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齊齊哈爾
搜 索
齊齊哈爾市房價井噴式上漲 百姓戲稱『放你血』
2010-07-22 08:51:25 來源:東北網-鶴城晚報  作者:蘇守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齊齊哈爾7月22日訊 6月19日,本報3版頭條新聞又讓人一驚:《我市商品住宅均價突破5000元大關》。從2008年至今,鶴城房價猶如脫韁的野馬,攔也攔不住。房價井噴式上漲,誰是推手?是建材漲價?還是社會需求?是……?房價兩年翻番漲,普通百姓怎麼想——

  市場經濟調控實施多年,老百姓對物價的漲落早已不以為然。然而,對於某種商品的價格短期間的大起大落,卻讓老百姓有些擔驚受怕。面對逆市上漲的商品,老百姓只有順受的調侃——大蒜『算你狠』、綠豆『逗你玩』、蔬菜『數你貴』……那麼房價呢?這得要用句狠詞兒,房價『放你血』。

  你狠我躲,你玩我看,你貴我省,到了『放血』的時候,老百姓可就吃不消了。

  鶴城房價自2008年夏季開始上漲,不到兩年便翻了一番。這匹野馬雖然被政府一次又一次地套上『籠頭』,可還是制止不了它的狂奔。6月19日,本報3版頭條新聞令人醒目:《我市商品住宅均價突破5000元大關》。每平米5000元!普通百姓要買70平米的樓房,就得『血書』天文數字。

  為了細聽這房價的『漲』聲,記者做了大量采訪工作,全順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趙華說是社會需求拉動,中正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國勝道是建材漲價是推手;政府有關人士對此噤若寒蟬,普通百姓聞聽房價怨聲一片。眾人拾柴火焰高,推手越多房價越高。這些推手從何而來?誰能出手推開推手?

  房價咋就接不上軌?

  這些年,我們總吵吵和國際接軌。這話說得不錯,不和國際接軌,我們怎麼能加入WTO?不和國際接軌,我們怎麼能賺得那麼多的外匯?不和國際接軌,我們的社會怎麼能發展的這麼快?和國際接軌,車價下來了,數碼產品價格也下來了,可是房價卻怎麼也和國際接不上軌,美國次貸危機,讓房價大跌,我們卻逆勢上漲。要想和國際接軌,就按國際經濟軌跡運轉,那麼,國際房價標准是怎麼恆定的呢?目前有兩種說法,一種是人均月工資可買一平方米住宅;另一種是家庭年收入的6倍購買一所標准住宅。

  既然要和國際接軌,我們就捋著這兩條軌道往前跑。首先是人均月工資購買一平方米住房。據市統計局數據,我市去年城鎮人口年人均收入為11986.6元,每月平均收入為1000元,照此接軌,我市房價比國際標准高出5倍。其次是家庭年收入的6倍購買1所標准住宅。也按市統計局數據計算,我市去年城鎮人口人均居住面積為23.9平方米。按一家三口算,戶標准住房面積應為72平方米。一家三口年收入為3.6萬元,在乘以6是多少錢?21.6萬元!可要買72平方米的商品房又得花多少錢?本報6月19日的新聞已經給出答案,72平方米乘以5000元等於36萬元。36萬元減去21.6萬元,還有14.4萬的窟窿,拿什麼來堵?如此算法我們還是和國際接不上軌。房價上漲,是全國的現象。據有關部門統計,北京新房目前均價為1.5萬元,我市為0.5萬元。北京房價是我是房價的3倍,以此看來我市房價並不算高,因為『腳』的價值不能與『心髒』相比。可北京的年人均收入是48444元,比我們高出近5倍。北京房價上漲是『冷水煮青蛙』,我市房價上漲卻來了個『竄天猴』,難怪老百姓一時難以接受。房價井噴,壓力何來?價格拉動還是需求拉動?

  尋找壓力,刨根兒問底兒,記者首先找到了北大倉集團全順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趙華。趙總經理說:『我看房價上漲主要推手是需求。我們開發的陽光花園小區雖然均價漲到每平米4000多元,可還是供不應求,上半年銷售800多套現房,其中有三分之一購房者是縣城和鄉鎮來的。一句「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勾來了大批鄉下人。除此之外,80後結婚高潮也為這高燒的房地產添了一把火。』趙總經理這些話記者在產權處得以認證。而中正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國勝在這『需求說』上又亮出了『建材漲價』的推手:『房屋建設標准逐年提高,防寒玻璃不僅三層而且還要采用低輻射low-e材料,外牆涂料變瓷板,每平米增加500元。防寒笨板為了防火改成岩棉板一項增加30%,再加上大跨度樓板、電梯等,新房造價能不提高麼?就連人工費也比以前提高了一倍。』

