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19日訊 哈爾濱市民陳先生給記者打來熱線電話稱,他前幾日在藥店購買『金嗓子喉片』時竟遭遇『李鬼』,以同樣價格買的『金嗓子』竟然是北京一家公司生產的食字號食品。隨後根據陳先生反映情況,記者走訪了哈市多家藥店發現,像『金嗓子喉片』這樣的國藥准字藥品被食准字的食品冒充的現象不在少數。市民購買時『一不小心』就會上當,既耽誤病情又浪費金錢。
一不小心買假藥
陳先生向記者講述,7月10日下午,他在一家藥房表示要買一盒『金嗓子喉片』。店員從櫃子裡拿了一盒『藥』,陳先生也沒細看便付了款,等回到家吃藥時纔發覺味道明顯不對,吃後癥狀也不見好轉。他仔細辨別後發現,所買的『金嗓子喉片』是『北京』產的,並非廣西柳州的『金嗓子喉片』。『當時我只感覺外包裝看上去不太對勁,具體哪兒的問題也不知道,吃完效果不好纔發現問題。』陳先生告訴記者。
兩盒『金嗓子』難辨真假
根據陳先生提供線索,記者來到哈市南崗區火車站前的幾家藥店分別購買了兩種金嗓子喉片。每盒價格均為4.5元。對比兩種『金嗓子』發現,二者內外包裝大體一致,顏色、圖案也相近,都有山泉瀑布的圖案,不仔細看很難分辨兩者的區別。最為有趣的是,兩個包裝盒上,發明人的頭像非常相似:都是戴著金絲邊眼鏡的男子。但仔細看,又發覺似是而非:一個禿頂濃眉,一個頭發多細眉;一個稍老,一個年輕。前者為『金嗓子喉片』,國藥准字號非處方藥品,生產商為『廣西金嗓子有限責任公司』;而後者標稱『適宜人群為咽部不適者』的『?嗓子含片』,為豫衛食字號食品,生產商為『北京康達中興醫藥科技有限公司』。每片藥片上都是正面印有大寫字母G,不同的是,『金嗓子喉片』背面印有『金』字,『?嗓子含片』印有『?』字。每片淨含量都是2克。前者質地光滑、大小均勻透明度好,口感適中;後者質地略粗,表面發白,大小不等,口感略苦。
眾多品牌藥遭仿冒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市場上仿冒『金嗓子』的產品還有很多,有『新金嗓子喉寶』、『新金嗓子喉片』等,這些產品不僅外包裝高度相似,而且售價和正品一樣,銷售量也很好。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在下夾樹街的許多藥店都銷售類似的產品。一家藥店銷售的『666皮炎平軟膏』,批准文號為『豫衛健用字』,很容易被市民當成三九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999皮炎平軟膏』(國藥准字)使用;批號『豫衛健用字』的『新達克寧』很像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的『達克寧』(國藥准字)。『蛇膽蜜煉川貝枇杷膏』仿冒『京都念慈庵蜜煉川貝枇杷膏』等等,還有很多知名品牌都難逃厄運,紛紛遭到仿冒。
仿冒背後豐厚利潤
『根本原因就是仿冒品可以給藥店帶來豐厚的利潤!』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藥房經理稱,666皮炎平軟膏進貨價僅為1元錢,按照正品價格銷售為7.5元左右,利潤高達6.5元。而正品的進價為6.9元,利潤僅為0.6元。據這位業內人士透露,藥店銷售一盒『國藥准字』正品的利潤在10%到20%之間,而銷售仿冒品的利潤則是正品的幾倍甚至幾十倍。
據黑龍江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介紹,市場上很多『非藥品冒充藥品』產品多數是用『食』字頭來注冊的。這種產品是食品而不是藥品,由當地衛生主管部門審批,而藥准字則有國家藥品食品監督管理局審批。審批部門不同,造成了一些知名品牌藥品被仿冒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