高架橋工程是哈市路橋建設史上唯一橋梁主體施工期間不封閉交通的大型橋梁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