  商品的價格,是由生產成本和利潤組成的。生產成本增加了,產品的價格能不上漲嗎?然而,僅僅有成本和需求這兩只手是推不動這麼高的房價的。這其中會不會發生有『水與鑽石』之爭而產生的外力呢?鑽石,可有可無,可它卻價格昂貴。因為它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資源。水,雖然是生命之源,可它卻價格低廉。因為它是大氣循環的豐富資源。房地產是建在土地上的,土地也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資源。所以,一些富紳買房保值、抄房增值也就順理成章了。

  老大要回順城,小N要進鶴城

  房地產價格飛漲,原因有許多。但是前面說到的需求拉動卻是諸多原因的主流之一。

  在龍沙區斜陽街農貿市場上百個攤位中,有百分之七十是來自農村脫離土地的新型商人。戶籍制度的改革,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再加上『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忽悠,使得大批農民脫離土地,走進城市。他們有的在企業打工,有的在街頭做生意,剛來的頭幾年租房生存,七八年後有了些積蓄便買房欲在城市紮根兒。在斜陽街做了十餘年生意的張喜福便是這成千上萬的進城農民大軍的一員。張喜福十年前帶著老婆孩子從青崗縣柞木鄉來到鶴城。小兩口奔波了七八年後,買了一座80米的樓房,這兩年生意又有斬獲,又置辦了一座小型農場。張喜福在鶴城紮下根兒後,又將弟弟、侄兒侄女等14人帶到鶴城,分布到各個市場做生意。而來自拜泉縣新生鄉的石寶民更是生意興隆。從零售到批發,冷面、水果生意越做越大,先後在城市買了兩處樓房。

  年輕的農民向往城市,而城市中的老人卻又心系農村。我市有許多離退休乾部、工人也在城郊置辦小型農莊、菜園。這些離退休後有生活保障的老年人早已厭煩了城市那喧囂嘈雜、烏煙瘴氣的生活環境,走進『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恬靜莊園,頤享天年。

  《老大的幸福》演繹了生活的真諦。


 

  無形的手遭遇強硬的腳

  經濟學家早就發現市場上的價格機制、供求機制、競爭機制的相互作用,就像一只看不見的手,在冥冥之中支配著每一個人的行動。無形的手無時無刻不在左右著消費市場。產品價格也在這無形的手中忽高忽低。看不見摸不著無形的手,已讓我們難以操縱和承受,而如今這無形的手又遇上一雙強硬的腳——貨幣,更是讓人難以駕馭。強烈的需求已為房地產行業架起乾柴,而貨幣猶如一團烈火投向了乾柴。我市房地產井噴式上漲是從08年末開始的,房地產多年的低價位徘徊已經形成了壓力,堆積了乾柴,而貨幣這束火炬從『寬松的貨幣政策』綠色通道迅速湧出,立刻點燃了這堆乾柴。在市統計局的統計數字中,我們或許從中找出了房價躥昇的佐證。2007年我市金融機構向社會投放貸款334億元,比上一年提高4.8%;2008投放貸款高達340.9億元;2009年投放貸款476.8億元。這上百億的新增貸款,既沒有建工廠,也沒有辦學校,錢那裡去了?人們在炙熱的房地產市場中是否可以找到答案。

  貨幣投放多了意味著什麼?票子多了必然導致物價上漲。老百姓的話就是錢毛了。而這些多投放的貨幣又集中在某一個行業,必然導致這一行業所產出的產品價格上漲。無形的手加上強硬的腳,把急需買房的普通百姓踢打得暈頭轉向。雖然國家頻出重拳打壓房地產,可市場的反作用力卻化作了『壓迫越深,反抗越烈』。

  天天吵吵房價『下跌』,事實卻變成了『嚇爹』——豐恆委周先生雖然是在職副處級乾部,為了兒子結婚用房愁眉緊蹙。兩年前,兒子讀大學時他便想為兒子買一所婚房,結果一處90平方米的新房要花20萬元,周先生一時覺得價高,承擔不起,如今孩子畢業回齊工作,再想給孩子買同樣面積的婚房,卻要花40多萬元。一聽這價,周先生確實感到『嚇爹』了。

