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8月31日訊 今年年初,哈市路改工程以來,很多街道的人行道步道板都重新鋪設,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部分重新鋪設的人行步道板沒有鋪設盲道板,尚存盲道板的街道還存在建設不規范、破損嚴重、被人為佔用等問題,讓只供盲人行走的盲道障礙重重,部分盲人不敢單獨出行。
記者看到在道裡區新陽路、香坊區華山路及南崗區秋林商圈、哈醫大一院附近區域,剛剛鋪設完的人行道上並沒有設置盲道板。在中山路保利大廈附近,一處新建成的公共汽車站竟然建在盲道上。在香坊區珠江路上,路一側步道板上沒有設置盲道,另一側新修過的步道板上,有的路段鋪有盲道,有的則根本沒有,呈現出斷斷續續的現象。道裡區哈藥路附近的河圖小學門前,盲道在沒有任何提示的情況下斷開近二十多米,哈藥路上還有多處盲道板被馬葫蘆蓋斷開,且部分盲道板破損嚴重。除以上街道盲道板上固定的阻礙外,在盲道上亂停亂放各種車輛的現象更是屢見不鮮。
今年二十五歲盲人王明對記者說,哈市各個區域的盲道板大小規格都不同,表示可放心前行的條形引導磚和表示該轉彎圓點的提示磚,鋪設的都不規范,一些盲道轉彎處鋪設的不是圓點的提示磚,只是把條形的引導磚橫向鋪設,自己很難辨別,經常難以找到前行的路。一般沒有人陪伴,他不敢去離家太遠的地方。
哈爾濱市殘聯維權部的張主任介紹說,哈市現在共有盲人7萬多人,有很多盲人向殘聯投訴,表示經常因盲道鋪設不規范而迷路。
張主任表示,政府花巨資建設盲道,體現了對盲人的關懷,可因為施工的不規范,導致一些盲道無法充分發揮其作用,會造成資源的閑置和浪費。他建議,哈爾濱要建設國際化的大都市,不可忽視對盲人的人文關懷,應該大范圍的普及盲道,並加強相關城建方面的各部門之間的協調和銜接,避免設計和建設脫節,嚴格按規范施工,確保盲道成為無障礙通道。
相關鏈接:2001年8月1日,建設部、民政部、中國殘聯聯合批准的《城市道路和建築物無障礙設計規范》規定,城市中心區道路、廣場、步行街、商業街、橋梁、隧道、立體交叉及主要建築物地段的人行道都應設盲道;人行天橋、人行地道、人行橫道及主要公交車站應設提示盲道;在行進盲道的起點、終點及拐彎處應設圓點形的提示盲道,行進盲道宜設在距圍牆、花臺、綠化帶等障礙物0.25-0.50米處,應連續,中途不得有電線杆、拉線、樹木等障礙物,宜避開井蓋鋪設等;盲道的顏色以中黃色為宜,其寬度為0.30-0.60米。任何單位和個人,均不得佔用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