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打一場克服重重困難的棚改攻堅戰,打一場主城區棚戶區改造的殲滅戰,實施一次性解決棚戶區居民住房困難的『好民居計劃』———2008年3月,哈爾濱市3年棚改計劃全面啟動。在過去的兩年多時間裡,全市啟動拆遷改造605.8萬平方米,20929戶居民喜遷新居;目前,哈爾濱市主城區內棚戶區已全部啟動拆遷改造,3年棚改計劃將確保提前超額完成任務———這一民心工程的背後,凝聚著棚戶區居民幾代人的夢想、住房困難群眾的熱切期盼和全市人民共同的心願。
東北網7月12日訊 今年是哈爾濱有史以來棚戶區改造面積最大、涉及戶數最多的一年,是哈爾濱市『3年內完成主城區全部棚戶區改造』計劃的『收官』之年。3年內完成主城區內全部棚戶區改造,既是政府的目標,也是百姓的心願。經過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目前,哈爾濱市主城區內棚戶區已全部啟動拆遷改造,3年棚改計劃將確保提前超額完成任務。
民心所向推動棚改『擴容』
據了解,哈爾濱市自1997年啟動棚改工作以來,到2007年底,累計改造776萬平方米,棚改存量在全國同類城市中居前列。隨著城市面貌的日新月異,棚戶區居民盼望居住條件改善的願望也更加熱切。
道裡區居民賈玉珍曾經老少三代、五口人居住在建築面積35平方米的棚戶區內,棚改工作人員上門調查時,賈玉珍說出了自己朴實的願望:我希望家裡能有地方擺一個沙發,來了客人能坐一坐。
棚戶區改造過程中,很多回遷群眾幾乎每天都到建築工地上看一看。他們說,我們不懂建築施工,也不是來檢查建築質量的,我們就是想看看夢想中的新家是怎麼建起來的。
人民群眾的呼聲就是政府工作前進的不竭動力。2008年初,市委、市政府在深入調查摸底和反復論證的基礎上,提出利用3年時間改造主城區內全部棚戶區的宏偉目標。
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2008年,全市拆遷棚戶區237萬平方米,涉及居民2.24萬戶;2009年,拆遷房屋173萬平方米,涉及居民2.01萬戶。2010年,市委、市政府將主城區內未列入2008和2009年計劃的38片棚戶區全部列入改造計劃。經過兩年多的努力,目前,主城區61片、605.8萬平方米棚戶區拆遷改造已經啟動,涉及居民6.07萬戶,125.06萬平方米回遷安置房告竣,20929戶居民喜遷新居,3年內完成主城區內全部棚戶區改造勝利在望。
市場杠杆撬起安居工程
『拆一還一』所需的大筆補償,回遷房與商品房質量相同的高標准要求,道路、交通等配套設施建設,高寒地區較高的住宅建設成本……每一項都需要大筆的資金投入,3年棚改計劃雖然代表了人民群眾的迫切願望,但哈爾濱並不寬裕的財政如何承擔棚改所需的巨額開支?
市場化,就是這一問題的回答。通過拆遷置換出棚戶區土地;通過市場化的『招拍掛』公開出讓土地,進行房地產開發;以房地產開發的利潤『抹平』棚改的成本。為解決由於棚改項目經濟效益較少,開發商積極性不高的問題,哈爾濱市預見性地成立了由政府主管國有企業優良資產構成的好民居公司,在棚戶區改造和回遷安置房建設中發揮『兜底』作用———一旦土地流拍,就由好民居公司接盤開發。
2008年,哈爾濱市棚改地塊濱江社區拆遷完成後,需安置3200戶居民。這塊13.5萬平方米的土地以6.49億元的起價掛到土地招拍掛市場上後,由於效益地塊少、建設成本高,遭遇流拍。好民居公司臨危受命,以『底價』拿下並進行開發。68萬平方米的新樓盤『好民居·濱江新城』去年開盤後,僅一天半時間,就售出400多套,創下了當年樓盤日銷售量的紀錄。由於濱江小區的品質比較高,增加了商品房的附加值。總體計算,這個棚改項目最終實現了3%的微利。
隨著3年棚改計劃的深入,哈爾濱市棚改市場化運作的手段也日益豐富,盈虧項目『肥瘦』捆綁、商業開發與棚戶區改造捆綁、區域內平衡或全市平衡等方式不但為順利完成棚改3年計劃提供了保證,更為哈爾濱市未來的棚改工作闖出了新路。
經濟發展再添強勁引擎
棚戶區改造既是惠民工程,又是推動經濟發展的引擎。目前主城區棚戶區改造已完成投資165億元。全部完成主城區棚戶區改造,可以拉動房地產業投資增加600多億元,拉動建築業產值增加300多億元。
棚戶區改造使百姓獲得了財產性增值;有力地拉動了經濟增長,促進了居民消費,不僅直接拉動了建築業、建材業發展,也帶動了運輸業、金融業、家電業、服務業等30多個相關產業發展,也為從事建築施工、物業管理、社區服務等方面的人員提供了就業機會,以2008年為例,當年在建的13個項目建設工地容納常態就業人員1.5萬人。
同時,棚戶區改造使城市規劃更趨合理,改善了城市面貌,城市土地實現了集約高效利用。通過棚戶區改造完善了城市基礎設施,濱江新城開通濱江大道,平房百利棚改項目拓出4條市政道路,香坊區棚改項目打通了百姓期盼多年的紅星街,使城市的綜合承載能力和輻射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
棚戶區改造的一筆筆細賬,折射出的是經濟效益、環境效益,更是社會效益。棚戶區改造,改變的不僅僅是城市的面貌和居住條件,還意味著一個新的起點、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