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22日訊 記者21日從市建委獲悉,文昌高架橋的建設創造了哈爾濱多項歷史,因此備受關注。如今,文昌高架橋工程正式開始橋梁主體施工,21日主梁開始正式架設。10月,文昌高架橋將建成。屆時,文昌高架橋將成為哈爾濱市區內最長的高架橋。
據悉,20日20時,文昌高架橋工程跨李范五廣場段開始架設主梁試驗,由於跨李范五廣場段跨度大,所以采用鋼箱梁解決大跨度問題,同時可以有效縮短工期。全長3710米的文昌高架橋,在跨李范五廣場、跨中山路、跨宣化街3個區段需要使用鋼箱梁來分別解決跨度大、增加橋梁與地面高度以及曲線梁彎度問題,其餘部分采用混凝土梁。
據介紹,文昌高架橋工程的實施,無論從橋體本身的設計、工藝、工法上,還是從組織實施上,都有所突破。目前,哈市城區內最長的高架橋屬公濱路高架橋,全長2.76公裡。而正在建設的文昌街高架橋西起文政街,跨越李范五廣場、中山橋、宣化街,經黃河路,東至海濱街,全線高架,全長3.7公裡。哈爾濱市文昌街高架建成後,將是迄今為止哈爾濱市中心城區最長的大跨度立交橋,成為城區中的一條主乾道。同時,文昌高架橋建設工地紅線寬達80米,其規模達到了300萬平方米,是迄今哈市中心城區建築規模最大的立交橋。在工藝工法上,文昌高架橋又創造了奇跡。按照常規設計,文昌高架橋在途經宣化廣場時,需要在街口上設立三根直徑1.8米的橋墩,如此一來,整個廣場的主角將被根根柱子取代,這既不美觀,也勢必影響地面交通,造成地面交通不暢。為了解決宣化廣場橋墩過多的難題,經過組織專家多輪論證和技術攻關,進行復雜的數據測量、比對和精密測算,決定將3根墩柱優化為1根直徑4米的墩柱。在視覺美觀的同時又便於地面交通組織。這項設計技術的運用,在國內屬首開先河。
在建設中,文昌高架橋施工路段的地下管網非常密集,為此該工程采用了新型鋼板結構擋土牆,便於擋土牆的衝洗、清潔,更為重要的是,無需進行繁雜的地下管網遷移工程,這種技術在國內市政工程建設中屬首次應用。同時,文昌高架橋建設工程是哈市路橋建設史上唯一橋梁主體施工期間不封閉交通的大型橋梁工程。為保證施工期間區域交通正常運轉,市建委與交通部門於工程設計啟動之初便制訂了交通預案,通過在施工前將現有綠化帶和人行道拓寬,鋪設行車便道等辦法,解決過往車輛通行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