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黑龍江金秋糧食交易合作洽談會暨北大荒稻米節側記
黑龍江新聞網訊 初秋的建三江,稻浪連天,稻谷飄香。8月27日至28日,『2010·黑龍江金秋糧食交易合作洽談會暨北大荒稻米節』給建三江帶來了節日的喜慶。這是一次別具一格的盛會,『會場設在城鎮,展區設在千萬畝充滿希望的田野上,在百億斤豐產豐收的大地上!』
各路客商雲集『綠色米都』
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福建、雲南等二十多個省市糧食加工企業、經銷企業、物流企業的巨頭奔赴三江平原,省內外1280家企業2300多人參會。
『稻米節』洽談、交易、參觀、考察活躍,共達成糧食購銷合同及意向性協議965.7萬噸,比上屆交易會增加了5.1%。同時,引進了糧食精深加工、糧食乾燥等項目30餘個,引進項目資金1.54億元。
哈爾濱鐵路局,大連、營口、丹東、錦州等港口,中鐵、中海、中遠等集裝箱公司,華糧、金谷等大型物流企業都在會上積極尋求與建三江和北大荒的合作。
通過組織各地客商現場參觀墾區綠色現代化大農業,展示綠色、環保、優質糧食的生產環境,增強了客商長期合作的信心,進一步搭建起了墾區糧食生產、加工企業與糧食主銷區省市互利雙贏、共同發展的新平臺。
這次糧食展會規模為全國最大,是歷屆金秋糧食交易會參會企業、參會人數最多的一年,首次實現了參會的省外企業和人數超過省內。業內人士評價,這次活動對墾區、全省乃至全國粳稻米產業未來的發展將產生巨大的深遠影響。
把展會搬到豐收的大地上
舉辦『黑龍江金秋糧食交易合作洽談會暨北大荒稻米節』是農墾總局黨委今年確定的一項重點工作。建三江分局更是把辦好『稻米節』,作為掌握市場信息、把握行業動態、提昇品牌影響力、推進產業結構優化昇級、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重要平臺。
建三江分局具體承辦的本屆『稻米節』,由省農墾總局與省糧食局及京、津、滬等8省市糧食局聯合主辦,主要內容有:黑龍江金秋糧食交易合作洽談會、大型廣場文藝晚會、北大荒風光攝影展、綠色現代化大農業及新型城鎮建設展示等。省糧食局副局長肖培堯說,省糧食局與省農墾總局共同舉辦金秋糧食交易會,就是充分發揮省糧食局與全國各銷區省份聯系廣、合作密切的優勢,充分發揮省農墾總局糧源充足、品質優良的優勢,優勢互補,共同發展我省糧食產業。
近二十年來,建三江突破了三江平原撫遠三角州『水稻高寒禁區』的定論,譜寫了在北緯48度大面積栽培高產寒地水稻的神話。去年,糧食總產首次突破百億斤大關,達到106億斤,今年,將實現糧食總產120億斤目標,其中粳稻產量可達100億斤。
建三江分局黨委書記王金會、局長陶喜軍說,建三江是著名的『中國綠色米都』,盛產優質東北粳稻。這裡萬年水土匯流,千年循環物化,四十年天然涵養,二十年耕作保護,十年肥水浸透,使其成為國內一塊優質粳稻產業化寶地。在新形勢下進一步挖掘優質粳稻增產潛力,為國家貢獻更多的商品糧,挺起國家優質粳稻生產的脊梁,是建三江人神聖的責任。借助全國性的大型展會活動推介和展示建三江,吸引更多的國內外龍頭企業、著名經銷商到建三江來投資創業,攜手合作開發粳稻米產業,將『北大荒·中國綠色米都』的蛋糕做大,讓『北大荒·建三江』品牌走向國際大市場,把建三江建成國內外稻米產業生產、加工、銷售、倉儲的龍頭,最終實現企業和農戶的效益最大化。
搶抓商機對接銷區大市場
這次『金秋洽談會』上,15個農場借助天時、地利、人和等諸多條件,主動與南方主銷區經銷商對接,會場掀起了陣陣簽約熱潮。
2004年以來,建三江分局堅持走『農業立局,以稻富民興局』的路子,加速推進種植業結構戰略性調整,每年投入3億多元加強農業基礎建設,水田開發面積呈跨越式發展,水稻面積由2004年前的230萬畝猛增到2010年的870萬畝,水稻單產由400公斤提高到600公斤,糧食總產由30億斤提高到120億斤,人均純收入由5700元提高到1.5萬元。
建三江成為全國最大的水稻生產、加工、倉儲、銷售基地,創造了多個全國之最:水稻大面積種植緯度全國最高,北緯48度;粳稻種植面積全國最大,達870萬畝;粳稻品質全國最好;水稻種植標准最高,機械化率達到96%以上;粳稻單產全國最高,超過日本、韓國、臺灣等水稻高產國家和地區,達到平均單產600公斤;粳稻總產全國最大,2010年達到100億斤;良種覆蓋率全國最高,連續15年達到100%;工廠化集中浸種催芽創全國之最,達到水稻總種植面積100%;自然生態環境全國最佳,是發展生態農業、有機農業、循環經濟的天然搖籃。全部通過ISO9000國際質量管理體系和ISO14000國際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的『北大荒·建三江』牌優質粳米,以安全、營養、誠信、創新、和諧的核心內涵打造了全新的綠色品牌,贏得了消費者的青睞。這次會展上,建三江還成為京、津、滬等省市地方儲備糧的首選采購市場和多家軍糧采購供給地區。
面對金融危機帶來的不利影響,建三江分局以承辦大型會展來擴大對外開放,促進資本、資源、技術、人纔等生產要素的快速流動和配置,實現市場資源的有效開發,激活了企業發展的能量細胞。
幾年來,分局投資上億元新建和完善建三江、創業、前進等15個現代化工業園區,以工業園區為載體先後引進大型稻米加工、生物質發電、糧食收儲等企業20多家,中糧集團、中儲糧總公司、國電集團等一批著名企業紛紛落戶三江,北大荒米業、遼寧五峰米業、益海公司等大型企業到建三江投資建廠。到目前,全分局已建起大米、米糠油等精深加工企業142家,精深加工能力達350萬噸。