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新聞網訊 五常大米是國家質檢總局認定的地理標志產品,被認為是最好的國產大米之一。央視日前對市場上銷售的一些所謂『五常大米』進行披露,一些不法人員用廉價大米摻入香料加工成冒牌五常香米銷售。
暗訪
雜米+香精 摻出『五常稻花香』
在西安糧油批發交易市場,記者發現一家名為六紅福米業有限公司的企業能夠自己『生產』五常香米。
在該企業的加工車間,記者看到,工人把五小袋仙桃香米和兩大袋寫著五常圓江米的大米以1比1的比例被加入入料口。兩種米在機器裡進行封閉式的拋光加工之後,被裝入早就等在車間出料口的包裝袋裡。而在這些包裝袋上,赫然印著『特級稻花香,黑龍江五常香稻種植基地』等字樣。
在出料口,記者發現,剛纔送入入料口的兩種大米,居然有了五常稻花香的獨特香味。原來,一個醫用輸液管直接插進了出料口,輸液管內流動著一種淡黃色的液體。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輸液管裡的液體就是香精,之所以要加香精,就是為了讓加工出來的大米聞起來有香味。
米商
『調和米』銷路廣 自己不吃『五常米』
六紅福米業的負責人坦言,因為真正的五常稻花香實在太少而且價格又高,他們公司生產的標稱為五常稻花香的產品,大都是用湖北米、江蘇米及其他東北米摻出來的。
記者了解到,湖北產大米的批發價格大約是每公斤3.3元,漢中大米每公斤3.6元,江蘇大米每公斤3.6元,長粒香每公斤4.6元,而五常稻花香米大約在每公斤8元左右。以用江蘇米和長粒香冒充五常稻花香為例,這兩種米以1比1的比例混合,成本是每公斤4.1元,而米廠向外的批發價是每公斤4.5元,這樣每公斤就有0.4元的利潤,這樣的利潤在大米行業已經算是暴利了。
幾天時間裡,記者在西安糧油批發交易市場及附近,先後走訪了新一佳米業、新禾米廠、鑫寶米業、眾鑫谷物加工廠以及香潤谷物加工廠。這些廠家加工出來的大米,許多都打著黑龍江五常稻花香的旗號,實際上都是用湖北大米、江蘇大米與東北大米進行混合加工,冒充原產地為黑龍江五常的大米。這樣混搭出來的米還被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調和米。
為了使假冒的五常稻花香有香味,在加工過程中添加香精,在這裡幾乎已經是公開的秘密。
在鑫寶米業,記者見到了由杭州郁金香香精有限公司生產的泰國香米型香精,打開瓶蓋,記者聞到一股濃烈的香味,據說加工10噸『香米』,需要不到1公斤的香精。
一些加工廠負責人告訴記者,由於售價低於真正的五常大米,他們的大米銷路和銷量都相當不錯,即便是淡季,一家廠一天也能賣出二、三十噸,旺季生意會更好,從陝西到河南、山西、四川、青海、甘肅,可謂銷路廣泛。
在長春寬城區一糧油批發市場,一位攤主表示,她自己不吃五常米,因為『給拋光加香了』。
說法
大米裡禁止使用香精 『香米』純度無標准
我國《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准》關於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原則規定:不應掩蓋食品本身或加工過程中的質量缺陷或以摻雜、摻假、偽造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劑。
2009年國家衛生部也專門發布公告:大米等糧食生產者不得在生產加工過程中使用香精香料。目前國家對大米的檢測並不包括香米純度檢測,由於無相關標准,市場上的香米是否純天然或加了香精,無法判斷。
應對
西安夜查『五常大米』 五常嚴懲大米摻假
7月12日晚,央視對西安六紅福米業等6家大米生產企業仿造產地、違法添加香料香精、以假充真,以普通大米冒充東北五常優質大米等行徑予以曝光後,西安市質監局立即召開緊急會議,部署連夜徹查全市21家大米生產企業,並將對企業的仿冒等違法行為依法從重從嚴處理。
7月13日,五常市相關部門獲悉當地有企業涉嫌制售假冒『五常』大米的消息後,立即開展整治查處行動,當晚即查封6家米業企業。目前,查處行動仍在進行中。
五常市副市長杜澤春說,五常市將用一年時間,采取行政執法、獎勵舉報者等方式全面整治規范五常稻米生產流通秩序,並追究違規經營者的法律責任。同時,引導龍頭企業整合五常市稻米產業資源,做大做強稻米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