  然而,無形的手總是高高地舉起胳膊也會酸的,有形的腳走得越遠磨出的血泡越多。酸加上泡等於泡沫。泡沫是脆弱的,無形的手和有形的腳早晚會把它搗破。

  沒有永恆的強勁需求

  價格和需求推動房地產的價格上漲。但是,價格是隨著市場的需求和成本的變化而上下波動的。房地產的新型材料價格不會永遠堅挺,而需求又是過山車,上下起伏。農民進城創業本身就存在著不穩定性。在市場穩定、物價穩定、社會穩定的前提下,農民進城可以過著小康的生活,一旦這些因素出現波動,便會『京城米貴,白居不易』,農民大軍節節潰退。我國為了保持社會穩定,制定了土地承包權30不變的政策目的之一就是為農民留下了飯碗。不然,便會導致上世紀末的東南亞經濟危機——土地私有化,農民賣地進城後一旦出現危機,呆在城裡沒有工作,回到農村沒有土地,進而導致動亂。

  農民進城有著不穩定因素,而城市需求也存在階段性的起落。80後結婚高潮即將過去,90後,N0後又如何?


 

  倒金字塔立得穩嗎?

  10月17日農歷六月六,是個好日子。這一天又有許多80後喜結良緣。這些80後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有雙重父母,不久又有獨生子女。這就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倒金字塔人口結構。雙方父母都有房,新婚夫婦買新房,加在一起三套房。晚婚晚戀、計劃生育使得這些新人的長輩的年齡都50開外或近花甲。按我國人口平均壽命73歲計算,20年後,便有許多新人繼承雙方父母房產。三口人三套房,家家如此,租給誰,賣給誰?

  此外,我市每年有三萬多學生考入大學,可畢業後回到鶴城的卻不到十分之一。這些大學畢業生多是獨生子女。他們在南方城市就業成家,父母也會賣房割地,投奔子女。有人會說有大量的農民進城來填補這一空白,但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憧憬並非久遠。西方發達國家市民棄城奔鄉已成時尚,高檔別墅沒有一棟蓋在城裡。

  事實證明,城市越大,壓力越大;壓力越大,危機越大。

  煤氣、煤炭這些一次性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一年會比一年少,價格也會一年比一年高,城市的高碳生活並不是人類追求和諧的最佳生活方式。

  遏制脫韁的野馬,狠抽三鞭子

  房價快速上漲,不僅引起各級領導的重視,也讓普通百姓難以承受。不買房,娶不上媳婦擺不平丈母娘;貸款買房,肩上扛著幾十年甚至一生的房貸賬。

  面對著左右兩難的境地,房奴的壓抑,發泄到網上——上帝欲使人滅亡,必先使其瘋狂;上帝欲使人瘋狂,必先使其買房。普通來百姓都期盼著房價能下跌,而不是『嚇爹』。雖然一口不能吃個胖子,但是胖子卻是一口一口吃出來的。房價上漲的動力也是『無形的手』慢慢地托起來的。

  為了遏制房價上漲速度過快,中央政府連續出臺政策,打壓房價,我市也高高楊起了三鞭子。一是增加供給,商品的價格取決於成本和利潤,但是某種商品的多寡更是制約商品價格的重要因素。為了抑制房價,我市連續三年增加房地產供應量,城市商品房開發建設面積由三年前70萬平方米提高到今年的120萬平方米;二是讓普通老百姓居有其屋。這幾年我市棚戶區改造工程已使5萬餘戶普通百姓住上樓房;三是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讓農民離土不離鄉,『耕種在廣袤的土地上,生活在現代化的小城鎮裡』——市委書記郝會龍7月11日《在學習考察小城鎮及園區建設工作總結會議上的講話》為我市農村小城鎮建設繪出藍圖。

  抑制商品價格上漲的主要手段,就是降低商品生產成本和提高商品供應量。我市增加商品房開發建設面積,擴大棚戶區改造層面,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這三鞭子重重地打在了房價這匹脫韁的野馬身上。

  住建部部長姜偉新日前在哈爾濱出席『2010中國市長論壇』時表示,按照國務院相關文件要求,今後仍堅決抑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穩定住房價格。

  遏制房價,政府態度是強硬的,而房地產市場目前還是堅挺的。房地產市場有沒有泡沫?泡沫有多大?何時破裂?問郭德綱?郭德綱讓你去問村長。問章魚哥?德國人要將它送進廚房。看來還要問自己。理性消費永遠不錯,衝動消費容易上當。自己居住你就買房,炒房發財也可能是美夢一場。若問什麼是理性消費,什麼是衝動消費?說白了就是你有半斤的酒量別喝八兩。

責任編輯: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