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15日訊 周五下午,黑龍江大學電子工程學院通信工程專業的大四學生王鄭涵沒有去圖書館,而是獨自一人來到位於創業教育學院地下一層的辦公室,在這裡,有3位『員工』等著和他開會討論技術研發。
大四學生王鄭涵,戴眼鏡、愛穿襯衫、滿臉書卷氣、語音標准、言辭謹慎而禮貌。近來他剛剛成立了一家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任董事長,而公司的辦公地址就在創業教育學院地下一層的創業實踐基地。
佔地4000多平方米的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學生科技文化創業園是國內首家學生創業實踐基地,在這裡與王鄭涵的公司為鄰的也都是『學生公司』。他們在入學之初就被鼓勵參與創業,經過系統的創業教育和導師的跟蹤指導,他們當中的很多人不但有了自己的項目、專利,而且還獲得了可觀的利潤。
鼓勵跨學科組團、僱校外人打工———學生公司有模有樣
大一進校,學校的創業教育課就讓王鄭涵耳目一新。『不是要專心學習嗎?怎麼還鼓勵參與創業?』他著實困惑了一陣。『隨著老師課程的深入、系統,我也逐漸接受了大學生創業的理念,而且覺得自己應該在這方面鍛煉鍛煉。』大一沒過完,老師就將他推薦進了自己的公司,領著他搞研發、談業務、簽合同,很快,他就成了公司的骨乾。
大二,王鄭涵有幸進入了某研發實驗室,大量的研究實驗讓他的專業知識和技術提昇很快。一段時間以後,他開始籌劃成立自己的科技開發公司。黑大創業教育中心給予他極大的支持,不但提供了辦公場地而且還想辦法幫他解決各種困難。公司成立不久,他們的某項傳感技術應用就被哈爾濱市很多房地產商看好,賣出了20多萬的價錢,獲得了可觀的利潤。『我們公司現在有8個人,來自多種學科。我們學校一直鼓勵要跨學科組織團隊,這對公司的全面發展和我們之間的互補非常有益。而且,我們還僱了校外的財務人員專門幫我們處理財務問題。』
據了解,黑大創業教育學院自2002年成立,被教育部確定為全國9所創業教育試點院校之一,2008年獲批教育部創業教育人纔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009年榮獲第六屆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002年,該校率先提出『創業教育是素質教育深化和具體化』的理念,前瞻性地將創業教育融入本科教育。
8年來,9萬多學生從中受益,其中,建立擁有930個課題題目的『黑龍江大學學生創新課題題庫』, 5000餘人次學生參加課題研究2000餘項,形成成果2000餘項;設立開放實驗室和創新實驗室,並對實驗室進行項目化管理,6000餘人次參加近千項創業課題研究。
免費提供場地、20萬元種子基金做後盾———創業項目良性『孵化』
要開公司就要有辦公地點,還要有啟動資金,這些恐怕是學生創業最先遇到了『坎兒』。王鄭涵幸運得多,學校創業實踐基地給他免費提供了辦公室,資金上的缺口創業教育學院積極想辦法幫助解決。
記者從黑大創業教育學院了解到:學生科技文化創業園建設於2004年,是全國首家專門扶持學生創業的實踐基地,佔地4000餘平方米。有一定水平創業項目的團隊都可以申請加入園區,我們視情況或者免費提供場地或者收取每天每平方米5角至1元的租金。
同時,記者了解到,該院還投入了20萬元的種子基金扶持學生們創業。每隔一段時間,還要通過園區內各團隊之間的評比,獎勵優秀的團隊。『其實,就是將他們交納的費用以另一種形式返還給他們,我們不是營利機構,就是想培植良性的創業環境。』
計劃書、專家評審、答辯———創業立項並不容易
學校提供了這麼好的條件,想要躍躍欲試的學生、團隊越來越多,但想要真正立項並不容易。學校建立學生創新課題立項研究與成果評獎機制,逐步形成『課題申報、專家評審、立項發布、簽訂協議、中期檢查、項目結題、成果評獎、成果展示』的學生創新課題管理機制。
目前,學校扶持1300餘名學生以學科專業為依托、以項目為載體組建130餘支跨專業、跨年級專業創新創業項目團隊,在學校20萬元種子基金支持下,在專業導師指導下開展項目實戰實訓。項目團隊根據項目屬性分為科技研發團隊、信息技術團隊和營銷服務團隊。
『並不是所有的學生都適合創業,也就是說這是一場倡導但並不是必須。』積極參與指導學生創業的電子工程學院通信工程專業系主任朱勇總結說:『創業的學生耐力要強,因為剛開始創業的資金、人員、市場壓力都很大,最終只有1%-10%的公司能夠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